引言:
生活在紛繁復雜的世界當中,被生活壓力束縛著的人們可能最盼望的就是節假日了。不管是每一周的周末,還是法定節假日,人們都可以利用這些時間短暫地從現實世界的壓力中逃出來,去徹徹底底地放松身心。
現代的人對假期有著偏愛,古代的上班族同樣也是如此。古時候的官員們其實有點類似于我們今天的公務員,國家會為公務員規定固定的放假日期。在不同朝代,大家所享受到的休假制度自然也是不同的。在經濟文化相對比較鼎盛的幾個朝代,官員們是怎樣放假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人的休假制度。
集中住宿,五日一回
要說最能代表中國古代封建時期社會經濟和封建政治發展水平的兩個朝代,那一定就是漢朝和唐朝了吧。
漢朝立中華民族之首,時至今日,中華兒女仍然自稱為漢家兒女。由此可見,漢朝在整個封建歷史中都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
而漢朝的官員,同樣也有著如同今天的公務員一樣被規定的生活作息。
漢朝普遍的休假制度是上五休一,也就是連續工作五天,而后休假一天。他們沒有周末的說法,所以他們的時間也不是以一周的更迭來計算的。一般來說,六天對于漢朝的官員來說,就算是一個工作時間的輪回。
由于漢朝地大物博,各位官員也來自不同的地方,所以他們基本上不可能在每天下班之后都回到家中。為了給官員們提供一個固定的休息場所,漢朝還專門建立了官員的宿舍。
放到今天來看,這其實就相當于包吃包住的公務員待遇。官員每天的飲食都有朝廷做供應,他們雖然不能夠免費吃到朝廷提供的食物,但是可以領到朝廷的糧食。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穿插一個關于漢朝官員俸祿的描述。每個月做完固定的工作之后,官員都會從朝廷手中領到自己的俸祿。他們的俸祿不單單是以銀錢的方式來呈現的,除了這種一般等價物之外,官員們還有可能領到固定數量的糧食。
這些糧食。其實就相當于他們工資的一部分,那么變相來說,朝廷也算是供給了他們的吃喝。
至于宿舍,那就真的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因為不少官員的家可能在京郊,也可能在京城之外,所以他們沒有太多的精力在每天忙完工作之后還能趕回家中。而這個時候,宿舍的存在就顯得極為必要。
大家在通過朝廷人才選拔制度,成為朝廷命官之后,便能夠在集中宿舍中獲得自己的房間分配。此后每一天下班,大家都會回到自己的宿舍休息。
當然,宿舍的生活條件自然是遠遠比不上自己家中的,所以漢朝的官員幾乎不會在宿舍當中進行大規模的洗漱。而每五天之后的一天休沐日,他們只會用來對個人衛生進行一次大掃除。
隨著漢朝統治秩序的逐漸穩定,官員們的休假制度也漸漸穩定下來。國家只要不混亂,那么朝廷命官的事情就不會太多。相對來說,他們也就更能夠利用自己的假期放松身心。
除了每五天一次的固定的休假日期之外,他們還能享受一些節假日的福利。不管是夏至的祭祀還是冬至的團圓,大家都能夠與家人一同度過。說起來,古人對夏至和冬至這兩個節氣是極為看重的。尤其是冬至,大家把冬至當成是跨年。
這是漢朝整體的休假制度形式,在漢朝滅亡之后,這一制度也被接下來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保留過一定的時間。當然,隨著社會現實的不斷變化,舊的休假制度或許不能夠很好地適應新的社會形式。
那么自然,新的休假制度也就會出現。
提高待遇,增加假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眾多政權并立,整個國家局勢處于相當混亂的階段。所以,這一時期的休假制度也沒能得到一個統一。南北不同的國家對于休假制度,自然也會有自己不同的規定。
而到了隋唐時期,天下又由分裂走向統一,各項社會制度自然也需要重新落實和敲定下來。作為社會制度之一的休假制度,自然需要國家重新作出規定。
在唐朝時期,朝廷官員普遍遵循的休假制度是上十休一。也就是他們在工作十天之后,會享受到一天的假期。
可能有人以之前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休假制度,所以會質疑,朝廷怎么能夠讓官員十天都不回家呢?實際上,這一時期,官員的居住條件也發生了變化。
大部分京城官員的家都安在了京城,朝廷為了留住官員,也會在他們的居住政策上適當地予以補貼和支持。所以,他們的家都離上班的地方很近,那自然也就不存在去居住集體宿舍的情況了。
每天下班之后,官員們都能準時回到家中,與家人一起享受這一天剩下來的時光。而關于官員們具體的作息時間,唐朝法律也有一個明確的規定。
《明皇雜錄》中就曾經說過。:“五鼓初起,列火滿門,將欲趨朝,軒蓋如市。”這句話所描寫的,就是唐朝官員每天早晨上朝時候的場景。
他們大約會在5:00左右開始上班,這對于上班族來說確實有些艱辛。不過相對來說,他們下班的時間也很早。換算成我們今天的時間來看,唐朝官員大約在下午2點~3點左右就能夠下班回家。那么綜合來看,一天當中的大部分時間其實還是屬于他們自己的。
根據作息規律來說,唐朝其實反而不太存在內卷的情況。大家都依照固定的上下班時間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下班之后大家也能各自享受自己的生活,這是最好的狀態。對于朝廷來講,他們也能夠通過白紙黑字的規定,留住更多的官員。
而且,相比起漢代官員的待遇來說,唐朝官員的待遇是明顯提升了的。不管是每個月能夠領到的俸祿,還是在節假日領到的補貼,這都是一筆不菲的數量。
此外,唐朝可以休假的節假日也在不斷增加。除了以往的夏至和冬至之外,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這類的傳統節日,他們也能夠遠離工作,自我休閑。
從唐朝的休假制度來看,唐朝的整體社會氛圍都是相對松弛的。不管是經濟發展水平還是社會文化的繁榮程度,唐朝都處于頂尖。統治者不必太過擔憂國庫收入,也不需要為了南來北往的少數民族而擔心。那么相對來說,統治階級對于官員的壓迫也就會更少。
如果要以幸福感來論朝代的話,唐朝官員的幸福感只怕是最強的。他們不僅休假的時間多,而且休假的活動形式也豐富多彩。
《唐會要》就曾經記載過慶祝“千秋節”的盛況,老百姓們在晚飯之后都會走出家門,聚集到大街小巷。此時此刻,不少民間藝人會集中表演舞獅、吞火、耍賤以及各種雜技。豐富多彩的休閑娛樂生活,也從側面印證了唐朝人民的生活質量。
綜合整個時代背景來看,我們會發現,休假制度其實跟時代發展的特征是離不開關系的。
社會現實,決定制度
為什么唐朝的節假日可以更多?當然是因為唐朝的社會現實條件是更加優越的。相比起其他朝代來說,唐朝統治者不需要為了經濟而費心,也不需要為了政治鞏固而勾心斗角。
上層階級在社會中享有極大的優越感,他們這種優越感自然而然會影響底層人士。所以在朝代的特殊性之下,唐朝百姓也會產生一種面對他國人民的優越感。
國家不需要為了各種硬性條件而擔心,自然也就會把更多的時間放給官員。
與唐朝情況明顯不一致的就是宋朝,宋朝的休假時間相對較少。這是因為,宋朝時期的政治壓力相對較大。
宋朝的政治統治是極不穩固的,中原政權多次受到南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威脅,我們的軍隊也無法為國家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這個時候,皇帝自然會寄希望于他的智囊團。所以,每逢國家有大事發生,皇帝都不會允許官員有太多的休息時間。
在戰亂頻繁的年代里,軍隊當中的武將若是出現丁憂,也只能有100天的時間。這要換成是其他年代,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都可以享受三年的假期。由此可見,國家實力決定了人民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當宋朝的衰退已成定局時,不管統治者再怎么剝削朝廷官員的勞動力,大家都沒有辦法讓一個走在懸崖邊上的王朝起死回生。
在即將亡國的危險面前,再去談休假也就沒有了意義。
結語:
總的來看,今天的勞動人民似乎擁有比古時候的勞動人民更好的勞動環境和條件。雙休和法定節假日放假是被國家寫進勞動法的具體條例,上班族的各項權益也能夠得到法律的保障。這是因為,我們的國家在日益壯大,國家能夠給予人民群眾的保護也在日益增加。這樣的現象,其實也代表了中國綜合國力的蒸蒸日上。
參考資料:
1.《唐令》
2.《宋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