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這片多彩的土地上,街舞作為充滿現代活力的藝術形式,正與當地豐富的民族文化碰撞交融,演繹出一段段動人的民族團結故事。
音樂勁爆,陽光傾灑,在第八屆中國舞蹈節上,云南街舞聯盟的舞者帶來了一支特別的舞蹈《阿佤人民唱新歌》。舞蹈中,舞者們運用街舞的動作結合佤族的甩頭、扭腰特色動作,模仿佤族傳統勞作舂米、伐木,讓傳統與現代舞蹈動作相互呼應,展現佤族人民勤勞的品質,體現出佤族人民對新生活的歌頌和對黨的感恩。舞蹈中還巧妙地融入了佤族的服飾、音樂元素,創造出一種既熟悉又新穎的聽視覺感,讓現場觀眾沉浸在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之中。
街舞是一種語言,編排老師將民族元素融入街舞創作中,用街舞講述云南民族團結故事。
“我們生在云南,長在云南,展示我們云南舞者魅力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民族元素與街舞高度融合,讓云南的傳統與時尚相得益彰。”在負責街舞《阿佤人民唱新歌》編排的徐老師眼中,這更像是一種“血脈覺醒”:“剛開始跳街舞時,追捧歐美、日韓文化的人比較多。而隨著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大家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我們的民族文化。”
在昆明市西山區街舞俱樂部,來自各民族的舞蹈愛好者在這里參加街舞培訓。在學習街舞的過程中,大家互相交流舞蹈技巧,分享各自民族的文化習俗。彝族小伙阿力教大家跳彝族舞蹈中的特色步法,傣族姑娘小玉則向大家展示傣族舞蹈的優美姿態,漢族姑娘曉敏也將自己在街舞學習中的心得與大家分享。通過街舞這個共同的愛好,各民族的年輕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在全國街舞大會的文藝匯演中,他們共同表演了一支融合了各民族舞蹈元素的街舞《團結花開》。舞蹈中既有彝族舞蹈的熱情奔放,又有傣族舞蹈的婀娜多姿,還有街舞的炫酷動感,贏得了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
“云南,素有‘民族文化大觀園’之稱。這里生活著漢、彝、白、哈尼、傣等多個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舞蹈形式。各民族的舞蹈承載著本民族的歷史和生活習俗,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傣族的孔雀舞通過細膩的肢體動作,模仿孔雀的靈動姿態,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意境;彝族的火把節舞蹈,人們圍著熊熊燃燒的篝火,歡快起舞,表達對火的崇拜以及對生活的熱愛;佤族的甩發舞通過甩發、扭腰的動作,將內心的喜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傳遞出來,是對生命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這些民族舞蹈構成了中華文化的斑斕底色。”云南街舞聯盟常務副主任李嘉介紹說,“街舞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末的美國街頭,它自由、隨性、充滿力量感。看似風格迥異的街舞與云南的民族舞,卻有著奇妙的契合點。它們都以身體為語言,通過肢體動作來傳達情感與思想,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贊美與追求的表達方式。在云南,無論是盛大的民族節日還是日常的聚會活動,舞蹈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各族人民在舞蹈中釋放歡樂,傳遞情感。街舞同樣如此,當舞者沉浸在音樂節奏中,用身體舞動出各種炫酷的動作時,表達的是對生活的熱情,這種共通的情感成為街舞與民族舞融合的橋梁。”
街舞在云南這片土地上,不再是單純的外來舞蹈形式,它與民族文化緊密相連,成為講述民族團結故事的新載體。通過將街舞與民族元素融合,不僅為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開辟了新的路徑,也促進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馮琴
轉載請注明來源《民族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