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語境中重構東方詩性的寫意精神
論譚智群油畫藝術的語言革新與人文情懷
撰文 | 陳維
廣州藝博會藝委會主任
在當代藝術日益強調(diào)觀念性與文化身份的語境下,中國油畫家如何以本土經(jīng)驗回應全球化的視覺命題,成為藝術實踐的核心挑戰(zhàn)之一。譚智群的藝術生涯,恰恰呈現(xiàn)了一條以東方美學為根基、以寫生為方法論、以跨文化融合為路徑的創(chuàng)作軌跡。作為山東藝術學院油畫第一工作室的教授與北京當代中國寫意油畫研究院的核心成員,他既深耕于齊魯大地的自然母題,又以開放姿態(tài)探索油畫語言的當代轉化。他的作品既非對西方古典油畫的簡單模仿,亦非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符號化挪用,而是在寫意精神的統(tǒng)攝下,構建出一種兼具地域性與普世性的視覺詩學。
▲譚智群作品《暮海崖居》
60×80㎝ 布面油畫
▲譚智群作品《立夏》
80×100㎝ 布面油畫
譚智群的藝術實踐始終圍繞“土地”展開,但其畫面中的山川草木、田園村落,早已超越地理意義的景觀再現(xiàn),轉而成為文化記憶與生命哲思的載體。從沂蒙山區(qū)的寫生到國際展覽的舞臺,他通過油畫這一媒介,將中國文人畫的“心象”傳統(tǒng)與西方現(xiàn)代繪畫的形式語言熔鑄一體,創(chuàng)造出一種既根植于本土文化基因、又能與全球藝術對話的視覺語法。本文將技法革新、畫面敘事、寫意精神三個維度,剖析譚智群如何以油畫為舟楫,在全球化浪潮中劃出屬于東方美學的獨特航跡。
在油彩中蘇醒的筆墨意趣
譚智群的油畫技法,是東西方繪畫語言的一次創(chuàng)造性“化學反應”。他并未停留于以油彩模擬水墨效果的淺層嘗試,而是從中國畫的觀物方式與空間邏輯中汲取養(yǎng)分,重構油畫的表現(xiàn)維度。在《巍巍太行》《摩天嶺》等作品中,可見其對傳統(tǒng)筆墨“骨法用筆”的轉化:以刮刀代替毛筆,通過厚薄交替的肌理堆疊,模仿皴擦點染的節(jié)奏;以色彩的灰調(diào)性消解透視的縱深感,轉而以虛實相生的“留白”營造氣韻流動的意境。這種技法革新不僅打破了油畫對“形準”“體量”的執(zhí)著,更賦予畫面一種呼吸般的生命律動。
▲譚智群作品《巍巍太行之一》
80×100㎝ 布面油畫
▲譚智群作品《摩天嶺》
80×100㎝ 布面油畫
在作品《早春》中,他以青灰色調(diào)統(tǒng)攝整個畫面,僅在山坡背陰處點染幾筆鈷藍,又在融雪的溝壑間跳躍著赭石與土黃的暖意,形成“墨韻”與“彩韻”的交織。這種“以冷馭暖”的色彩策略,既呼應了宋代山水畫的典雅,又與西方后印象派的平面化色域構成形成對話。例如在《美麗的塞罕壩》中,翠綠的林帶與群青的遠山通過透明色層疊加,機械化的造林網(wǎng)格被水墨暈染般的筆觸軟化,使生態(tài)工程的人工性消融于自然詩性之中,實現(xiàn)了“工筆”與“寫意”的辯證統(tǒng)一。
▲譚智群作品《美麗的塞罕壩》
175×350㎝ 布面油畫
土地史詩中的自然鄉(xiāng)愁
譚智群的作品始終將“土地”作為核心意象,始終扎根于生活與自然,展現(xiàn)出對質樸之美的執(zhí)著追求。其畫面中的田園也并非烏托邦式的風景明信片,而是交織著歷史記憶與現(xiàn)實關懷的文化場域。他避開都市的喧囂,將目光投向膠東海風輕撫的漁村、陜北高原連綿的黃土地、沂蒙山區(qū)寧靜的村落以及異國他鄉(xiāng)充滿風情的小鎮(zhèn)。在這些題材的選擇中,能看到他對生活最本真狀態(tài)的向往。
▲譚智群作品《船影余暉》
60×80㎝ 布面油畫
▲譚智群作品《湖上人家》
80×100㎝ 布面油畫
以他的陜北系列作品為例,畫面中沒有刻意營造的華麗場景,而是用簡潔的筆觸勾勒出蒼茫的群山、遼闊的黃土地和樸實的窯洞。這些元素看似平凡,卻蘊含著古樸、平凡而又綿綿不絕的生活氣息。他描繪的不是簡單的風景,而是生命在這片土地上的延續(xù)與掙扎,是對勤勞生活態(tài)度的贊美,對生命和希望的歌頌。在他的筆下,觀眾能感受到那份遠離現(xiàn)代生活喧囂,回歸精神家園的寧靜與喜悅,體會到生命最本真的力量。這種對生活與自然質樸之美的挖掘,使他的作品具有跨越時空的感染力,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都能觸動人們內(nèi)心深處對美好和寧靜的向往。
▲譚智群作品《北方小鎮(zhèn)》
70×100㎝ 布面油畫
▲譚智群作品《麥收時節(jié)》
80×100㎝ 布面油畫
寫意于心的藝術理念
“寫意”是譚智群藝術理念的核心,他通過油畫這一西方媒介,傳達東方的哲學思想和審美情趣,實現(xiàn)了東西方藝術的深度交融。在他的作品中,“寫意” 不僅體現(xiàn)在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上,更體現(xiàn)在對內(nèi)心世界的表達上。
面對自然風景,他并非機械地復制,而是以心觀物,將自己的情感和感悟融入其中。他用畫筆捕捉瞬間的光影變化、季節(jié)的更替和自然的呼吸,畫面中的每一處色彩、每一筆線條都飽含著他的主觀感受。這種寫意的表達,讓觀眾在欣賞作品時,能夠超越畫面的具象內(nèi)容,感受到畫家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波動和對世界的獨特認知。從哲學層面來看,這與東方“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契合,強調(diào)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從審美角度而言,又滿足了當代觀眾對藝術作品精神內(nèi)涵的追求,使作品具有了更高層次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在國際藝術交流中,成為傳播中國文化和藝術理念的重要載體。
▲譚智群作品《微山島的早晨》
80×120㎝ 布面油畫
▲譚智群作品《遠眺象鼻山》
80×100㎝ 布面油畫
譚智群的藝術生涯是對油畫藝術不斷探索與創(chuàng)新的過程,他在作品風格、技法運用和精神表達上都取得了顯著成就。他扎根生活與自然,挖掘質樸之美,為作品賦予了深厚的情感底蘊;融合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技法,展現(xiàn)出獨特的藝術魅力;以“寫意”為核心,實現(xiàn)東西方藝術的交融,提升了作品的精神境界。譚智群以其對土地的敬畏、對傳統(tǒng)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提醒我們:真正的藝術革新,從來不是對根的割裂,而是讓深埋于文化土壤中的基因,生長為能與世界對話的參天巨木。
▲譚智群作品《伏爾塔瓦河畔》
80×100㎝ 布面油畫
▲譚智群作品《云故鄉(xiāng)》
80×100㎝ 布面油畫
藝術家簡介Profile
譚志群
TAN ZHI QUN
譚智群,1964年生于山東濟南。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省油畫學會副主席,北京當代中國寫意油畫院研究員,山東省油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山東藝術學院油畫第一工作室主任、教授、研究生導師,韓國木原大學研究生導師。
藝術活動:
1994年《看不見風景的窗子》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
2003年《冬日夢魘》入選第三屆中國油畫展
2004年《早春》獲山東省美展一等獎,并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
2006年《嫁妝》入選“精神與品格”——中國當代寫實油畫研究展,作品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
2008年參加美國印地安那州波利斯藝術中心舉辦的“來自孔子故鄉(xiāng)的藝術”油畫展,并進行學術交流 。
2012年《瑞雪》入選第十屆中國文化藝術節(jié)
2016年《迎親》入選“中國精神——第四屆中國油畫展” 。
2017年參加法國巴黎“彼岸巴黎”中法海洋繪畫&攝影展及“第三屆中法驚東激西當代藝術邀請展” 及 赴希臘、捷克、德國進行藝術考察與寫生 。
2019年《甦》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展 。
同年參加“天下黃河·中國百名油畫家寫生活動”(河南鞏義) 。
寫意氣象”—中國油畫展(北京)
2021年油畫作品參加“同裳”·韓國現(xiàn)代美術中國交流展。
參加“第六屆京津冀魯遼油畫作品邀請展”
第四屆青島國際當代藝術展。
第二屆“寫意氣象”——中國油畫展。
2022年油畫作品《美麗的塞罕壩》入選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文聯(lián)中國美協(xié)主辦的“筑夢——我們的新時代美術攝影作品展”,作品被中央黨史館收藏。并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學習強國等媒體刊登介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