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蕩蕩的四野百萬大軍,是在東北民主聯軍的基礎上成立的。提到東總,大家首先會想到林總、羅榮桓、劉亞樓三位首長。
譚政
其實在東總領導名單里,政治部主任譚政的地位也十分重要。東總向軍委遞交重要文件時,會署名林、羅、劉、譚。
鮮為人知的是,譚政并不是東總的第一位政治部主任。東北民主聯軍成軍之初,政治部主任一職由陳正人擔任。
井岡山時期,譚政是毛主席的首任秘書。不過論功勞,陳正人更在他之上,連毛主席都說他是“井岡山之子”。
陳正人
1927年11月,秋收起義后,毛主席率領起義軍向井岡山地區進軍。轉移途中,毛主席聽說萬安暴動爆發,兩萬多農民攻打萬安縣城,遭遇重大損失。
毛主席心急如焚,提筆給萬安革命軍領導寫了一封信。主席在信中詢問:聽聞萬安同志工作熱情甚高,但幾度攻城不下,是否派些武裝前去援助?
很快毛主席就收到回信,信中表示,歡迎毛主席率部到萬安。這個回信的人,正是時任萬安革命軍黨代表的陳正人。
陳正人出生于1907年,江西遂川人。陳正人家境本來還算可以,但父親早逝,母親張龍秀一個人拉扯7個孩子長大。
陳正人是兄弟姊妹中最出息的,學習成績好。母親為了給他賺學費,每天不停勞作,甚至幾度累暈在街頭。
1925年,陳正人加入中國共產黨,奉命回遂川領導農民運動。大革命失敗后,陳正人在江西省委的安排下,奔赴萬安領導農民暴動。
萬安暴動打了三次,直到毛主席的到來才獲得成功。1928年1月,毛主席抵達遂川,建立起江西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21歲的陳正人被任命為縣委書記。
縣工農兵政府成立的當天,毛主席要求陳正人寫一份體現人民利益的《施政大綱》。陳正人連夜寫好后,毛主席表示寫的不錯,提了幾個建議,說老百姓文化水平不高,要通俗易懂。
毛主席拿起筆,逐字逐句修改。比如“廢除債務”這一條,毛主席改為“借了土豪的錢不用還”。又比如“廢除聘金聘禮,反對買賣婚姻”,毛主席改為“討老婆不要錢”。
遂川革命力量的蓬勃發展,為日后毛主席率部挺進井岡山打下堅實基礎,陳正人功勞不小。
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過程中,陳正人同樣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工農革命軍抵達井岡山前,井岡山地區活躍著兩股力量,分別是袁文才、王佐的隊伍。此二人是綠林出身,集結幾百號人人馬打擊土豪劣紳,但從不動農民一分一毫。
毛主席對袁文才、王佐比較欣賞,認為二人是可以團結的力量。因此毛主席決定以禮相待,派人做二人的工作,請二人同意紅軍進入井岡山。
毛主席親自點名,讓陳正人去做王佐的工作。說起來,陳正人與王佐交情匪淺,二人是遂川老鄉,雖然走的是不同道路,但彼此間互相欣賞。果不其然陳正人一到,便受到王佐熱烈歡迎。
此后遂川進行的分田運動中,王佐信任陳正人,主動將自家1000多畝田地分給農民。王佐加入共產黨,陳正人是他的入黨介紹人。
陳正人對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起到決定性作用,被譽為“井岡山之子”。新中國成立后,大家研究井岡山黨史,向譚震林請教。譚震林謙虛地說:“你們應該去找陳正人,當時我子在茶陵工作,他是特委負責人。”
譚震林說得沒錯,陳正人不僅參與創建根據地,在鞏固、保衛根據地的進程中同樣功勞不小。
井岡山時期,毛主席一度遭遇低谷,被撤銷前委書記一職。關鍵時刻是陳正人站了出來,旗幟鮮明支持毛主席,擁護毛主席的主張。
“八月失敗”中,紅軍喪失了一個團,湘贛邊界損失慘重。毛主席前去迎接戰敗紅軍的時候,敵人趁虛而入,對井岡山發動猛攻。陳正人率領地方赤衛隊,配合紅軍主力打響黃洋界保衛戰,取得一場艱難的勝利。
可以說,沒有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井岡山失守,后果不堪設想。
1934年中央紅軍長征時,陳正人正在養病, 被迫留在蘇區堅持游擊斗爭。
陳正人的妻子彭儒在32位隨軍女紅軍的名單里,跟部隊走長征。臨行前彭儒跟丈夫告別,說:“組織上已經決定,我不能照顧你了,你多保重!”
不過彭儒剛踏上長征之路,就因為生病掉隊。陳毅得知后派人把她接了回來,陳正人也和妻子團聚了。
南方的斗爭形勢十分嚴峻,陳正人不得不隱姓埋名,以鄉村教師的身份堅持斗爭。后來他病情加重,不得不輾轉廣州、香港等地治療。
1937年國共展開第二次合作,陳正人終于擺脫限制,湊路費前往延安。老友重逢,毛主席十分高興,特意在窯洞里擺下宴席,請陳正人夫婦吃飯。
說是宴席,其實只有一些黃米飯和紅薯。陳正人一路奔波餓得不輕,也吃得津津有味。毛主席很欣慰,鼓勵他:“你們留守蘇區的人能突破千難萬阻來延安,充分說明紅軍是不可戰勝的!”
陳正人到延安不久,就被選為中央局常委兼組織部長。但他病魔纏身,肺病時時發作,毛主席體恤他,安排他到蘇聯治療。
1945年抗戰勝利,毛主席作出“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決策,陳正人被委以重任,帶領干部團挺進東北。毛主席還親自點將,讓陳正人出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總政治部主任。
陳正人沒有辜負毛主席信任,他初到東北,拿出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經驗,主打農村路線。他帶領部隊搞土改、剿匪、調配干部,完成了自己歷史使命。
1946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成立,陳正人是第一任政治部主任。不過他更愿意從事地方工作,主動請辭,改任東滿軍區書記。陳正人離開后,接替他擔任東總政治部主任的,是另一位“老井岡山”譚政。
1949年4月,渡江戰役正式打響, 百萬解放軍將士揮師南下,江西解放進入倒計時。
當時我黨任命干部有一個慣例,派到各省主政的人,大多都是本地人,比如李先念去了湖北,張云逸回廣西。
那么由誰來擔任江西省委書記呢?毛主席點將陳正人,說:“讓陳正人去江西,他是‘井岡山之子’,再合適不過了。”
陳正人到北京匯報工作,毛主席特意囑咐他:“回去后,務必抓住肖家壁。二十多年了,該和他算總賬了!”
井岡山時期,肖家壁是遂川地區的地主惡霸,平日里橫行霸道魚肉鄉里。紅軍撤出井岡山后,他大肆迫害紅軍家屬,死在他手上的有數百人之多。他手段殘忍,遂川百姓對他深惡痛絕,稱他為“活閻王”。
陳正人的母親張龍秀,就死在肖家壁手上。陳正人離開井岡山后,母親被肖家壁捉住,連夜押回縣城,遭受了慘無人道的虐待。
肖家壁要求張龍秀說出陳正人的下落,張龍秀抵死不從,說:“你殺了我吧,我是不會讓兒子回來的。”
肖家壁惱羞成怒,將張龍秀吊在房梁上毒打,甚至殘忍割去了她的雙乳。最后,張龍秀的身體被梭鏢連刺28下,倒在血泊中。
陳正人對肖家壁恨得咬牙切齒,當即向毛主席表態:“請主席放心,我一定活捉肖家壁,為死難鄉親們報仇!”
回到江西后,陳正人親自抓剿匪工作,成功緝拿肖家壁、羅普漢等土匪頭子。1949年11月11日,對肖家壁的公審大會在遂川水南中學的操場上舉行。隨著一聲槍響,肖家壁結束了自己罪惡的一生。
遠在北京的毛主席得知肖家壁被正法,無比欣慰。身邊人都說毛主席慧眼識珠,沒有看錯陳正人。
1953年,陳正人調離地方,到北京工作,曾任農業機械部部長。他也因此錯過授銜,否則應該是上將。
1972年,陳正人病逝于北京,走完了自己光輝璀璨的一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