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國辦發〔2022〕19號)提出:充分發揮產權交易所的價值發現和投資者發現功能,推動存量資產盤活交易更加規范、高效、便捷。
走進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的陽光交易市場,每年有萬余宗的“沉睡”資產資源通過網絡競價的方式涅槃重生。從今天開始,小編通過三期的連載,帶您一起盤點這些“沉睡”的存量資產是如何通過內蒙古產權交易市場變得“生龍活虎”的!
關鍵詞:物盡其用,華麗轉身
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不斷推動“閑置存量資產”變成“優質增量資產”,提供涵蓋土地、設備、廢舊物資、房產、車輛等在內的所有低效、無效資產“一攬子”處置服務,成功打造了多個標志性案例。
案例一
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成功完成包鋼集團報廢發電機組等2551項資產打包轉讓項目。項目操作中,針對標的資產數量多、類型雜(涵蓋發電機組、工業設備、庫存物資等)的特點,創新采用“分類整合”策略,將分散資產按功能模塊劃分為通用器械、輔助物資等板塊,既提供單項資產明細供投資人精準研判,又突出了整體協同價值,極大滿足了復合型投資者的需求。通過“水平+垂直”的立體化宣傳推介,以及定向對區內外能源企業、裝備制造商、資源回收企業等投資機構的定向邀約,最終該項目經過54家意向受讓方、45小時、9375輪次的激烈角逐,以13001.59萬元成交,增值金額6363.8萬元,增值率達95.87%,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和資源的循環再利用。
案例二
內蒙古赤峰云銅有色金屬有限公司老廠區廠房、設備拆除及廢舊資產項目,經過581輪次激烈競價,最終以1.15億元成交,增值7476萬元,增值率高達184.02%。項目操作中,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聚焦建筑工程、有色金屬回收等領域,在拆除工程、有色金屬、再生資源等專業平臺推介項目,突出赤峰地區金屬加工產業集群優勢及運輸半徑優勢,定向邀請內蒙古、京津冀等地區的30余家拆除企業、40余家有色金屬回收企業參與項目受讓,通過專業高效的服務,最終實現了項目的高競價增值。
案例三
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接受神華能源公司神朔鐵路分公司委托,成功處置15臺報廢機車。項目掛牌期間,通過“水平+垂直”的全媒體信息發布矩陣和19萬+的投資人數據庫進行廣泛和精準的項目推介,共征集到91家意向受讓方報名參與項目。經過415輪次的激烈競價,最終以1767萬元成交,增值金額906萬元,增值率達105%,有效盤活了駐區央企的存量資產,為服務國資國企深化改革、大規模設備更新發揮了重要作用。
案例四
內蒙古電力集團巴彥淖爾供電分公司一批鐵塔、導線等廢舊資產處置項目,經過50家意向受讓方多達2288輪次的激烈競價,以1655萬元成交,增值金額695萬,增值率達66%。項目操作中,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深入研究盤活廢舊資產的痛點難點,提供量身定制的方案策劃、標的勘驗、組織交易等服務,針對項目涉及資產數量多、標的金額大等特點,主動靠前深挖資產價值,提高處置效率,有效促進了國有資產的變廢為寶和流轉生金。
案例五
內蒙古神舟硅業有限責任公司一批機器設備、存貨、建筑物處置項目,鑒于項目涵蓋危險品處置的特殊情況,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充分發揮處置復雜資產的專業能力,深入研究國家及自治區關于危廢處置的各項監管要求,為項目量身定制了政策法律指引+危險品全流程風控+精準推介的服務方案,通過受讓資格條件的嚴格設置、交付方式的明確約定、標的優勢的充分展示、廣泛且針對性的項目推介等全流程操作,成功吸引20名意向受讓方參與項目報名競價,經過582輪次角逐,最終以3.1億元成交,實現增值1.54億元,增值率98.71%。同時,安全無風險地處置了該批資產,成為變“危”為寶的又一成功范例。
在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像這樣讓存量資產“化腐朽為神奇”的案例還有很多,盤活資產的背后鐫刻著內蒙古產權人“服務客戶無微不至”的理念,也生動體現著內蒙古產權交易市場為各類項目“量體裁衣”的市場化實踐。
下期連載,將為您帶來第二期《珠聯璧合——共享資源,強強聯合》。更加精彩,敬請期待!
來源:內蒙古產權交易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