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師資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一支經驗豐富、結構合理的教師團隊,能幫學生快速掌握學科核心框架,把抽象知識轉化為扎實的基礎能力。特別是剛入學的學生,遇到能把復雜理論講得生動的老師,往往能更快找到學習節奏,建立起對專業的真實興趣。
因此考生在擇校時會格外注意學校的師資力量,今日,廣州商學院的教師就大放異彩,在3月16日的第十六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大會中,該?,F代信息產業學院院長聶瑞華教授主持申報的項目獲2024年度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科技創新獎。
這個獎項就像一面棱鏡折射出這所年輕高校在師資建設方面的獨特匠心,當我們聚焦這所粵港澳大灣區腹地的民辦高校,會發現其教師隊伍的"真功夫"不僅寫在學術論文里,更深深鐫刻在產業實踐的土壤中。
教師團隊的實戰能力是檢驗應用型高校成色的試金石,聶瑞華教授領銜的"非接觸心律呼吸監測"項目,正是教師群體將產業需求轉化為科研課題的鮮活例證。這個斬獲國家級獎項的醫療大數據項目,其核心突破在于攻克了傳統設備的接觸式監測局限,這種直擊行業痛點的研發方向,源自教師團隊在專業領域十余年的深耕積累。
據了解,該?,F代信息產業學院組建的教師團隊中,具有華為、騰訊等頭部企業任職經歷的"雙師型"教師占比達60.7%,這種復合型師資結構,確保課堂傳授的知識始終帶著產業一線的溫度。
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辦學理念,在教師資源配置上體現得尤為明顯,該學院建立的"企業導師+學術導師"雙軌制頗具特色。如參與獲獎項目的學生團隊,既接受聶教授在算法模型構建上的學術指導,又得到合作醫療企業工程師在臨床數據采集方面的實訓。
在師資培養機制方面,學院展現出與時俱進的戰略眼光,面對人工智能技術迭代加速的挑戰,該校建立教師定期赴頭部企業研修的"充電"機制。據統計,該學院教師通過華為職業認證者高達 22 人。這種持續性的能力更新,使得教師在講授前沿課程時,能融入真實的企業級開發案例,讓課堂內容始終與技術進步保持同頻共振。
從更宏觀的視角觀察,該校的師資建設實踐印證了新時代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路徑,當教師既能站在學術前沿把握技術趨勢,又能深入產業一線捕捉真實需求,自然能培養出"上手快、后勁足"的復合型人才。
站在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上,廣州商學院正在書寫民辦高校特色發展的新答卷,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破解"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時代課題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樣本,學生在其間得到的發展方面的益處就是最直接的印證,對該校感興趣的考生可以重點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