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建平律師,1995年5月開始律師執業,北京市律師協會面試考核考官,北京朝陽律協刑事業務研究會委員,現執業于泰和泰(北京)律師事務所,經律師專業水平評審委員會表決通過刑事律師的專業認證,專注于刑事業務,在30余年的律師職業生涯中,積累了豐富的辦理刑事案件和經濟案件的經驗和技巧。
訊問聾、啞人的要求
一、法條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訊問聾、啞人的要求】規定,訊問聾、啞的犯罪嫌疑人,應當有通曉聾、啞手勢的人參加,并且將這種情況記明筆錄。
二、條文解讀
本條是關于訊問聾、啞犯罪嫌疑人的程序規定。
聾、啞的犯罪嫌疑人,由于生理上的缺陷,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受到一定限制。在刑事訴訟活動中,這些生理上的原因可能影響其準確地理解訊問人發問的內容、意圖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志,從而影響其充分行使辯護權,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為了保障聾、啞的犯罪嫌疑人和其他犯罪嫌疑人平等地行使訴訟權利,準確地供述有罪、無罪、罪輕、罪重的案件事實,保證訊問工作的順利進行,在訊問這些犯罪嫌疑人時,應當有通曉聾、啞手勢的人員參加訊問。1979年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規定:“訊問聾、啞的被告人,應當有通曉聾、啞手勢的人參加,并且將這種情況記明筆錄?!?996年修改刑事訴訟法,將本條中的“被告人”修改為“犯罪嫌疑人”。
根據本條規定,訊問聾、啞的犯罪嫌疑人,應當有通曉聾、啞手勢的人參加,為訊問人員和犯罪嫌疑人翻譯,并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筆錄上注明犯罪嫌疑人的聾、啞情況及翻譯人員的姓名、工作單位和職業等基本情況。
本條所說的“聾”是指雙耳失聰,“啞”是指因生理原因不能講話。為聾、啞犯罪嫌疑人提供通曉聾、啞手勢的人作為翻譯,是偵查人員的法定義務,也是聾、啞犯罪嫌疑人的權利。本條規定具體體現了保障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訴訟權利和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則,也體現了國家對于殘疾人權利的特別保護。偵查人員訊問犯罪嫌疑人應當嚴格遵守本條規定,積極創造條件,作好為聾、啞犯罪嫌疑人翻譯工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