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養浩出獄那天,天還沒亮,他就收拾好了東西。
他不是第一個離開的,也不是最后一個,但他的心情和其他人不太一樣。
有人忐忑,有人激動,而他,只有一個念頭——去臺灣。
別人改造是認真的,他是裝的,演了一場二十多年的戲,如今終于落幕。
但他沒想到,這出戲的結局,竟然不是他想要的。
為什么會這樣呢?
1949年,昆明的天氣比往年冷,盧漢心里也冷。
他早就知道大勢已去,但要不要起義,他猶豫了很久。
蔣介石派來的“特使”催得緊,云南保密局的人盯得緊,他左右為難。
可他不知道,自己身邊的沈醉,早就有了別的打算。12月9日,盧漢下定決心,把蔣派來的“特使”一鍋端了,沈醉也被逼著站隊,通電起義。
消息一出,云南的天變了,機場封了,電臺被接管了,所有可能的逃跑路線都被切斷了。
周養浩反應過來時,已經晚了,他和徐遠舉被盧漢的人抓了個正著,成了這場變局的犧牲品。
被關進重慶白公館的時候,周養浩心里不是滋味。
這個地方,他熟,他的很多“戰友”都在這里折磨過別人,現在輪到自己了。
他做過的事,自己最清楚,真要算賬,他知道自己活不了。
但沒想到,押他們過來的,竟然是沈醉。
這個昔日的“同事”,居然成了起義的一員,還親手把他們送進了牢房。
那一刻,周養浩的憤怒超過了恐懼,他恨沈醉,恨他“出賣”了大家,更恨自己沒能早點跑。
進了功德林監獄,周養浩發現,活命的機會來了。
我黨沒有殺他們,反而給了他們改造的機會。
很多人一開始不適應,但后來都變了,杜聿明就是個典型例子,剛進來時鬧得最兇,后來成了改造的積極分子。
但周養浩不一樣,他不是真心悔改,只是想活下去。
他很快發現,只要裝病,就能少干活,還能吃得好點。
從此,他三天兩頭喊頭疼、肚子疼,醫生來檢查,他就一副要死的樣子,沒人能拿他怎么樣。
時間久了,大家都知道他在裝,但他無所謂,反正日子能混一天是一天。
本來,他打算就這么混一輩子,反正這里吃喝不愁,比外面安全。
可沒想到,1975年,毛主席決定特赦所有戰犯,他不得不面對現實了。
他不怕出去,他怕的是出去后該怎么辦。
他沒有家,沒有根,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臺灣。
他心里盤算著,老蔣死了,蔣經國上位,自己回去,未必沒有用武之地。
于是,他向臺灣提出申請,希望能回去繼續效忠。
但蔣經國的回答,干脆利落——不收。
這一刀,比當年的審判還狠。
周養浩終于意識到,自己成了棄子,臺灣不要他,大陸也容不下他,他成了無處可歸的人。
最后,他只能去了香港,又輾轉去了美國,成了一個普通的老人。
那些年,他偶爾接受采訪,說起自己的過去,語氣平靜,甚至帶著幾分感激。
他知道,如果沒有這二十多年的改造,他可能早就沒命了。
有人說,他其實早就明白,自己當年做錯了,只是死要面子,不愿承認。
也有人說,他不過是個投機者,哪邊對他有利,他就靠哪邊。
無論如何,他的故事,終究成了歷史的一部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