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睡到中午,卻依然疲憊不堪;明明沒有體力勞動,卻連起床都需耗盡全身力氣——這種"越休息越累"的怪圈,正在困擾越來越多的都市人。鄭州科大醫院精神心理科的醫生們發現,很多自認為只是"懶"的年輕人,實際上已經站在了抑郁的邊緣。
表面上看,"懶"和抑郁都表現為活動減少、動力不足,但兩者的本質截然不同。真正的懶是選擇性的——對不喜歡的事提不起勁,但對感興趣的活動依然充滿熱情;而抑郁帶來的"躺平"則是全面性的,連曾經最愛的愛好也變得索然無味。鄭州科大醫院的腦功能檢測顯示,抑郁癥患者的前額葉皮層活躍度明顯降低,就像汽車的油門踏板失靈,即使心里想去做什么,身體也無法響應。
更關鍵的區別在于休息后的感受。普通疲勞經過適當休息就能恢復,而抑郁帶來的疲憊感卻像無底洞,睡再多也填不滿。這是因為抑郁癥會擾亂人體的壓力調節系統,導致能量代謝持續失衡。醫院的心理測評數據揭示,85%的抑郁癥患者報告"休息無法緩解疲勞",這正是抑郁區別于普通懶惰的重要指征。
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無意中模糊了二者的界限。居家辦公減少了運動機會,碎片化娛樂消耗了注意力,讓很多人陷入"假性懶惰"的狀態。鄭州科大醫院開展的"活力重塑"項目發現,通過科學調整作息、循序漸進的運動計劃和正念訓練,大多數人的能量水平都能顯著提升。但對于真正的抑郁癥患者,這些方法需要配合專業的心理干預和必要的藥物治療。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專業幫助?鄭州科大醫院精神心理科建議關注幾個信號:持續兩周以上的晨重暮輕、對所有活動都失去興趣、伴隨明顯的自責或無價值感。這些都在提示:問題可能不止是懶惰那么簡單。
抑郁不是意志力的失敗,而是身心系統的失衡。與其在"躺平"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不如及時尋求專業評估。鄭州科大醫院精神心理科提醒:當休息不再能恢復精力時,也許該給心理健康也做個"體檢"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