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藝術作為中國近現代藝術發展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以其“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精神聞名遐邇。日前,以“當代海派名家·雙人展系列——陳家泠、谷文達”為名的展覽拉開帷幕。2月26日,作為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周末計劃的內容,美術學院師生一行90余人前往劉海粟美術館觀展,感受海派藝術不竭的生命力。
陳家泠與谷文達兩位藝術家,同為繪畫大師陸儼少的弟子,他們年齡相差18歲,都出自浙江美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卻走上了不同的水墨探索道路。兩人以“紅火·喜雨”為主題,火與水,冷與熱,呈現了一場特別的對撞。
88歲高齡的陳家泠藏起了過去的為人熟知的形象“蓮和荷”,把書法元素融入繪畫創作,用墨點和線條來表達哲思,將“書畫”變成“書化”,形成了新的筆墨形態。他認為,中國繪畫基因中的書寫性非常重要,靈動多變的書法性線條,不止是一種形式或技法,更是傳統文化的思想性和生命力體現。在巨作《沁園春·雪》中,每個漢字都落在畫框中,再由自己來消解、顛倒、解構傳統的書法詩抄。在《自然的痕跡》中,陳家泠利用材料的微妙變換,拼接不同的紙張,獲得了蒙德里安式的裝飾感。
陳家泠致力于中國傳統藝術在新時代的蛻變與再生,而谷文達則長期“西游”,通過創造“世界語言”來表達中國當代藝術的態度。他的作品既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智趣,又有西方當代藝術的沖擊力。此次展出的兩件作品分別是《西游記》水墨畫系列和持續30年的跨人種、跨文化、跨國家藝術項目《聯合國》。
兩位藝術家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深刻反映了海派藝術的創新精神與生命力。同學們被兩位藝術家的創作才華和創新精神感動,也對海派藝術的 “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在參觀過程中,一位同學感慨道:“這次展覽讓我大開眼界,陳家泠和谷文達兩位老師的作品雖然風格大相徑庭,但都展現了海派藝術的創新精神,我對‘其命維新’的創作思想有了更深的體會。兩位藝術家對傳統的突破和對新元素的運用,讓我明白藝術不能固步自封,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有生命力。”
展覽通過“雙人對比”的形式,展示了海派文化滋養下的繪畫藝術如何在“傳統與當代”之間實現接續與碰撞。對于學生而言,系列展更是難得的學習機會,近距離接觸到藝術大家的創新思維和創作實踐,有助于培養的藝術感知力和創新精神,為未來成為藝術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次展覽得到了上海市委宣傳部的支持,由劉海粟美術館、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聯合主辦,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當代水墨藝術研究院承辦,并由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資助。展覽的順利舉辦離不開各方的共同努力和精心籌備。展覽出品及策展人、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院長石墨教授表示,“未來,我們將更加重視對策展理念與展陳方式的研究,將展覽與美術館空間運營、與藝術教育和國際藝術交流建立聯系,在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藝術路徑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也可以看到海派畫家之間追求的并非趨同,而是差異性,這種差異性正是海派藝術也是中國繪畫生命力的源泉。”
今年是當代海派名家雙人展系列推出的第四年,正值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建校20周年之際,本次觀展活動不僅是藝術的盛宴,更是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在推動海派藝術傳承與發展道路上的重要實踐。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當代海派名家雙人展” 系列展,以其持續性和專業性,成為了海派藝術在當代傳承與創新的重要驅動力。它為海派藝術名家提供了展示創新成果的舞臺,促進了藝術創作的交流與進步。通過一次次展覽的舉辦,學校在廣大師生乃至社會公眾心中種下了海派藝術的種子,激發了更多人對海派藝術的興趣與熱愛,向社會傳遞了海派藝術 “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的理念,提升了海派藝術的社會影響力,推動海派藝術在新時代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為中國藝術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未來,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將繼續秉持對藝術教育的執著追求和對海派藝術傳承與發展的責任感,承辦更多高質量的海派藝術展覽和活動,為培養更多優秀的藝術人才、推動海派藝術的繁榮發展而不懈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