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媒《戰區》報道了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辦公室空戰部主任、海軍少將邁克爾·唐納利關于美國海軍“無人僚機”項目的消息。這是唐納利少將在出席年度海空空間研討會時的表態,簡單來說,就是美軍目前的超級航母無法容納無人艦載戰斗機,因此美國海軍在短期內更加注重整合MQ-25“黃貂魚”無人加油機,類似“協同作戰飛機”(CCA)之類的無人機項目,會由美國空軍和海軍陸戰隊先行驗證相關技術。
(美國空軍正在發展的兩種CCA)
唐納利少將的這番表態看起來讓《戰區》有些沮喪,無不悻悻地指出,如果美國海軍真打算短期內不主動發展艦載無人戰斗機型的“忠誠僚機”,那么有可能在這方面也會被中國海軍的076兩棲攻擊艦領先一步。屆時,如果美國海軍在未來的海空一體戰中處于下風甚至未戰先敗,整個美國軍方也對此無能為力。
近年來,為先進戰斗機配置無人戰斗機類型的“忠誠僚機”,成為不少國家對下一代空戰戰術和空戰體系的共識,比如美國空軍的(CCA),中國的飛鴻-97A和攻擊-11,俄羅斯的S-70B“獵人”等等。
美國海軍在這方面起步不晚,或者說是先驅也不為過,2013年就在航母上完成了X-47B艦載無人機的起降測試,可最終還是因為不符合美國海軍“低成本可消耗”和有人-無人協同的要求而在2015年下馬,并將資源集中在MQ-25項目上。
(如果美國海軍能把X-47B堅持下來,那么今天能獲得的優勢非常大)
歸根結底,還是X-47B作為一種隱形無人機,優點多缺點也多,高達1.5億美元的單價讓美國海軍無法接受,政治因素和軍種利益分配也決定美國海軍在2010年代無法全面鋪開這種高端隱形無人機的裝備。所以X-47B盡管技術超前且發展順利,最終依然不可避免地從“實戰裝備”,淪為區區“技術先驅”。
十多年前美國海軍放棄艦載無人戰斗機還可以理解,為什么如今全球都在加速發展無人機型“忠誠僚機”,而且這個方向已被確定是未來空中戰場主流的情況下,美國海軍還如此沉得住氣?
從唐納利少將的表態來看,首先在一個平臺上集成有人機和無人機,難度比想象的更大,彈射、回收、應急程序等甲板操作,以及指揮管理和與有人戰斗機如何協同都是需要花時間和資源去探索整理的,如今忙于全球到處“滅火”的美國海軍,可沒有這個時間。
(美國海軍堅持發展“黃貂魚”,也是因為其被視為反制解放軍反介入作戰圈的重要一環)
其次,“黃貂魚”雖然不算先進,但它是一個已經開展的項目,部署和配套設施也初見成效,既然開始做就要做到底,況且“黃貂魚”的經驗,也未必就不能用在未來美國海軍CCA上。最后,美國海軍除了依然希望能開發更廉價的消耗性CCA外,也是被X-47B下馬造成的影響整怕了,唐納利少將的觀點就隱藏著美國海軍高層決定繼續觀望一陣子的打算,看看科學界和工業界能否取得其他突破,屆時再做決定也不遲。
在中國航空技術出現飛躍式進步的當口,美國海軍暫時按兵不動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做法,但也可以肯定美國海軍再這么拖下去,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無人機母艦,以及第一次真正海上有人-無人戰斗機協同的殊榮,大概就真的要被中國076四川艦搶下了。
(美國海軍陸戰隊推進的XQ-58)
當然,這也和中美如今的造艦能力相差巨大有關。中國產能充沛且技術進步飛快的造艦業,可以騰出足夠的資源,建造076四川艦這種有實驗性質的全通式甲板+電磁彈射器萬噸巨艦,即使未來這條路被證明走不通(可能性很低),中國造艦業也能保證將其改裝成為兩棲攻擊艦發揮戰斗力。
相比起來美國海軍才是捉襟見肘:黃蜂級已經老舊,能維持運作已屬不易,新一代的美國級目前下水3艘,第4艘正在建造,也就是與中國海軍的075型兩棲攻擊艦相當。
可問題是美國級首艦“美國”號2009年開工,2012年下水,2014年服役;075首艦海南艦2018年開工,2019年下水,2021年服役。也就是說多出近一倍的時間,美軍拿到的兩棲攻擊艦和中國海軍一樣多,先進程度還不一定領先,折射出來的現實對美國海軍來說相當嚴酷。
(076的具體用途至今尚未完全揭曉,無人機母艦只是其中一個比較被廣泛接受的猜測)
可能正是明白了家底已經沒那么厚,不允許自己隨便折騰了的現實,所以美國海軍選擇先行觀望,不再貿然開啟一種新的技術路線去慢慢驗證。至于未來會被中國領先,對美國海軍高層來說,還不如多操心操心明年如何與美軍其他軍種爭奪預算更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