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蒙城縣三義路小學開展了“紅潤童心·跨域共研”語文紅色主題跨學科教研活動。活動以統編版語文教材中的紅色經典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和《狼牙山五壯士》為切入點,通過公開課展示、跨學科研討、閱讀講座等形式,探索紅色文化與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路徑,助力青少年賡續紅色血脈。
下午兩點主持人陳玉老師宣布活動開始。第一節課是陳潔老師執教的《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節課陳老師以李大釗的革命故事為軸心,通過“歷史檔案解密”活動,聯動歷史學科資源,展示1927年社會背景的影像資料;音樂加視頻讓學生賞析,深化學生對革命者理想信念的理解。課堂學生化身“小記者”采訪“李大釗”,在角色扮演中感悟“堅貞不屈”的紅色基因。這節課陳老師巧妙地設計,讓歷史與語文進行時空對話。
第二節課楊芳老師執教的《狼牙山五壯士》,楊老師以“英雄的選擇”為主線,引導學生通過歷史地圖還原戰斗場景,結合數學統計(如敵我兵力對比)分析戰役的艱難性,并融入美術學科的手繪故事創作,讓學生以“石頭像雹子一樣”的比喻為靈感,用繪畫再現五壯士的英勇畫面。課堂尾聲,學生齊誦課文片段,鏗鏘誓言響徹教室,再現了狼牙山五壯士“驚天動地,氣壯山河”的精神力量。
兩節課后,束菊花老師以“閱讀浸潤童心:紅色經典如何走進兒童心靈”為主題進行講座。講座中,束老師以自己的問卷調查展開,“提出三點策略:一是文本細讀與生活聯結:結合《狼牙山五壯士》中“用石頭砸”的細節,讓學生體驗“力量與決心”的具象表達;二是跨媒介閱讀:推薦利用AR技術還原戰斗場景,或通過“跟著課本去旅行”活動,組織學生探訪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廣場,實地感受英雄精神;三是家校共育:倡導親子共讀《狼牙山五壯士:太行悲歌》等紅色繪本,以家庭為紐帶傳遞紅色記憶。束老師的講座結合了本次的主題,通過三點策略將語文教材中的紅色文本與歷史事件、藝術表現、德育目標等學科核心素養聯結。利用媒介還原現場等方法,教會我們如何把閱讀與語文聯結,最后束老師又向我們展示了學生的閱讀成果。
本次活動以“紅潤童心”為核,以“跨域共研”為翼,實現了紅色文化從“文本學習”到“精神內化”的跨越。“讓英雄精神成為青少年成長的燈塔,是教育者永恒的使命。” 未來,此類跨學科教研模式將持續開展,為紅色基因的傳承注入新活力。
(牛立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