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中國成立的喜訊傳到錢學森耳中時,他毫不猶豫地做出了回國的決定。
但是,錢學森的回國之路,充滿了艱難險阻。美國政府深知他所掌握的前沿知識與關鍵技術,對于百廢待興的新中國而言,具有無可估量的價值,因而處心積慮地設置重重障礙,妄圖將他困于美國。
面對美國政府的百般刁難,錢學森并未退縮。一方面,他積極與國內取得聯系,尋求祖國的支持與援助;另一方面,與美國當局巧妙周旋。
歷經數年艱苦卓絕的抗爭錢學森終于在 1955 年沖破美國的重重封鎖,攜家人踏上了回國的旅程。
回國后的錢學森,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在他的工作與生活里,有一只極為普通卻又意義非凡的公文包。這只公文包因長期頻繁使用,提手磨損嚴重,已被更換過,包身四周也開了線,顯得破舊不堪。
秘書多次關切地建議:“您回國后參加了眾多重要會議,收到的公文包質量上乘、容量充裕,這只包已然如此破舊,是否考慮更換一個新的呢?”
錢學森每次都微笑著婉拒,平靜地說道:“開了線找裁縫縫補一下便可,這包還能繼續發揮作用。”
這只公文包內曾存放著大量與國家科學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緊密相關的重要資料和文件。
錢學森常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1957 年 1 月,錢學森的科研成果榮獲中國科學院科學獎一等獎,獎金高達一萬元。在當時物質匱乏的年代,這無疑是一筆巨款。但錢學森拿到獎金后,立刻響應國家號召,將這筆錢全部用于購買國家發行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建設公債。
1961 年,公債到期,連本帶息共計 11500 元。錢學森將這筆錢捐給了學校,希望幫助學校購置急需的教學設備。
出行時,錢學森從不追求豪車接送的奢華排場。他常常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
在工作中,錢學森同樣秉持著節儉的原則,將每一份資源都利用到極致。他經常用舊紙張撰寫材料,將紙張的正反兩面都充分利用起來,讓每一張紙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對于收到的舊信封,他也不會隨意丟棄,而是小心翼翼地剪開,把信封的紙張平整地整理在一起,用來剪貼報紙上的重要資料。在他看來,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實則是在為國家節約寶貴的資源。
在娛樂生活方面,錢學森的選擇極為簡單純粹。直到 2008 年,已至 97 歲高齡的他才購置了一臺電視機。
有一次,在一場學術交流活動中,他聽到同行們熱烈討論電視上播出的一檔關于國外前沿科研成果的節目,節目中提到的一些與他研究領域密切相關的新觀點、新技術,讓他眼前一亮。
然而,在購買電視之前,他還反復詢問兒子,支個電視行不行?貴不貴?
即便決定購置電視機,錢學森依然堅守著一貫的節儉作風。他的目光緩緩掃過貨架,最終落在一臺價格相對親民、款式簡約樸素的電視機上。
他指著這臺電視機,認真地對錢永剛說:“這臺就很不錯,咱們買電視機主要是為了獲取信息,功能不需要太復雜,能滿足基本需求就行了。” 錢永剛心中雖然有些失落,但他深知父親一生都在踐行節儉之道,對此也表示理解。
最終,錢學森和錢永剛齊心協力,將那臺普通的電視機搬回了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會偶爾打開電視機,收看新聞節目,關注國內外大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