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如此特別,我又怎會失望 ?
文 | 伊姐(周桂伊)杉姐
不出意外,我也淪陷了。
《苦盡柑來遇見你》,近年來評分最高的韓劇之一, 豆瓣一路從9.1分漲到了9.6分。
它接棒《請回答1988》創造了韓國年代劇的第二座高峰,應該會成為一代人的“人生劇Top10”了。
先來看劇中的神級臺詞,有梗又扎心,充滿了生活哲思。
失戀哭出間諜感。
長大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嗎?
終于有了更準確的答案——
中年女人說,我什么時候才會懂事?
老太太告訴她:“我也還在學 。”
是的,人生沒有真正長大的那一天。
束手束腳,是人生的常態。
壓抑的空氣什么時候才會結束?
奶奶回答:死亡的那一天。
故事的主線,圍繞著不幸的愛純展開。
爸爸早逝,媽媽改嫁,繼父沒有收入,媽媽又生下兩個弟弟妹妹。
家境貧寒,愛純只能被寄養在叔叔家。
每次走很遠的路,回到媽媽身邊,都會被媽媽訓斥:
自己找人疼去, 自己討飯吃去。
沒有了媽媽的庇護,愛純在叔叔家也過得很慘,小小年紀,就要被區別對待。
每次家里買黃魚,都沒有愛純的那一份,六個人偏偏要買五條黃魚。
叔叔奶奶討厭她,他們認為,叔叔兒子學習太差,是愛純搶了他的運氣。
媽媽表面趕女兒走,但把女兒養在婆家,是希望她不用淪為帶娃的保姆,在婆家專心讀書。
發現女兒被區別對待后,母親一氣之下,帶著黃魚,砸了婆家,把愛純帶回了家。
但被媽媽帶回家的愛純,還是沒能逃離噩運。
媽媽因為長期超負荷工作,很快過世。
留給愛純的,是嗷嗷待哺的弟弟、妹妹,還有各種家務。
那一年,她才十歲。
媽媽死后,愛純還是成為了家里的保姆。
其他孩子在補課的時候,愛純在種地、做飯、帶娃。
但好在,愛純有自己遠大的志向。
她的愿望是, 考上大學,當詩人,去首爾生活。
為此,她抓緊一切時間讀書。
而且,她的身邊,從小就有“護花使者”——同村魚販家的兒子梁寬植。
在那個吃不飽飯的年紀,寬植每天會從家里偷魚給愛純。
小小年紀,就開始為了心愛的女孩,操持生計。
她賣白菜,他就坐在她旁邊幫她叫賣。
她說要逃去大城市,他就義無反顧地追隨。
寬植,成為貧窮的愛純,最后的尊嚴。
兩個年輕人的命運,就這樣在時間的點滴里,命運的架構里,交織、纏繞,走過了平淡,又偉大的一生。
《苦盡柑來遇見你》當然是愛情片。
韓劇一向擅長拍“愛情的柔軟”,像是一顆藏在心底的糖,一擊即中。
有少年的沖動。
愛純坐在岸邊絕望地哭泣時,寬植真的能聽到她的呼喚,緊接著就下水游向她。
有青年的浪漫。
愛純的女兒金明,在雪夜和注定分手的戀人相見,沒有臉紅心跳,沒有接吻。
男朋友一雙迅速捂住她雙腳的手,簡直復活了我的整個愛情宇宙。
也有老年人的一夜回春,在經歷過生命太多破碎的時刻之后,偶爾開出的一朵小花。
相處很久的愛人之間,總是會不約而同,問出同樣的問題,那不是巧合,而是流動的默契,兩個人合二為一的證明。
以及,編劇完全懂得女性的心思。
讓女性感動的,不一定是那個給你買金子的人,還有那個記得給你買發夾的人。
(多年后,富家太太羨慕地對愛純說,羨慕她先生記得給她買發夾這件事)
甚至一個小小的轉場和剪輯的呼應,也都呈現出強烈的詩意、命運和巧思 。
(這是當年愛純為了不耽誤寬植,把他送自己的金戒指扔到田野,深夜卻自己去尋找。轉場,她已經戴著這枚戒指,過了漫漫起伏的一生)
在這個普遍不相信愛情,信奉“不婚不育保平安”的年代,愛純和寬植用老一輩保守的“一生相守、一世一人”,詮釋了高質量婚姻對破碎人生神跡般的救贖。
寬植一輩子都在遺憾,沒有實現對愛純的承諾,沒有讓她讀成大學,出自己的詩集。
但是,他用盡全力托舉她、陪伴她、忠誠而熱烈地走完一生,為了這個家,他一生沒有睡過一個懶覺。
在寬植生命的最后,愛純說寬植許下的承諾實現了一個,因為愛純發表了人生第一首詩。
“50年后,
你終于可以放下我,
自由了,
我最親愛的,
敬你的一切經歷。”
劇中鏡頭的詩意,成為網友爭先模仿拍照的教材。
在這部劇中,愛情是靈魂,但不是唯一。
三代女性的故事,才是整部劇的重中之重。
外婆光禮,第一任丈夫(愛純父親)早逝,她試圖用再嫁的方式為自己和女兒尋求庇護,但二婚丈夫游手好閑,沒有工作,婚后又生了兩個孩子。
養家的重擔,都落在光禮身上。
為了養活家庭,光禮成為了海女——
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之一。
她沒有像樣的潛水服,更沒有呼吸裝備,卻要一口氣潛到海底,每日往返海底幾百次,完成鮑魚、貝類、海參、海螺等海產品的挖取工作。
愛純總是焦急地等待著母親上岸,但母親每次都頭也不回地再次扎進海底。
她總是想,給得再多一點,再多一點......
海女這個職業,直接背著棺材上工。
“歹命的海女,連狗都不會羨慕。”
生活的重擔,讓光禮總是瞪著眼,板著臉。
但她對女兒愛純,卻有著最溫柔的撫慰。
她告訴愛純,“別下水”,“潛水都別學”。
愛純告訴母親,在學校里受到了不公的對待。
光禮為了去學校給愛純掙個體面,給二嬸耕了幾天的地,才借來了她的珍珠項鏈。
她說“你把我當牛用,我比牛好用”時,臉上完全沒有痛苦和悲傷,而是充滿了興奮和力量。
她一定是看到了女兒在學校,揚眉吐氣的欣喜。
她跟愛純說,可憐的是我,而不是你,你要盡情享受人生。
光禮說要活到70歲,因為愛純說過,長大后要給她買珍珠項鏈,她要好好地戴,好好地活。
但光禮最后還是因為過勞,早早離開了人世。
如果不是劇情特意交代,沒有人知道,這個滿臉滄桑的大嬸,去世時只有29歲。
如光禮所愿,愛純沒有成為海女,但她也并沒有逃離命運、社會、整個潛在制度對女性的刻薄。
她大膽和寬植私奔,但被家長找回后,同樣是私奔——
“男孩是英雄,女孩就是不知廉恥?!?/p>
因為私奔,她還被迫休學,成了十里八鄉名聲遠揚的“問題女人”。
就算 嫁給了那個愛她勝過一切的男人,卻成為兩代婆婆“泄恨”的對象。
寬植的奶奶天天朝她扔紅豆辟邪,文學少女不僅要磕幾百個頭求子,還得日日圍著鍋臺轉。
生活狼狽,但愛純,堅定地像母親那樣,用盡一切辦法托舉女兒。
她拒絕婆婆讓年幼的金明成為海女,掀翻婆婆為女兒成為海女準備的儀式桌。
她在一個“女孩不能騎自行車”的年代,堅定地告訴老公,一定要讓她騎自行車。
我希望她想做什么就去做
我不要她擺碗筷伺候別人
我要她不高興就能把餐桌翻了
她在一個“女孩上船就被視為不祥舉動”的年代,和女兒一起,踏上老公的船。
愛純的女兒金明,終于完成母親的夢想,考上了首爾大學。
當她拿到出國交換生名額的時候,愛純并沒有因為弟弟就勸金明放棄。
她選擇賣掉房子,重新擺攤為女兒贏取了出國的機會。
當金明在飛機上的那一刻,是兩代女性,甚至更多祖輩的托舉。
劇中將三代女性的命運,聯系在一起。
“母愛”在時空里反復回蕩,同時代,同當下,同頻共振。
最該愛女性的,應該是女性。最懂女兒的,想給她撐傘的,永遠是淋過雨的媽媽。
什么是富養女兒?不是虛榮的堆砌、不是表面的物質滿足、更不是所謂對上流社會的拙劣模仿。
是這種刻骨銘心的堅定,讓她們永遠不會輕賤自己、委屈自己、PUA自己去接納不平等的愛。
愛純被迫和二婚男相親,拍婚紗照那天,她沖出商店,去找寬植。
因為想起母親——“這么大的雨,好像我媽媽的眼淚?!?/p>
金明被婆家看低,毀掉婚約時,是因為想起媽媽會為她哭泣。
一個孩子能長成大人,能比上一代,享受更多的資源、自由和理想,是所有,愛的宇宙,同頻共振。
他們去上大學,留學,有更好的工作,從來都不是瞬間的鍍金。
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托舉。
不要再隨意地抱怨原生家庭,父母們被時代和處境共同裹挾,你身處其中,未必做得比他們更好。
是她他們的每一次“掀桌”時刻,才有了今日,我們相對自由的生活。
片中有一場戲,光禮從婆家帶回女兒的那場戲。
兩人走在漆黑的大海邊,母親手提明燈,成為母愛最具象化的隱喻。
一個被堅定愛過和選擇過的女兒,永遠看得見——
無論母親身處何地,在世與否,她都如明燈一般,照亮女兒前行的道路。
(這一幕真像一個繪本?。?/p>
值得注意的是,《苦盡柑來遇見你》并非是單純的母愛贊美詩。
它是真正的東亞女性成長史記。
從1950年到2020年,整整70年的時間,是外婆、母親、女兒三代人的人生,也是韓國國家編年史的脈絡。
劇中一次次用背景音的方式,來提示女性身份和地位,在一點點進步。
愛純這樣的女孩,是怎樣擁有了夢想?
是從小時候敢于萌發,“我會五次當上班長”的夢。
是敢于大大方方說出了自己對金錢名利的渴望。
是幸運地擁有了一個愿意陪她革命的愛人對友。
寬植為了站在愛純這一邊,做了第一個和太太同桌吃飯的男人——
“在那個年代,真的就像發動一場革命。”
這個對友也不是什么有錢人,沒讀過很多書,他同樣為了生計幾乎付出一切,但他不軟弱。
沒有普遍東亞男人底色為自卑的自尊。
他總為妻子驕傲:“愛純聰明,會說話。” 明明就為妻子付出了一切,卻依然常覺得虧欠,多少年都在說同一句話——
是我耽誤了你。
愛純成為漁業合作社的第一個女會長,在人群里瘋狂喝酒跳舞慶祝。
寬植不覺得丟人,像老父親一樣欣慰,等著把她背回家。
會 用實際行動詮釋 責任 。
“父親一生沒有睡過一個懶覺,像大海一樣日日給予,守護了全家人。”
但即便這樣,她依然要承擔無數個來自命運的打擊。
擁有文學夢的她終究沒有念大學,早早嫁人,生下三個孩子,幾度無法維持生計。
光禮當年的三個同事,在光禮死后,成為愛純的教母。
當愛純懷孕時,海女阿姨們會拿出每次捕撈中最好的食材,留給愛純吃。
她的每一個幸福、悲傷時刻,三個阿姨都陪伴著她。
所以愛純盤下一家店時,第一個想起的店名是“阿純和三個阿姨的店”。
房東太太日日往愛純的米缸里放米,不多不少,剛好是三口人的份量。
不求回報,只求她好。
愛純失去兒子銅明的至暗時刻,日日以淚洗面,等到她回過神才發現,魚肉米蔬菜,甚至鮮花,家里什么都有。
那是所有鄰居送來的關心。
她無數次想過,自己走不下去了。
想起比自己更苦命的媽媽告訴自己的:“不要躺著不動,站起來和人生拼到底 ?!?/p>
女主角愛純并不是一個超歷史的絕對主體,她沒有領袖般的才智能夠鶴立雞群、獨占鰲頭,沒有英雄人物一般會推動歷史發展的胸襟,她被壓迫、被束縛……
她擁有的,是客觀的社會結構所塑造出來的,不完全屬于她自己的人生。
但編劇并沒有渲染普通女性的苦難,相反,她校準了人生的意義,且不分男女。
那就是:“我的人生有我自己的完美時刻,有它的意義。”
在內地大女主劇都在集體擺脫男性的時候,《苦盡柑來遇見你》告訴我們——
女性主義不是不靠任何人,是即便生活給予你苦難,但你自己依然柔軟堅韌。
女性主義也不是什么被性別裝裱過的成功學,它就是一個平凡女性,起起伏伏有笑有淚的人生本身。
那些命運的草蛇灰線,我們從不留意的地方,都是深愛我們的人們啊,用生命震動的巨響。
以及,請永遠懷著正面的、積極的、明亮的人性,苦難再重,也相信,只要內在始終明亮,外在的那個世界,一定海上日出,終現曙光。
明亮的人性,才是此生波折里,真正不竭的財富。
愿你我,都能被愛包圍。
也盡可能地,去回饋,因為“施比受有福”。
謝謝,《苦盡柑來遇見你》。
觀影團
“伊姐看電影”線下平臺“伊姐觀影團”,至今為止組織200多場官方授權的電影首映禮、超前點映,想免費參加明星首映禮,得到正版的限量周邊,獲取專屬的文旅精品優惠嗎?
點擊小程序注冊會員(“伊姐觀影團”報名活動唯一途徑,唯一途徑,唯一途徑)。每日簽到領積分,兌換私家禮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