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觀新聞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美國將與伊朗就其核計劃進行直接會談,談判將于12日開始。這一系列動態,讓本就復雜的中東局勢愈發引人關注。 除此之外,10名民兵組織高級指揮官和伊拉克官員透露,伊拉克境內幾個由伊朗支持的民兵組織“首次”準備解除武裝,以避免與美國特朗普政府沖突升級。
自特朗普今年1月上臺以來,美國對中東的策略發生了顯著變化。美國官員多次私下警告伊拉克政府,要求其解散在伊拉克領土上活動的民兵組織,否則將面臨空襲。而這些民兵組織,如“真主黨旅”、“努賈巴運動”、“賽義德·舒哈達旅”等,長期以來受到伊朗的支持,是伊朗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的重要延伸。
特朗普(資料圖)
一名來自“真主黨旅”的指揮官表示,“我們知道,特朗普準備將與我們的戰爭推向更糟糕的地步,我們希望避免這種糟糕的局面。”這些民兵組織充分意識到,自己已成為美國的目標。在這種壓力下,他們選擇解除武裝,試圖緩和與美國的緊張關系。從更深層次看,這反映出伊拉克在美伊博弈中的艱難處境。伊拉克民兵組織是伊朗代理人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卻又身處美軍軍事基地的威懾范圍之內。在特朗普政府的強硬態度下,伊拉克民兵組織的“服軟”,或許是為了避免成為美伊沖突的犧牲品,也是伊拉克在大國博弈間尋求自保的無奈之舉。
與此同時,美伊之間關于核問題的談判也再度成為焦點。特朗普在會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后對記者表示,美國將與伊朗進行直接談判,且堅稱德黑蘭不可擁有核武器。他甚至威脅稱,如果會談不能成功說服伊朗放棄核武器計劃,伊朗將面臨“巨大的危險”。但此前,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和外交部長阿拉格齊都明確表示,伊朗拒絕與美國直接談判,只保留間接談判的可能性。
特朗普(資料圖)
伊朗外長阿拉格齊在美國媒體上發表文章指出,伊美之間存在巨大的不信任,美國堅持在外交接觸前恢復“極限施壓”政策,加劇了這種疑慮。伊朗認為,談判取得進展的前提是雙方明確不存在“軍事選擇”。
這一系列事件,似乎顯示出特朗普的強硬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效果。伊朗支持的民兵組織準備解除武裝,以及即將到來的美伊談判,都可被視為美國施壓下的結果。但實際情況或許更為復雜。
伊朗并非輕易妥協的一方,其在中東地區經營多年,有著深厚的利益訴求。伊朗外長強調,伊朗過去沒有向威脅屈服,現在和將來也不會屈服,希望和平但絕不接受投降。對于伊朗而言,民兵組織的調整或許只是一種戰術性的示弱,目的是在談判中爭取更有利的地位,同時避免過度卷入可能的沖突。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美伊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核問題只是其中一個表象。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后,伊朗從美國的盟友轉變為“反美軸心”,兩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利益發生了根本性的沖突。美國試圖維護其在中東的霸權地位,穩固對地區事務的掌控;而伊朗則期望擺脫美國的干涉,成為中東地區的主導力量。這種結構性、戰略性的對立,決定了美伊關系難以通過簡單的談判或施壓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特朗普(資料圖)
此次伊拉克民兵組織解除武裝以及美伊談判,只是中東復雜局勢中的一個片段。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不確定性。美國能否在談判中展現出足夠的誠意,放棄“極限施壓”的做法;伊朗是否會在核心利益上做出讓步;伊拉克等中東國家又將如何在美伊博弈中維護自身的主權與穩定,這些問題都將深刻影響中東地區的未來走向。
而國際社會也在密切關注著這一系列動態,期待美伊之間能夠通過和平、對話的方式解決爭端,為動蕩的中東地區帶來真正的和平與穩定。畢竟,任何軍事沖突的升級,都將給地區乃至全球帶來難以估量的后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