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亨霍英東,起于寒微,白手起家締造商業帝國,躋身名流,坐擁億萬資產。
建成商業帝國后,他將眼光轉向大陸,投資實業,不求利潤。
晚年,他又涉足政壇,晉身全國政協副主席,成為國家領導人之一,如此一生經歷堪稱傳奇。
鮮為人知的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戰爭中,霍英東曾冒著“黑白兩道”武力威脅的巨大風險,為新中國運送大量“禁運”物資長達3年之久,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獨特而重要的貢獻。
1950年6月,美國介入朝鮮戰爭,鼓動各國開始實施對華禁運石油等戰略物資。
10月初,志愿軍入朝作戰,美國隨即對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面實行出口許可證制度。
美國商務部官員聲言:“凡是一個士兵可以利用的東西都不許運往中國”,即所謂“絕對禁運”。
而此時的霍英東,剛從東沙歸來,此前他招募200名工人赴東沙撈“海人草”,歷時半年艱辛,盡管因合伙人失信私吞而分文未得,卻就此磨煉了一手出色的航海技術,并得了一條20米的大船,綽號“黑貓”。
回到香港后,他經營了一座規模很小的修船廠——玉記船廠,同時時刻留心著新的商機。
朝鮮戰爭爆發后,澳門許多家公司開始大量收購汽油、煤油和柴油以及五金、麻包等物資。
出于商人的直覺,霍英東當即和幾個朋友合伙,開始用風帆船往澳門運輸柴油。
而在澳門收購的許多家公司中,有一家名為南光公司的貿易機構,出價最高,霍英東于是選擇了與該公司合作。這樣第一筆生意,霍英東就賺了幾百港元(相當于當時普通香港工人好幾個月的工資)。
自此,霍英東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南光公司的重要供貨人。
而當時的霍英東并不知道,南光公司其實是中國共產黨設立的貿易機構,受執掌廣東黨軍政大權的葉劍英直接指揮。
用霍英東自己的話來說:“如果說當時我是為了支持抗美援朝、打破封鎖禁運,那是騙人的,我沒有那么高的認識。但說當時我一點認識、一點想法也沒有,也不是事實。”
隨著運送“禁運”物資的次數增多,霍英東得到了南光公司的信任。隸屬于中國對外貿易部的香港華潤公司又秘密聯系到了霍英東,并與他簽訂了協議,由他負責長期承運該公司的貨物。
如此,一條華潤籌集物資,經霍英東負責運輸安全交給南光公司,再由解放軍武裝力量參加的專門人員及船只運輸護航至廣州的路線自然形成。
這其中,霍英東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承擔的風險也不小。
1950年冬季的一天,霍英東像往常一樣向澳門運送鋼管,剛駛入公海,就有一艘機動船向他們駛來。
霍英東頓感不妙,立即下令加快船速,結果卻遭到機動船上機槍掃射,船艙被打中,為安全起見,霍英東只好下令停船。
不一會兒,機動船靠上來,就見一伙人熟練得跳上霍英東的木船,將船上貨物全部沒收。
霍英東根據這伙人的著裝和口音,斷定他們是“海盜”。
而所謂“海盜”,實際正是國民黨的殘余部隊。解放戰爭時,他們被打散,此后盤踞在萬山群島(廣州出海航道必經之地)一帶,專門從事海上截劫,手段十分兇狠。
由于他們手里持有國民黨海軍的一些艦艇和武器裝備,機關炮連鋼板都能打穿,所以連澳葡警察署也奈何他們不得。
霍英東的貨船就這樣遭襲,被搶走了滿滿一船貨物。
后來為追查遭劫物資,霍英東到了澳門,結果便在澳門的一處貨艙邊發現,一幫人出賣的鋼管等,正是自己被搶的那一船物資。
霍英東見狀上前理論,結果一個彪形大漢就站在他身后,用手槍抵著他的后腦勺大喊:“再嚷斃了你。”
性命一下掌握在別人手里,只要對方扣下扳機,自己就將一命嗚呼,這樣的經歷,對于霍英東來說并不好受,更十分難忘。
他當時只能忍下,迅速跑掉了,后來他又前往澳葡警察署報案,結果也是不了了之。
這樣來自“黑道”的威脅,霍英東領教過了,但這還不算完,來自“白道”的威脅也少不了。
1951年4月,在美國的操縱下,聯合國通過“禁運案”決議,包括英國在內的許多西方國家一同加入,港英當局因此收緊政策,并連續頒布多項落實禁運的法令,同時動用警察署、工商署、海關和駐港海軍等各方面力量嚴格執行“全面禁運”要求,日以繼夜地展開大規模的所謂“緝私”行動。
當時的香港報紙上,經常可以看到英國海軍“開槍追擊走私船只”的報道。
而霍英東不曾因此退縮,此時的他,已經自立門戶,組建船隊,并將運輸目的地從澳門轉到了中國共產黨直接控制的一個小漁村。
利用美英軍隊在港低價拍賣二戰剩余物資之機,他收購了一些舊船,再在自家船廠進行改造,自最開始的一艘風船帆,已經擁有了總噸位約1000噸的十幾艘機帆船,其中一艘“有智”號(后改為“黑貓”號),共裝了3部發動機,最高航速可達每小時20海里。
港英政府“全面禁運”之時,抗美援朝前線十萬火急,而霍英東成為了大陸最信得過的人。
據霍英東后來回憶,“當時全香港大概只有我有這么多船,還有一批伙計,而且我自己是水上人,熟悉港口情況和水情。所以他們找上了我,要求我用船把那些物資運到內地。”
就這樣,霍英東開始了運送抗美援朝物資的工作。
在接下來近3年的時間里,霍英東不僅承擔了在港澳和內地間運輸援朝物資的主要任務,還組織了精密的偵察隊伍,監控港英當局的緝私艇的動向。
他的船隊經常半夜從英國海軍的軍艦旁悄悄繞過,駛向公海,有時則滿載“禁運”物資大白天大搖大擺從英艦旁邊駛過,這樣不分晝夜,一年365天從不休節假日。
而指揮官就他一個人,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指揮部”,為了指揮的安全和聯絡方便,他經常住酒店,為了擺脫當局的監視,他有時甚至一天之內換過三家酒店。
如此這般,由于霍英東精心策劃、周密組織,并身先士卒,親臨指揮,3年千百次的“海上運輸”獲得了很大的成功。霍英東船隊甚至曾在兩個星期內將數千噸用來做汽油桶進而將汽油送到朝鮮前線的黑鐵皮搶運回內地,“一天都沒有耽誤過”。
最終,異常繁忙的3年“海上運輸”,為霍英東帶來了100多萬港元的金錢回報,與此同時,也伴隨了一定的代價,由于3年間起早摸黑,每天僅睡3小時,還要承擔風險,擔驚受怕,霍英東的體重一度銳減至不到45公斤。
另外更大的“代價”是,運輸“禁運”物資的這段經歷,令霍英東飽受港英政府打壓,個人聲譽遭到攻擊。
“靠走私發家”,這樣的帽子扣在霍英東的頭上,令霍英東飽受爭議。
直到1997年7月2日,香港回歸祖國第二天,首任特區行政長官、前東方船王董浩云之子董建華,為霍英東親手頒發了特區政府最高榮譽獎一一大紫荊勛章,這位“紅色私商”近半個世紀來遭港英政府歧視的悶氣,才終于可以一掃而光。
2000年10月,“紀念抗美援朝五十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行,霍英東作為主席臺上也是全場唯一被邀請出席的港人在會上發言,他說:“當年我或許還不是很清楚,但今天我可以清楚地知道:我是做對了。”
2003年,霍英東80大壽,多年來對于自己抗美援朝期間運送“禁運”物資經歷從不曾高調談論,對于社會上一直流傳的有關他“海上走私神秘發跡”說法也不曾公開談論的霍英東,才首度開腔:“80了,有件事大概要講清楚,當年我不是走私!”
此時的霍英東,已經完成了從“紅色資本家”到“紅色慈善家”的蛻變,他灑落家財,捐款超150多億,成為內地捐贈最多的港人,一如他生前所言:
“到我這樣年紀的人,人世間許多事都看過,今天雖然事業薄有所成,也懂得財富是來自社會,也應該回報于社會。社會的進步發展,是一代人一代人奮斗積累的結果,從個人來說也希望為桑梓造福,為子孫積德,歷史長河就是這樣延續發展向前的。”
2006年10月,83歲的霍英東在北京去世,自此走完愛國實業家的傳奇一生。
素材來源:
[1]熊坤靜.霍英東:冒險援朝闖“禁運”[J].黨史文苑,2008,(23):52-55.
[2]粵港縱橫紅“私商”[N].中國經營報,2012-03-12(D08).
[3]山林.霍英東“走私”發家之謎[J].黨員干部之友,2006,(12):28-29.
喜歡本文的朋友,可以點下“關注”,感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