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傷寒論名家解讀匯編——第23條

0
分享至



第23條: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成無己《注解傷寒論》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傷寒八九日,則邪傳再經又遍,三陽欲傳三陰之時也。傳經次第,則三日傳遍三陽,至四日陽去人陰,不入陰者為欲解,其傳陰經,第六日傳遍三陰,為傳經盡而當解。其不解傳為再經者,至九日又遍三陽,陽不傳陰則解。如瘧,發作有時也。寒多者為病進,熱多者為病退。經曰:厥少熱多,其病為愈;寒多熱少,陽氣退故為進也。今雖發熱惡寒,而熱多寒少,為陽氣進,而邪氣少也。里不和者,嘔而利,今不嘔,清便自調者里和也。寒熱間日發者,邪氣深也;日一發者,邪氣復常也;日再發者,邪氣淺也;日二三發者,邪氣微也。《內經》曰:大則邪至,小則平。言邪甚則脈大,邪少則脈微,今日數多而脈微緩者,是邪氣微緩也,故云欲愈。脈微而惡寒者,表里俱虛也。陽表也,陰里也。脈微為里虛。惡寒為表虛,以表里俱虛,故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陰陽俱虛,則面色青白,反有熱色者,表未解也。熱色為赤色也。得小汗則和,不得汗,則得邪氣外散皮膚而為癢也。與桂枝麻黃各半湯,小發其汗,以除表邪。



方有執《傷寒論條辨》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技麻黃各半湯。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

桂枝一兩十六銖 芍藥一兩 生姜一兩 甘草(炙)一兩 麻黃(去節)一兩 大棗(擘)四枚 杏仁(去皮、尖)二十四枚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

八九日,約言久也。如瘧狀,謂有往來寒熱而無作輟之常也。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者,風寒俱有而寒少風多也。不嘔不渴清便欲自可,邪之往來,出者未徹表,人亦未及里也。一日二三度發,乃邪居淺近,則往來易及而頻數,故脈亦微緩而謂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以下,重以不得解者言而出其治也。陰言后,陽言前,俱虛,故禁攻也。更,再也。不可汗,已過表也。不可吐下,未見有里也。熱色,陽浮外薄也。然陽雖外薄,以陰寒持之而不能散,所以小汗亦不能得出,氣郁而癢也。桂枝麻黃各半湯者。總風寒而兩解之之謂也。

此與第十四篇第二十章互看。



喻嘉言《尚論篇》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此亦風多寒少之證,以其風雖外薄,為寒所持而不能散,所以面顯怫郁之熱色,宜總風寒而兩解之也。



張志聰《傷寒論集注》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

桂枝一兩十六銖芍藥生姜麻黃去節,后仿此甘草各一兩大棗四枚杏仁二十四枚,湯漫去皮尖及兩仁者,后仿此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渣,溫服一升。

此病三陽在外,而合并于太陽也。太陽病得之八九日者,七日來復,八日陽明,九日少陽,乃三陽所主之日也。如瘧狀者,太陽主開,陽明主闔,少陽主樞轉以出入故如瘧狀之往來寒熱也。發熱惡寒者,太陽之氣化也。熱多寒少者,三陽之氣盛也。其人不嘔者,不病陽明之氣于內也。清便欲自可者,不病少陽之氣于內也。此三陽合并于太陽也。日出而陽氣微,少陽之所主也;日中而陽氣隆,太陽之所主也;日晡而陽氣衰,陽明之所主也。一日二三度發者,感三陽之氣而發也。《辨脈篇》曰:”陰脈與陽脈同等者,名曰緩也。”脈微緩者,三陽在外得陰氣以和之,此陰陽和平為欲愈也。若脈微而惡寒,此陰陽俱虛,不可更行汗、吐、下也。三陽之氣皆在于面,面色反有熱色,乃三陽之氣怫郁于上,未欲解也。所以未解者,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而肌表未和,故身必癢,宜桂枝湯以解肌,麻黃湯以通表。

此承上文言皮毛之邪不從肌腠而入于中胃,則閉拒皮毛而為喘。夫喘家肺氣之不利,由于脾氣之不輸,故作桂枝湯,必加厚樸以舒脾氣,杏子以利肺氣乃佳,不宜但用桂枝以解肌也。



張錫駒《傷寒論直解》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一兩十六銖芍藥生姜甘草炙麻黃各一兩,去節大棗四枚杏仁二十四枚,湯浸,宜去皮尖及兩仁者,后仿此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渣,溫服一升。

【注】此病在太陽,值少陽主氣之日,得少陽之樞轉也。得之八九日者,八日已過,九日也,九日正當少陽主氣之期。太陽之開,陽明之闔,專藉少陽之樞。如瘧狀發熱惡寒者,少陽樞轉出入往來之象也;熱多寒少者,少陽之熱多,太陽之寒少也;不嘔者,樞轉利而氣不逆也;清便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病則不能自適其意,欲自可者,可以自適而無不可之處也;一日二三度發者,隨少陽之樞轉休作有時也。脈微緩者,陰陽和平,為欲愈也。若脈微而惡寒者,此非陰陽和平,乃陰陽俱虛,不可更行汗吐下也。諸陽之會在于面,面色反有熱色者,表陽之氣未解,拂郁于面也,然其所以未解者,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而肌表之氣未和,故身必癢,宜桂枝半以解肌,麻黃半以解表,肌表和而病自愈。



尤在涇《傷寒貫珠集》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病在太陽,至八九日之久,而不傳他經,其表邪本微可知。不嘔,清便欲自可,則里未受邪可知。病如瘧狀,非真是瘧,亦非傳少陽也,乃正氣內勝,數與邪爭故也。至熱多寒少,一日二三度發,則邪氣不勝而將退舍矣。更審其脈而參驗之:若得微緩,則欲愈之象也;若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當與溫養,如新加湯之例。而發汗吐下,均在所禁矣。若面色反有熱色者,邪氣欲從表出,而不得小汗,則邪無從出。如面色緣緣正赤,陽氣怫郁在表,當解之熏之之類也。身癢者,邪盛而攻走經筋則痛,邪微而游行皮膚則癢也。夫既不得汗出,則非桂枝所能解;而邪氣又徽,亦非麻黃所可發。故合兩方為一方,變大制為小制,桂枝所以為汗液之地,麻黃所以為發散之用,且不使藥過病,以傷其正也。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

桂枝去應麻黃去節甘草,芍藥生姜一大棗四核杏仁三十四個,表皮尖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

合論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三方:

按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三方,并兩方合用,乃古之所謂復方也。細審其制,桂枝麻黃各半湯,助正之力,侔于散邪;桂枝二麻黃一湯,則助正之力多,而散邪之力少,于法為較和矣;其桂枝二越婢一湯,本無熱證而加石膏者,以其人無陽,津液不足,不勝桂枝之任,故加甘寒于內,少變辛溫之性,且滋津液之用,而其方制之小,示微發于不發之中,則三方如一方也。故桂枝湯不特發散邪氣,亦能補助正氣,以其方甘酸辛合用,具生陽化陰之妙。與麻黃合劑,則能盡麻黃之力,而并去其悍。與石膏同用。則能資石膏之益,而不撓乎權,是雖麻、石并行,而實以桂枝為主,蓋非滋養營衛,則無以為發汗散邪之地耳。凡正氣不足,邪氣亦微,而仍須得汗而解者,宜于此三方取則焉。后人不能盡桂枝之用,而求之人參、歸、地之屬,立意則同,而用藥懸殊矣。



柯琴《傷寒來蘇集》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合半湯。

八九日是當解未解之時。寒熱如瘧,是虛實互發之癥。太陽以陽為主,熱多寒少,是主勝客負,有將解之兆矣。若其人不嘔,是胃無邪;固便是胃不實;脈微緩,是有胃氣,應不轉屬陽明。一日二三度發,是邪無可容之地,正勝邪卻,可弗藥也。若其人熱雖多而脈甚微,無和緩之意,是陰弱而發熱;寒雖少而惡之更甚,是陽虛而惡寒。陰陽俱虛,當調其陰陽,勿妄治,以虛其虛也。若其人熱多寒少,而面色緣緣正赤者,是陽氣怫郁在表不得越,當汗不汗,其身必癢。八九日來,正氣已虛,表邪未解,不可發汗,又不可不汗,故立此法。諸本俱是各半,今依宋本。



吳謙《醫宗金鑒》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注〕太陽榮衛兩傷,風多寒少之病,得之八九日,有如瘧狀之寒熱,熱多寒少,其人不嘔,小便清白者,此里和不受邪,雖為欲愈,然必審其人。如瘧狀之寒熱,一日二三度,輕輕而發,診其脈微且緩,則知邪已衰,正欲復,表里將和,始為欲愈也。若脈微不緩,是正猶未復,惡寒是邪猶未衰,尚不能自愈,但已為前之汗、吐、下,虛其表里,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脈微惡寒,表里俱虛,則面色當白,今色反赤,猶有余邪怫郁于表,不能得小汗出,宣發陽氣,故面赤身癢,未欲解也。宜桂枝麻黃各半湯,小小汗之,以和榮衛,自可愈也。〔集注〕吳人駒曰:此不專事桂枝,而兼合乎麻黃者,謂其面熱身癢,邪在輕虛浮淺之處,惟麻黃能達也。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

桂枝一兩十六銖 芍藥一兩 生姜一兩 甘草(炙)一兩 麻黃(去節)一兩 大棗(擘)四枚 杏仁(去皮、尖)二十四枚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



陳修園《傷寒論淺注》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注】太陽頭痛項強,發熱惡寒之病,得之八日已過,至九日,正當少陽主氣之期,藉其氣以為樞轉,故如瘧狀,亦見寒熱往來。

究竟發熱惡寒,現出太陽本證,與真瘧不同。所幸者,寒熱并見之中,熱較多而寒卻少。太陽以陽為主,熱多是主勝客負,露出吉兆。

其人不嘔,邪不轉屬少陽;圊便欲自可,邪不轉屬陽明。其寒熱一日二三度發,不似瘧之有定侯。

太陽得少陽之樞轉。邪氣有不能自容之象。脈微者為邪衰,緩者為正復,皆為欲愈之證脈也。

設脈但見其微,而不見其緩,是邪衰而正亦衰也。不見其發熱,而但見其惡寒者,是客勝主負也。

蓋太陽底面是少陰,今脈微,即露少陰脈沉細之機,悉寒即伏少陰厥逆及背寒之兆。此不獨太陽虛,而少陰與太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雖然證脈如此,宜其面色無熱色矣;而面色反有熱色者,以諸陽之會在于面。猶幸陽氣未敗,尚能鼓郁熱之氣而見于面;獨恨陽氣已虛,未能遂其所欲,自作小汗而解也。茲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辨其面色有熱色,而知郁熱之氣欲達于肌表;又察其肌表之氣未知,而知周身必癢,邪欲出而不能出。宜桂枝麻黃各半湯以助之。

此一節,言病在太陽,值少陽主氣之期而藉其樞轉也。



陳伯壇《讀過傷寒論》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麻黃秉天氣以發汗,發之自能收,故以解表見長。桂枝秉地氣以解汗,系之而后解,故以解外見長。若合而分之曰各半,非專責桂枝以解汗,非專責麻黃以發汗。分而合之曰各半湯,又半取桂枝以解外,半取麻黃以解表。吾獨疑強麻桂以就范,未審無情之草木,肯樂為短馭否耳。孰意仲圣割愛麻桂,正欲以半麻半桂與天地參乎?緣其人手足太陰無恙在,則腹里之神機大可用。桂枝入腹,必地氣合其半,解外自有足太陰之云,半桂不必有其德。麻黃入腹,必天氣合其半,解表自有手太陰之雨,半麻不必有其功也。其外未解者,不過薄于面上之遺熱。其表未解者,不過薄于身上之遺寒耳。但得麻桂之氣候一到,則余邪自散。如天邊黃葉,望秋先零。太陰太陽消息之潛通,其人猶未及覺也。不曰汗出必解者,小汗固無問題,解病亦不求征實,非有投鼠忌器之見存,特掣肘麻桂也。亦非以麻替桂,以桂替麻,對調其半也。未嘗向面部身部折一矢,所為虛以虛治,并半麻半桂之實力而空之,于兩無所用之中,得其妙用,謂本湯為手足太陰各半湯可也。反應上兩條加倍桂枝之實力,故作搔癢不著之麻桂,宜其等分不能以累黍計。惟氣味各得其半,則不溢一絲耳。半為自下而上之氣味,半為自內而外之氣味。彼秕糠麻桂者,易淺嘗而得乎?杏仁且去雙仁,尚防各半之不稱,亦微矣哉。



曹穎甫《傷寒發微》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吐、更下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

桂枝一兩十六銖芍藥 生姜 麻黃去節,后仿此甘草各一兩大棗四枚杏仁二十四枚,湯浸,去皮尖及兩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渣,溫服一升。

人一身毛孔,為魄汗從出之路,衛氣主之,衛氣行水,故稱寒水,所以無汗之太陽病,外寒為多。人一身肌腠孫絡交互,營氣主之,營氣行血,易于生熱,所以有汗之太陽病,表熱為甚。瘧病由汗液不徹,留著毛孔之里,肌理之外,發時則先寒后熱,固為肌表同病,太陽病如瘧狀者亦然。得太陽病八九日,已在一候之后,于法當傳陽明,乃更發熱惡寒,則不傳陽明可知。便是熱多寒少,其人嘔,大便硬,或小便赤痛,猶當為少陽、陽明同病,今則其人不嘔,則膽胃無上逆之氣;清便自可,則腸中及下焦,并無燥熱之象。且瘧之將愈,以發無定候為驗。今一日二三度發,則太陽之邪,當隨汗解,此正在必先振栗欲復汗出而愈之例。設脈弦者,可與小柴胡湯;脈不弦而微緩,即可決為將愈,并小柴胡亦可不用。所以然者,凡病,血分熱度漸高則病加,熱度漸低則病退。脈微而緩,熱度漸低之證也。然同是脈微,要不可執一而論,若脈微而身寒,則又為陰陽俱虛,不可發汗、更吐、更下。仲師雖不出方治,要以四逆、理中為宜。若面有熱色,微赪如郁冒狀,則營熱欲泄為汗,而皮毛不達也。且營熱內張,毛孔外塞,則其身必癢,故宜桂枝麻黃各半湯,以期肌表雙解,則一汗而愈矣。



惲鐵樵《傷寒論輯義按》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吐、更下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玉函》《千金翼》”欲自可”作”自調”,”必”后有”當”字。

成無己云:發熱惡寒,熱多寒少,為陽氣進而邪氣退也。里不和者,嘔而利;今不嘔,清便自調者,里和也。寒熱日二三發者,邪氣微也。今日數多而脈微緩者,是邪氣微緩也,故云欲愈。脈微而惡寒者,表里俱虛也。陽,表也;陰,里也。脈微為里虛,惡寒為表虛,以表里俱虛,故不可更發汗、更吐、更下也。陰陽俱虛,則面色青白,反有熱色者,表未解也。熱色,為赤色也。得小汗則和,不得汗則不得和,邪氣外散皮膚而為癢也,與桂枝麻黃各半湯,小發其汗,以除表邪。

方有執云:八九日,約言久也;如瘧狀,謂有往來寒熱,而無作輟之常也;更,再也;不可汗,已過表也;不可吐下,未見有里也。

錢璜云:邪既浮淺,脈又微緩。微者,非微細之微,言較前略覺和緩也。脈微惡寒之微,乃輕微細小之微,非微緩之微也。

魏荔彤云:小汗出,”小”字亦須留意。意見正邪俱微,大汗流漓,在所必禁也。

張璐云:首節頗似小柴胡證,故以不嘔、清便自調證之。次節雖脈微惡寒,止宜小建中加黃芪,以溫分肉,司開闔,原非溫經之謂。后節面色反有熱色,言表邪未盡,故宜各半,不可與面合赤色比類而觀也。

《傷寒瑣言》云:趙嗣真《活人釋疑》曰:仲景之意,蓋得”病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十六字,為自初至今之證,下文乃是以后擬病防變之辭。當分作三截看:若”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浮緩為欲愈”,此一節,乃表和無病而脈微者,邪氣微緩也,陰陽同等,脈證皆向安之兆,可不待汗,而欲自愈。”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汗、更下、更吐之”,此一節宜溫之。若”面色反有赤色,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少汗出,其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此一節,必待汗而愈也。

劉茝庭云:面反有熱色,成氏以為赤色。考面赤,證參二陽并病,面色緣緣正赤,及陽明病面合赤色,當是表郁兼里熱者所致。今但表郁而有之,故下一‘反’字,是知以病來未曾小小發汗,故邪郁而身癢也。蓋邪迫筋骨則痛,郁肌肉則癢,此當發汗。然本是中風表疏,故不宜麻、葛之發。今則郁甚,桂枝之力殆有不及,是以酌量麻、桂二湯之間,立此方以主之也。

鐵樵按:劉氏此說最允當,其釋”反”字、”癢”字,均有意味。不能小汗出,因而身癢。桂枝本不中與,以無汗也;桂、麻并用,即為無汗而設。斟酌于桂、麻各半,即是欲其小汗出。清,同圊。丹氏引劉熙《釋名》云:圊,至穢之處,宜常修治使潔清也。顏師古《急就篇》注云:清,言其處特異常所,當加潔清也。《太陽篇》中”清谷””清血”,”清”字皆與”圊”同。又誡不可更汗、更吐、更下,因是陰陽俱虛之故。陰陽指表里。何以知之?以上文”脈微惡寒”也。脈微為里虛,惡寒為表虛。治表以桂枝,治里以附子。張路玉之小建中加黃芪,非法。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

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芍藥 生姜切甘草炙麻黃去節,各一兩大棗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湯浸去皮尖及兩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本云桂枝湯三合,麻黃湯三合,并為六合,頓服。將息如上法。原注:臣億等謹按:桂枝湯方:桂枝、芍藥、生姜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麻黃湯方:麻黃三兩,桂枝二兩,甘草一兩,杏仁七十個。今以算法約之,二湯各取三分之一,即得桂枝一兩十六銖,芍藥、生姜、甘草各一兩,大棗四枚,杏仁十三個零三分枚之一,收之得二十四個,合方。詳此方,乃三分之一,非各半也,宜云合半湯。《玉函》”七味”后有”?咀”字,”頓服”后有”今裁為一方”五字。

柯韻伯云:桂枝湯三合,麻黃湯三合,并為六合。后人算其分量,合作一方,大失仲景制方之意。

徐彬云:是風雖外薄,為寒所持,而不能散。所以面顯怫郁之熱色,必宜總風寒兩解之,故桂麻合用。

《傷寒類方》云:按,此方分兩甚輕,計共約六兩。合今之秤,僅一兩三四錢,分三服,只服四錢零,乃治邪退后至輕之劑,猶勿藥也。



冉雪峰《冉注傷寒論》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冉雪峰曰:此條是審太陽病的傳未傳,或似傳而實未傳,仍有欲出機勢,乃隨其機而導之。太陽病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經有明訓。八九日,即是經行一周,七日來復,又適為二三日的互詞,此是邪氣停頓,適當正氣復值,不必扯向邪一方面,由厥陰深處,返到太陽淺處,果爾,則八九日為贅詞。少陽病當嘔,此不嘔。陽明病當胃不和,此清便欲自可。適值少陽,而無少陽證。適值陽明,而無陽明證。熱既較多,是正氣尚強。脈又見緩,是邪氣不旺。其往來寒熱者,乃羈遲停滯,過經久延,值此三陽主氣之日,適當邪正并爭之會,欲出未出,未出將出,故有如此景象。所以少陽有往來寒熱,太陽亦有往來寒熱。觀淤熱在里,少腹如敦狀,本當用桃仁承氣及下瘀血湯,而有往來寒熱,則用小柴胡。知少陽有往來寒熱之可以外出,則知太陽有往來寒熱之更可以外出。人但知往來寒熱為少陽病,而不知往來寒熱亦為太陽病。本條為風寒兩傷久羈的輕證,故用風寒兩傷麻桂各半合用的輕治法。分一方為兩方,合兩法為一法。傷寒規律,麻黃湯中用桂枝,桂枝湯中不用麻黃。有用麻黃湯后,用桂枝湯法,無用桂枝湯后,用麻黃湯法。此則幾似桂枝湯中用麻黃,幾似用桂枝湯后,再用麻黃湯。以不能得小汗出病停,故使得小汗出病解,進退出入,全半分合,各極其妙,活用原則,宏開變例,值得注意。編者濫竽醫界垂五十年,回憶初行醫十年,只知見病治病,墨守成規。十年后乃漸悟得病從何來,當從何去,到了某部位,將至某部位;到了某階段,必至某階段。出入消息,緩急進退,見微知著,通體玲瓏。此項景象,歷歷在目,即是從此項條文啟發證人。今老矣,千慮一得,公開托出。學如不及,愿學者造詣,更尤有進之者。



胡希恕《胡希恕傷寒論講座》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

1.這是一節,這一大條分成三節。頭一節,說太陽病在八九天的時候,真正的傷寒病八九天的時候就是一個關口。這個病好也在這個時候,危險期過去了;可是病的惡化也在這個時候。八九天在傷寒病里是這么一個階段。

假如這個病有了這種變化,”如瘧狀”,發瘧疾大家都知道,定時發作;”發熱惡寒”,有定時的發熱惡寒,而且”熱多寒少”。表證以惡寒為主,我們以后有很多段落,(如)”惡寒者表未解”。如果病要去表,惡寒就要少,沒有表證的就不惡寒。所以表證我們每每以惡寒的輕重多少,而來驗證表證之進退有無。那么這一節就說明這個,這個人變成這么個情形:定時發寒熱,可是熱多寒少。

是不是這個病轉變了呢?底下又接著說了,”其人不嘔”,要轉變成少陽病,則心煩喜嘔,非要嘔不可,但這個人不嘔,證明沒傳少陽。”清便欲自可”,就是大小便正常。二便正常了,也沒傳陽明。若是傳陽明,則大便燥結,小便黃赤或紅赤(但)也沒有。所以這病既沒傳少陽,又沒傳陽明,只是一天二三度發,就是二三次發寒熱,而且熱多寒少。

看看脈吧,”脈微緩”。微緩不是又微又緩,而是微見其緩,微微的緩。脈不數急,也不緊,見著像緩弱,緩弱說明這個病現在平靜。咱們開始就講”脈若靜者為不傳也,脈若數急者為傳也”。脈數急說明病正在發展變化,而脈微見其緩弱說明邪已經衰了。可是這病現在來說是沒好的,還是發熱惡寒如瘧狀嘛,而且熱還偏多一點。熱多脈應該快呀,應該數急,但脈反倒微緩,挺緩弱,意思也就是當然不是快了。

根據脈與”熱多寒少”比較來看,這個熱不要緊的,不久將好了。因為脈見到緩弱,是邪衰的一種反應。尤其急性病一來,脈都數急呀,而且應手脈緊,緊脈不是好現象。假若這脈也不緊了,而是緩弱了,也不快了,那么這個病也就停止了往前進展。尤其緩弱,說明邪氣已衰了,病就”不了了”了,言外就是說這個病不治也可以望其自愈。這是頭一段。

2.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

這又是一段。說(也是)太陽病得個八九日,雖然是如瘧狀,一天兩天都發,(但)它不是熱多寒少,(而)是只惡寒,一味地惡寒而脈微,脈微是不足的脈了,所以脈微者為亡陽,就是沒津液,這是表里俱衰啊。

這段也可以這么講,就是太陽病得之八九日,沒有如瘧狀和(具有)以下這些情況,”太陽病,得之八九日,脈微而惡寒”,這個人是光惡寒而脈微,這是表里俱虛,陷于陰寒癥狀。那么這個時候是不能夠再發汗、再吐、再下了。這么講也可以,沒有”如瘧狀”。

總而言之,第二段不是這一(大)段所論述的(重點)。

頭一段所說的,欲愈者如瘧狀,一日二三度,發寒熱,熱多寒少,而且脈微見其緩弱,這是邪衰病有欲愈之兆,言外之意不治也可以;這一段說到八九日的時候,脈微而惡寒。無熱而惡寒,脈已深陷于里陰寒的一種證候,所以它叫表里俱虛,不可再發汗、再吐、再下了。怎么辦呢?就是用溫補的法子了。用什么藥呀?隨證治之,后頭有啊。后頭有很多方子治這個病,但現在主要不是(論述)治這個病。底下就是第三段了。

3.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這個又反過來到前面了,”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一日二三度發”,雖然”脈微緩者,為欲愈也”。但是,如果這個人”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

欲愈,不會顏面赤紅啊。他說如果這個人面色反有熱色,熱色就是紅,面色緣緣正赤啊,要是這樣的話,病還不是要好的。為什么呢?古人有個名稱,叫作怫郁在面,陽氣怫郁在表。所以這還是表沒解的一種證候,表熱它出不來,所以人臉就發紅。人不得小汗出,要一得小汗出就不紅了。而且病人的身體發癢,要出汗它出不來,水分含在皮膚里頭,人就發癢。你問問他,準癢。這樣子,所以用小發汗法,宜桂枝麻黃各半湯主之。

為什么用桂枝麻黃各半湯呢?你看看啊,這是桂枝湯麻黃湯的合方,各取小量,都是各取1/3,量極小。為什么呢?你看那個證候,我給你們分析分析就明白了。合方是兩個病合并到一起,你得有個認識。你看這段說得很好,”如瘧狀”,就是定時發寒熱,不過這句話他寫到前面了,后頭有這個意思,說”臟無他病,時發熱汗出者,桂枝湯主之”。時發熱汗出,就是定時發熱而汗出,這是桂枝湯證,古人叫營衛不調、營衛不諧。那么這一段你們看一看,如瘧狀,就是定時發寒熱了。定時發寒熱則它像桂枝湯證又不是整個桂枝湯證,定時發熱汗出才是桂枝湯證。

它這個(癥狀)雖然定時發熱多,(惡)寒少,但是它不汗出。桂枝湯證有一半,那一半不汗出是什么證啊?不得小汗出,出不來汗,是麻黃湯證的一半嘛,是不是?

所以我們對于合方,你若對方證不熟就搞不清楚。這個(病癥)既有桂枝湯證的時發熱汗出,可不完全是桂枝湯證,完全是桂枝湯證就不用麻黃湯了,它又有不得小汗出的麻黃湯證,可是麻黃湯它只能夠發汗,不能夠治”時發熱,如瘧狀”。所以這兩個方證都具備,但都不全,所以它是合方治療。

但是這個病非常輕,一日二三度發寒熱而且脈微緩,這是欲愈的一種情況。但就由于怫郁在表,表還沒完全解,得個小汗就能解,所以這個方劑(麻黃桂枝各半湯)藥用得非常輕。你們看一看,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一兩十六銖再拿三除,很少的一點啊。這是古制,一兩是二十四銖,六銖是一分,一兩是四分,這是古時候度量衡的制度。(它)不到二兩,二十四銖一兩,它是一兩零十六銖。底下都一樣了,芍藥、生姜、甘草、麻黃各一兩,你看一兩拿三除,古制才三錢掛點零。古制一兩合現在三錢,那很輕了。它也是三副呀,才幾分的藥,很輕很輕了。

看看底下的煎服法,”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這是一個定則,煎藥的法則。麻黃這個藥,沫子纏腦袋,所以煎這個藥都要先煮麻黃,煮一二開(沸),把沫子撇一撇,現在還是應該遵守的,把那沫子撇了。”內諸藥”,再把其他的藥擱里頭,煮取一升八合。古人是量病用藥,不但藥量輕,吃得也輕,一升八合他均了三次吃,每次吃六合,不像咱們前面吃桂枝湯,一回吃一升。這地方咱們在臨床上都要注意了,輕病不但藥量輕,而且每次吃得也少,所以這是方法啊,在臨床上要注意了。病重,量重,要多吃;病輕,量小,要少用。溫服六合,三六一十八嘛。

”本云桂枝湯三合,麻黃湯三合”,這個方子本來是這么說的,桂枝湯三合,麻黃湯三合并為六合。他把桂枝湯也煎出來,麻黃湯也煎出來,這個里頭倒三合,那個里頭倒三合,三合就是1/3了,一升拿出三合不就是1/3嗎?然后兩個擱到一起,不就是六合了嘛(十合為一升),頓服。這個方劑原先(原起)是這么注明的,那么現在呢?張仲景就把它放到一個方子里了,就用這個分量。

這個方子(桂枝麻黃各半湯)是小發汗的方,發汗很輕很輕的。底下林億他們給算分量,根據原先(原起)是這么擱的,但是這兩個方子的比例數,還是擱1/3,兩個(方子)都是各半,等量,各取本方的多少。我們現在來用,也就是把桂枝湯取1/3,麻黃湯取1/3,但是相重(合)的藥不要加在一起。像甘草,桂枝湯有甘草,麻黃湯也有甘草,把兩個(同一種藥)的量加起來也不行。(方子)合到一起,(其中兩方)共有的藥味,就根據這個(兩方之中相同藥物的劑量)量大的用。那(兩方之中藥物)不同的,單個都拿出來合方,如果(是)1/3,取1/3的量就行。你像桂枝、麻黃原先(原起)都是三錢,現在各取一錢就行了。再小發汗,你還可以再輕取,那也不是固定的。研究這個東西也是,它不是固定的。我們在臨床上,根據病的情況,還可以少取,就是麻黃一錢,也沒有大發汗的,也不會大發汗。



任應秋《傷寒論語譯》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

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芍藥生姜切甘草炙麻黃各一兩,去節大棗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湯浸,去皮尖及兩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本云,桂枝湯三合,麻黃湯三合,并為六合,頓服,將息如上法。臣億等謹按:桂枝湯方,桂枝、芍藥、生姜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麻黃湯方,麻黃三兩,桂枝二兩,甘草一兩,杏仁七十個。今以算法約之,二湯各取三分之一,即得桂枝一兩十六銖,芍藥、生姜、甘草各一兩,大棗四枚,杏仁二十三個零三分枚之一,收之得二十四個,合方。詳此方乃三分之一,非各半也,宜云合半湯。

【校勘】《玉函經》《千金翼方》:”發熱””熱多”下,都有”而”字;”欲自可”作”自調”;”必”字下有”當”字。”不可發汗篇”、《脈經》:”欲自可”作”續自可”。《脈經》《千金翼方》:”此”字下有”為”字。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千金翼方》:”杏仁”下無”湯浸”二字。《玉函經》:”七味”下有”?咀”二字;”云”作”方”;”頓服”下有”今裁為一方”五字。

【音義】沸,音費,流質受熱至發氣泡時,叫作”沸”。銖,音殊,古衡名,漢、晉制十黍為累,十累為銖,二十四銖為兩,唐、宋四分為兩,藥秤一兩,相當于現在的二錢一厘五毫弱,是一銖便等于八厘四毫弱。

【句釋】”如瘧狀,發熱惡寒”,為血管擴張神經與收縮神經交互興奮的結果,擴張興奮的時候便發熱,收縮興奮的時候便惡寒,這便形成如瘧狀的間歇型熱,也就是少陽病的往來寒熱。”清便欲自可”,《釋名》云:”圊,清也,至穢之處,宜常修治,使潔清也”,因而《傷寒論》里的清便、清谷、清血等,都是這個”圊”字的假借,”圊”為廁所的舊稱,”清便自可”即指正常的大小便而言。”脈微”,是心臟衰弱,脈躍不足的脈搏。”脈微緩”,是脈搏雖弱,而至數很調勻,這說明心弱并不嚴重。”陰陽俱虛”,指脈微惡寒的癥狀,體溫低落惡寒為陽虛,血少脈微為陰虛。”面色反有熱色”,為充血發熱的征象。”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為汗液潴留汗腺末梢,不斷地刺激末梢神經的感覺。

【串解】本條應分作三段:①成無己云:”發熱惡寒,而熱多寒少,為陽氣進而邪氣少也,里不和者,嘔而利,今不嘔,清便自調者,里和也。”病到八九天以上,機體抵抗力還能維持,雖然一日二三度發熱惡寒,而熱多寒少,象征著抗力有余,不嘔便調,說明胃腸機能亦很好,脈搏雖微,卻調勻舒緩,這是病機快要好轉的現象。②假如脈搏微弱而惡寒,是血氣兩虛,心臟已經相當衰弱了,汗吐下等法都要慎重,所以成無己說:”陽,表也,陰,里也。脈微為里虛,惡寒為表虛,以表里俱虛,故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③顏面潮紅,而有熱色,熱為抗病的現象,同時皮膚開始發癢,說明八九天的太陽病,仍將從汗而解,這時正好用各半湯輕劑發汗,促其好轉。

【語譯】太陽病到了八九天以上,一日二三度呈間歇型發熱,熱發作比冷發作多,不嘔不泄,脈搏雖微弱,卻很調勻,這是病快要好轉的現象。假使脈搏微弱,體溫低落而惡寒特甚,這是氣血兩虛,汗法、下法、吐法都不要輕率使用,避免再損傷氣血。如病人面色逐漸潮紅,是血行已趨暢旺,同時皮膚發癢,是汗腺已開始排汗,病將從表解,這時正合用桂枝麻黃各半湯,協助抗力,輕微發汗。

【釋方】本方藥味極輕,為輕度的發汗劑,適用于太陽病欲解未解,汗腺排汗微有障礙的時候。

猶言有喘息病的人又感受了太陽中風證,應服桂枝湯的時候,要注意他的喘病。厚樸、杏仁都有降氣定喘的作用,可以適當地加進湯方里。這說明治病要靈活兼顧。

【串解】錢潢云:“氣逆喘急之兼癥者,皆邪壅上焦也,蓋胃為水谷之海,肺乃呼吸之門,其氣不利,則不能流通宣布,故必加入濃樸杏仁乃佳。”

【語譯】平素有喘息的人,如患桂枝湯證,要服桂枝湯的時候,應適當加入厚樸、杏子等降氣定喘的藥,就比較妥善些。



劉渡舟《傷寒論詮解》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

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 芍藥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黃各一兩,去節 大棗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個,湯浸,去皮尖及兩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

【解析】

本條指出了太陽病日久不愈的三種歸轉:即自愈,表里陽虛,小邪稽表,以及小汗解表的治法。

傷寒病的病程常以七日為一來復期,今太陽病已八九日,尚未傳經,可謂留連日久,因而可能發生以下三種轉歸:

一是病人有發熱惡寒,熱多寒少,一日發作兩三次,像發瘧疾一樣的表現。這反映表邪不重,太陽抗邪之力占優勢。”其人不嘔”說明胃氣和,飲食佳,邪氣未入少陽;”清便欲自可”,指大小便較正常。”欲”,亦可作”續”字解,即大小便連續正常,反映了里氣和,邪未入陽明;”脈微緩”是脈見微微和緩之象,遠非邪盛脈緊之比。以上脈證,反映了邪氣漸退太陽之氣已復,表里氣和,故為欲愈之兆。

另一種轉歸是,見”脈微而惡寒”。脈微是少陰陽虛之脈,惡寒為太陽陽氣虛衰,有邪傳少陰之勢。太、少陽氣俱虛,表、里陽氣皆衰,故云”陰陽俱虛”。表里陽虛,表邪尚在,治當溫陽固本為急,可選用芍藥甘草附子湯、四逆湯之類,切不可再用汗、吐、下以伐正氣而虛其虛。文中用三個”更”字,說明在此變證出現之前,曾用過汗、吐、下等不適當的治法。

還有一種情況是,見”面有熱色”、”身癢”等證。面有熱色即發熱面紅之貌,為太陽小邪不解,陽氣郁遏不伸所致。陽氣郁遏不得宣泄,小邪稽留于皮膚不解,故見身癢癥狀。這一癥狀的出現,是因為未能及時發一點小汗的緣故。”不得小汗出”,非指太陽病發病之初所應使用的常規汗法,而是指太陽病留連日久,小邪不去,當用小汗之法,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本證無汗,也未經發汗,小邪怫郁不解,則非桂枝湯所能解。身癢,但不痛,也無惡風寒之證,則又非麻黃湯之所宜。只有二方合用,且制小其服,方切合病情。桂枝麻黃各半湯方,劑量是各取原桂枝湯、麻黃湯劑量的三分之一,合而同煎。柯韻伯主張一劑桂枝湯,一劑麻黃湯,分而煎之,各取每次服量的一半,合而飲之。本方對于邪少勢微,且又有欲出外解之機,以面有熱色、身癢為主癥者最為適宜。麻黃湯治表實無汗,桂枝湯治表虛有汗,二方合用,又制小其劑,則剛柔相濟,從容不迫,既能發小汗以祛邪,又無過汗傷正之弊端。



倪海廈《傷寒論》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得到一段時間以后,如瘧狀,就是忽冷忽熱的現象,發熱、惡寒、熱多、寒少,發熱,又會怕冷,熱比較多,寒比較少,就是這人的抵抗力比較強,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病人不嘔,且大小便很正常,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言及病在剛開始的時候,所得的是太陽病,如果病進入少陽的時候,病人馬上會產生嘔,病進入陽明的時候,病人會便秘或燥渴。所以如果有嘔。病就是進入少陽了,如果口渴,大便有問題了。就是進入陽明了。所以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就是這個病不在少陽,也不在陽明,病還在太陽。一日二三度發,有的時候一天兩三次發,突然發熱,突然發冷,如果脈微緩者,脈慢慢緩下來了,本來脈是浮弱俱緊,現在一息四至,為欲愈也,表示這人快好了。望診上可看眼睛的眼白,某一段開始黃,就是身體要恢復了,黃是脾胃的顏色,胃氣回來了,只有一點點黃,就不用吃藥,讓他慢慢恢復;如果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脈跳的很弱,一息二三至,跳得很慢,代表身體的內臟功能消弱了,而且感到身體里面一陣陣冷出來,這是陰和陽都虛,身體虛掉了,這個時候,千萬不可以發汗、或攻下,或用吐的。

面色反有熱色者,就是臉色發紅發赤,這病還沒有解掉,以其不能得小汗出,因為不能得汗出,所以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此條說如果要用汗法的時候,一定要先確定病人有足夠的津液,體力很夠,才能去發汗,病人脈很微弱,代表病人津液都沒了,本身身體很虛,再去發汗,他會更虛弱,面色反有熱色者,還有熱就是感冒還沒完全去掉,代表還需要服藥,為什么不能得小汗出,就是汗已經離開汗腺,但是還沒離開皮膚表面,停在皮膚下方,風吹一吹,皮膚毛孔封到了,就開始癢了。所以洗完澡或平常沒事,風吹皮膚會癢的,其實在癢的時候,發微汗就可以了。張仲景設計桂枝麻黃各半湯,此湯發汗的時候,不會把正常的津液發掉,只把皮膚下面的多余水排掉,所以會用到桂枝麻黃各半湯的,一定有發癢的現象,就是表汗沒有發透,光用桂枝湯,力量達不到皮膚,這是就把麻黃拿出來了,所以是桂枝麻黃各半湯。有時候我們也用發汗的方式來利尿,就好像用吸管吸水,一旦把上端放開,下端的水就流出來了。發汗的時候都是用熱藥,更熱的藥例如說硫磺,消水腫的力量更強。

麻黃又名青龍,麻黃在藥房中,拿出來是一節一節細細的,像牙簽一樣,青色的,麻黃有節枝的,麻黃的節可以止汗,節要拿掉,麻黃的枝可以發汗,所以用于發汗的時候,要去節,像當歸一樣,當歸的身補血,但是當歸的須是破血的。所以懷孕的人吃當歸身事補血,吃當歸須是墮胎。

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一兩十六銖 芍藥一兩 生姜一兩 甘草一兩 麻黃一兩去節大棗四枚 杏仁二十四個湯浸,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

先煮麻黃一二沸,因為麻黃太強了,吃下去會陽亢,把上面的白沫去掉,上面的沫就是安非他命的來源,再把其它藥加上去,現在不用先煮去上沫了,白水煮服,取微汗。

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就是分成三次喝。平常我們可以劑量加重一點,然后讓病人用九碗水煮成三碗,如果是治療表證,隔三小時一碗,第一碗還沒發汗,才吃第二碗,依此類推。如果內科病,就早晚各一碗。然后第三碗隔天早上喝。

這是桂枝湯里面加兩味藥,麻黃和杏仁,桂枝比芍藥多。桂枝三,芍藥二。因為要加強心臟動脈噴出的力量,因為要發汗,麻黃和芍藥的量是一樣的。如果處方開給胖子桂枝用三錢,芍藥兩錢,麻黃兩錢,麻黃和芍藥的量相等,杏仁四五錢都無妨。

桂枝和芍藥是一組,麻黃和杏仁是一組,麻黃入肺,在本草上寫麻黃可以宣肺,麻黃一下去,肺的氣管全部打開,肺是諸陽之會,所以心臟的力量會加強,因此麻黃有興奮劑的作用。為什么加杏仁,麻黃宣肺,因為肺主皮毛,所以麻黃下去直到毛孔,毛孔打開的動能是靠肺。如果光用麻黃沒有杏仁,肺會干掉,太熱,所以加杏仁把不足的津液補足。桂枝湯是解肌的,入脾臟的,入腸胃的,所以加生姜大棗來補津液,作為后援部隊,所以皮膚沒事會癢的人,可用桂枝麻黃各半湯,會微微的發汗。如果反著開,麻黃重,桂枝少,汗會大量出去。

有沒有汗,在治病的時候很重要,例如治療腎臟病,我們由五行知道,必須先治心火、再治肺金,腎臟的功能就會漸漸恢復,汗為心之液,由能否正常流汗,可以判斷心臟的功能好了沒有,所以腎臟出問題的人,因為影響到心臟,所以再怎么走路、天氣熱的時候,也不會流汗。

張勝兵《張勝兵品傷寒》



第23條條文: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

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 芍藥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黃各一兩,去節 大棗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枚,湯浸,去皮尖及兩仁者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本云,桂枝湯三合,麻黃湯三合,并為六合,頓服。將息如上法。臣億等謹按,桂枝湯方,桂枝、芍藥、生姜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麻黃湯方,麻黃三兩,桂枝二兩,甘草一兩,杏仁七十。今以算法約之,二湯各取三分之一,即得桂枝一兩十六銖,芍藥、生姜、甘草各一兩,大棗四枚,杏仁二十三個零三分枚之一,收之得二十四個,合方。詳此方乃三分之一,非各半也,宜云合半湯。

以下解讀內容為精選版,詳細解讀請查看:

第20講:張勝兵品《傷寒》之太陽病(23條條文·桂枝麻黃各半湯)

第23條的內容,如果我們直接翻譯,可以這樣說:太陽病已經持續了八九天,這里的“八九日”可以理解為具體的八九天時間,也可以看作是一個周期已過,因為太陽病的一個自然周期通常是七天,現在已經超出了這個周期。我們只需知道已經超過了七天,即超過了一個周期。也可以表述為“太陽病,超過了一個自然周期”。病人此時發熱且怕冷,發熱的時間較長,而怕冷的時間相對較短,一天中會發作兩三次,癥狀類似瘧疾。

病人沒有嘔吐,大小便也基本正常,這是邪氣停留在體表的表現。如果脈象逐漸變得調勻和緩,說明邪氣正在消退,正氣正在恢復,疾病即將痊愈。但如果脈象微弱,同時仍然怕冷,這可能是表里陰陽都虛弱的表現,可能是由錯誤的下法、汗法或吐法導致的。這里只是一種推測,因此,不能再使用發汗、攻下或涌吐的方法來治療。如果病人面色反而出現紅色,這表明邪氣仍然停留在肌膚表面沒有散去。此時,病人還可能有皮膚瘙癢的癥狀,這是因為不能通過輕微發汗來解除邪氣。這時,適用桂枝麻黃各半湯來治療。

桂枝麻黃各半湯的配方是: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芍藥、生姜、甘草、麻黃各一兩,大棗四枚,杏仁二十四枚。將這些藥材用水浸泡后,用五升水煮,先煮麻黃一兩沸,去掉上面的白色泡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到一升八合,去掉藥渣,每次溫服六合。舊版本中說取桂枝三合、麻黃三合,合為六合,一次服完。調養方法與之前相似,也就是說仍然有表證。判斷是否有表證,可以參考桂枝湯的調養方法。

在張仲景的著作中,凡是桂枝湯的兼證,且有表證的情況下,調養方法都與桂枝湯相似。張仲景在這里使用了“將息如前法”這幾個字,這也是我們判斷他是否使用這種有表證的調養方法的一個標志或細節。

其實,第23條的內容看起來很多,但實際上并不復雜。只要理解了這段文字的漢語語法結構,就很容易理解。這段文字中有兩句插入語和一個倒裝句。插入語是插入到主體句中的額外信息,而倒裝句則是語序顛倒的句子。

我們去掉插入語后,主體句就是描述桂枝麻黃各半湯的主證。插入語描述了另外兩種情況:一種是脈象微緩表示疾病即將痊愈;另一種是脈象微弱且怕冷表示陰陽兩虛,不可再用汗、下、吐法治療。這兩種情況與桂枝麻黃各半湯沒有直接關系。

在語法上,我們稱之為插入語。理解了這一點后,我們再看倒裝句。這里的倒裝句是將“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這句話插入到“一日二三度發”之前。實際上,“一日二三度發”應該緊接著“熱多寒少”之后。所以,“一日二三度發”是指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的癥狀一天發作兩三次。而“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則是描述病人的其他癥狀,與發作次數無關。

現在我們已經清楚了第23條的語法結構后,就可以更明白地理解這段內容了。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后,可能出現三種情況。其中一種是以桂枝麻黃各半湯治療的情況,這是我們要學習的重點。另外兩種情況沒有給出具體方劑,但我們也可以進行分析。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說明病人已經超過了七天沒有自愈。在沒有用藥的情況下沒有自愈,說明邪氣稽留在體表。稽留在體表后就出現了三種情況。簡單理解就是感冒后一個星期還沒好,那么可能會出現三種情況。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這里的瘧狀是指像瘧疾一樣的癥狀,但又不是瘧疾。因為瘧疾發作有規律,而這里的太陽病發作沒有規律,且發熱多而惡寒少,一天發作兩三次。所以像瘧疾又不是瘧疾。

“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這句話是倒裝或插入的,實際上應該放在“一日二三度發”之后。其人不嘔表示沒有嘔吐癥狀;清便欲自可中的“清”是通假字通“圊”,指廁所,在這里是名詞作動詞用表示上廁所。清便欲自可就是說大小便尚屬正常。

接下來的內容就是描述桂枝麻黃各半湯的適應癥了。面色反有熱色者表示面色有點紅色但疾病并未好轉;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表示因為邪氣郁積在表但邪氣不重只是輕證所以引起身上癢而不是疼痛;這種情況就應該用桂枝麻黃各半湯來治療。

中間的插入語分別描述了脈象微緩表示疾病即將痊愈和脈象微弱且惡寒表示陰陽兩虛不可再用汗吐下法治療的情況。

總結來說第23條描述了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后可能出現的三種情況:一是桂枝麻黃各半湯證(表郁輕證);二是脈象微緩表示疾病即將痊愈;三是脈象微弱且惡寒表示陰陽兩虛需要治療。

說到桂枝麻黃各半湯,張仲景為啥說它沒傳經呢?咱們可以從條文里找線索。比如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后面緊接著說“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他為啥這么急著把“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放在熱多寒少后面呢?其實就是想趕緊說明白,這病沒傳經,邪氣還在表。要是邪氣不在表,人要是嘔了,又有寒熱往來,那可能就是傳到少陽證了。少陽證不就是寒熱往來,還嘔嘛。

所以,他立馬就說“其人不嘔”,說明沒傳少陽。他又把“其人不嘔”緊接著熱多寒少說,就是要告訴我們邪氣沒傳少陽。那“清便欲自可”就是說大小便正常,這也說明邪氣沒傳陽明。所以啊,別小看這幾個字,這個倒裝句,它其實是在告訴我們,雖然太陽病都八九天了,但它還沒傳到少陽、陽明,還在太陽表。只是這時候出現的不是單純的麻黃湯證或桂枝湯證,而是桂枝麻黃各半湯證。

在太陽病的過程中,正邪斗爭,如果惡寒多發熱少,那就是邪氣占上風,表證重;如果發熱多惡寒少,那就是表邪輕,正氣強。熱代表陽氣,寒代表邪氣,所以熱多寒少,就是正氣比邪氣強。

邪氣不那么強的時候,它就郁在肌表,人就會感覺癢。邪氣重的話,通常會疼,比如太陽病里的頭項強痛。邪氣要是不重也不輕,郁閉了陽氣,那可能就會感覺身重。

怎么理解邪氣輕就癢,邪氣重就疼,陽氣閉就重呢?我打個比方你就明白了。如果有人輕輕摸你一下,你肯定會感覺癢。因為他只是觸摸了你的肌膚,沒有重重打你。但是當別人重重打你一拳的時候,你只會感覺疼。所以邪氣輕輕撫摸你,你就會癢;邪氣重重擊打你,你就會疼。陽氣郁閉的話,就像幾個人用繩子把你捆住,讓你不能動,你會感覺身重。

那桂枝麻黃各半湯后世醫家怎么用呢?簡單來說,只要外感風寒超過一定時間,纏綿難愈,正氣稍虛,邪氣不那么強,表郁無汗的,都可以用。臨床上用它治療皮膚病,特別是蕁麻疹比較多。但你得辨證,這個蕁麻疹得是風寒襲表,稽留日久形成的,而且沒流汗,才能用桂枝麻黃各半湯。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有人學到一條條文,說“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然后就不看前面的內容了。在臨床上看到所有身上癢的蕁麻疹都用桂枝麻黃各半湯,這肯定是不對的。這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這只是條文的一部分內容,不能因為它就忘了辨證論治的中醫核心。

那什么情況下不能用桂枝麻黃各半湯治療蕁麻疹呢?除了能用的情況,其他都不能用。有人問,那其他情況的蕁麻疹怎么治療呢?如果是表郁輕證,用桂枝麻黃各半湯沒問題。但如果是表邪未解而內有濕熱的,那就得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了。如果是風熱犯表引起的蕁麻疹,就不能用桂枝麻黃各半湯了,得用銀翹散或消風散。如果是血虛生風引起的蕁麻疹,那就得用當歸飲子了。你看,治療蕁麻疹的方劑有很多,不能一看到蕁麻疹就用桂枝麻黃各半湯。

我還用桂枝麻黃各半湯治療過一例所謂的神經性頭痛。這個病人長期頭痛,用芬必得來止痛很久了,西醫檢查也查不出結果,說是神經性頭痛。中醫治療也沒根治。我仔細問了他的病史和癥狀后,覺得他是風寒邪氣稽留在體內引起的頭痛。我就用了桂枝麻黃各半湯給他治療,沒想到效果非常好,他吃完幾付藥后就徹底好了。

所以啊,懂醫理、推醫理、能辨證、會分析才是成為中醫高手的前提。我希望大家跟我一起好好悟道傷寒、悟道中醫,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中醫的神奇,然后一起傳播中醫、傳承國粹。



聲明:個人原創,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莫言說:人性的丑陋就是,在無權、無勢、善良的人身上挑毛病,在有權、有勢、缺德的人身上找優點!

莫言說:人性的丑陋就是,在無權、無勢、善良的人身上挑毛病,在有權、有勢、缺德的人身上找優點!

我是娛有理
2025-04-20 06:10:39
雷雨或陣雨!冷空氣馬上到!山東最新天氣預報→

雷雨或陣雨!冷空氣馬上到!山東最新天氣預報→

魯中晨報
2025-04-26 10:12:04
劉在石透露:“至今從未見過元斌本人”

劉在石透露:“至今從未見過元斌本人”

韓娛明星趣聞
2025-04-26 10:49:46
俄議員:俄有權從中國“收回”遼寧艦,中方務必拆掉武器停止軍用

俄議員:俄有權從中國“收回”遼寧艦,中方務必拆掉武器停止軍用

boss外傳
2025-04-15 09:35:03
湖人不敵森林狼,詹姆斯兩個行為引發爭議,美國名嘴暗諷詹姆斯

湖人不敵森林狼,詹姆斯兩個行為引發爭議,美國名嘴暗諷詹姆斯

鄒維體育
2025-04-26 13:00:56
老同學問我退休金多少,我謊稱2200,誰知第二天接到8個電話

老同學問我退休金多少,我謊稱2200,誰知第二天接到8個電話

詭譎怪談
2025-04-17 10:49:24
恭喜DPOY!漲薪4500萬!鎖定5年2.69億頂薪

恭喜DPOY!漲薪4500萬!鎖定5年2.69億頂薪

籃球教學論壇
2025-04-26 14:01:46
今晚廣廈對陣遼寧,賽前傳來 3個好消息!央視直播!

今晚廣廈對陣遼寧,賽前傳來 3個好消息!央視直播!

畫夕
2025-04-26 10:29:31
三大龍脈被破壞的城市,廣州富而不王,南京貴而不尊,還有一個......

三大龍脈被破壞的城市,廣州富而不王,南京貴而不尊,還有一個......

神奇故事
2025-04-24 22:30:39
6名外籍裁判加盟CBA!廣廈PK遼寧,孫銘徽:要送遼寧隊離開

6名外籍裁判加盟CBA!廣廈PK遼寧,孫銘徽:要送遼寧隊離開

體育哲人
2025-04-26 00:04:35
今天早上!陳國豪宣布重要決定,下賽季恐難加盟廣東宏遠

今天早上!陳國豪宣布重要決定,下賽季恐難加盟廣東宏遠

金風說
2025-04-26 12:56:30
王勵勤曾被蔡振華批評太木,讀12年拿學位,08奧運被馬琳“算計”

王勵勤曾被蔡振華批評太木,讀12年拿學位,08奧運被馬琳“算計”

三十年萊斯特城球迷
2025-04-25 15:25:21
謝霆鋒香港演唱會現場:英皇全員出動十分壯觀,王嘉爾隔空合唱

謝霆鋒香港演唱會現場:英皇全員出動十分壯觀,王嘉爾隔空合唱

素素娛樂
2025-04-24 22:13:25
校園“奶頭樂”現象盛行,不少學生深陷其中,家長卻渾然不知……

校園“奶頭樂”現象盛行,不少學生深陷其中,家長卻渾然不知……

大道微言
2025-04-11 06:47:45
解放前的西藏有多黑暗?觸目驚心,少女淪為玩物,農民不如耗牛

解放前的西藏有多黑暗?觸目驚心,少女淪為玩物,農民不如耗牛

通文知史
2025-04-26 08:35:03
川普苦等的答復來了!中方開出一個前提條件,美方必須先滿足

川普苦等的答復來了!中方開出一個前提條件,美方必須先滿足

頭條爆料007
2025-04-25 09:07:43
蓮花跑車高管:真正三大跑車,只有法拉利、保時捷、蓮花!剎不住的車不配叫性能車,操控跟不上馬力就是馬路殺手

蓮花跑車高管:真正三大跑車,只有法拉利、保時捷、蓮花!剎不住的車不配叫性能車,操控跟不上馬力就是馬路殺手

和訊網
2025-04-24 11:17:39
英冠冠軍也是冠!執教首冠?孔帕尼否認:我帶伯恩利拿過冠軍

英冠冠軍也是冠!執教首冠?孔帕尼否認:我帶伯恩利拿過冠軍

直播吧
2025-04-25 18:55:07
江西女教師回娘家探親失蹤,12年不斷托夢給哥哥:我在香爐里

江西女教師回娘家探親失蹤,12年不斷托夢給哥哥:我在香爐里

懸案解密檔案
2025-03-24 15:43:32
馬英九說了心里話:大陸應停止軍艦巡臺,不希望臺灣成第二個香港

馬英九說了心里話:大陸應停止軍艦巡臺,不希望臺灣成第二個香港

陳穟侃故事
2025-04-25 14:22:42
2025-04-26 15:23:00
張勝兵中醫
張勝兵中醫
傳承中醫文化,傳播中醫知識
694文章數 2482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健康要聞

唇皰疹和口腔潰瘍是"同伙"嗎?

頭條要聞

巴基斯坦防長:我們曾給西方"干臟活" 為此付出了代價

頭條要聞

巴基斯坦防長:我們曾給西方"干臟活" 為此付出了代價

體育要聞

去更大的舞臺追夢 專訪中國男籃國手楊瀚森

娛樂要聞

金掃帚獎出爐,包貝爾意外獲“影帝”

財經要聞

韓國的"宇樹科技" 是怎樣被財閥毀掉的?

科技要聞

李斌:對蔚來公司四季度盈利非常有信心

汽車要聞

充電5分鐘續航100公里 探訪華為兆瓦超充站

態度原創

數碼
時尚
藝術
手機
軍事航空

數碼要聞

英特爾7工藝的最大的代工客戶是英特爾本身

今夏流行“不穿褲子”!洋氣顯瘦顯腿長,誰穿誰好看!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手機要聞

CounterPoint 報告 2024 全球手機攝像頭出貨量:索尼領銜

軍事要聞

印巴交火 從“斷水”到“反制”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巴县| 绥棱县| 辽中县| 郸城县| 东明县| 静宁县| 海南省| 平南县| 法库县| 临洮县| 定陶县| 巩留县| 阿拉善右旗| 长汀县| 根河市| 温泉县| 彭山县| 盱眙县| 库尔勒市| 册亨县| 民县| 化德县| 津市市| 定州市| 昭平县| 贵州省| 会东县| 松原市| 成都市| 霸州市| 武陟县| 托里县| 木里| 乐至县| 同江市| 织金县| 游戏| 山西省| 昌邑市| 六枝特区| 原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