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友所謂的“沈六代”,即雙發動機驅動的殲-50戰斗機,4月8日,在鬧市區的一幢兩層的居民樓頂部呼嘯而過,許多網友驚呼沈飛終于開竅了!對殲-50的宣傳正上來了!
同為中航集團麾下的戰斗機研制大廠,同為研制的第六代戰斗機,豈能讓成飛的“成六代”,即三引擎提供動力的殲-36,在輿情上“一家獨大”。
“沈六代”殲-50,與“成六代”的殲-36,兩者能夠共同比翼齊飛,在業內形成良性競爭和循環的態勢,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提供未來作戰所需的高性能空中機動平臺,那才是廣大的中國軍迷所喜聞樂見的。
從近期網絡上這兩款不同型號的第六代戰斗機的飛行視頻和截圖來看,沈飛公司研制的殲-50的體型,確實要比成飛公司研制的殲-36要小些。
殲-36,在后部的兩個起落架之間,設置了一個主彈艙和兩個副彈艙。據簡氏防務周刊此前的研判,它的主彈艙能掛載KD-21(空地-21)高超音速導彈、CJ-20(長劍-20)巡航導彈等,實施對海打擊和對地攻擊。
它的兩個副彈艙,則能攜帶PL-15(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PL17(霹靂-17)超遠程空空導彈、PL-10(霹靂-10)近距格斗空空導彈,實施對空作戰。
殲-36,它極有可能是一款多用途戰斗機,未來大概率將用來取代中國空軍裝備規模龐大的數百架的JH-7A(殲轟-7A)殲擊轟炸機,外界將其稱為“JH-XX殲擊轟炸機”。
殲-50,設置了機腹主彈艙和側彈艙,它的彈艙的布局,類似殲-20和殲-35這兩款第五代隱形戰斗機。推測“沈六代”將是一款以制空作戰為主的空優型戰斗機,同時兼具成為艦載戰斗機的可能性極大,滿足中國海軍航母現役航母和未來入列的航母對于高性能艦載戰斗機的裝備需求。
在戰區、防空博客等軍事網站看來,殲-50的氣動布局,相較殲-36戰斗機而言,它似乎更為激進。蘭姆達(lambda)機翼+一體式邊條前翼+全動式翼尖+可能的二元矢量噴管的布局。不得不說沈飛科研人員的創新能力,在這款第六代戰斗機身上體現得絲毫不弱于成飛。
與殲-35第五代隱形戰斗機的梯形機翼相比,蘭姆達機翼增加了展弦比,提高了空氣動力學效率,同時仍然能夠滿足其對于隱身的要求。這種設計與先進的數字飛行控制系統相結合,可能有助于解決與無尾配置相關的穩定性問題。
近日,低空飛行測試的鏡頭,顯示了殲-50的三輪起落架配置,前起落架上有雙輪——這是典型的艦載戰斗機的配置。據此研判稱殲-36未來將被打造成艦載戰斗機,極有可能成為全球第一款入列的第六代艦載戰斗機,恐怕不是空穴來風。
航空愛好者網站稱,正如前幾篇報道所強調的那樣,殲-50也可能同時配備機腹和側面武器艙,盡管網絡上可提供的視頻和截圖等影像資料還不夠清晰,無法看清其機腹和側面的相關細節。關于殲-50有機腹和側面彈艙的揣測,與真實的情況大致相仿。
殲-50和殲-36,兩者的飛行測試的節奏,有越來越頻繁的跡象,甚至被網民拍攝到了在空中釋放燃油的視頻和照片,表明中航集團這兩家戰斗機研制大廠,似乎正有意讓外界關注到。尤其在貿易戰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促使中國在全球舞臺上更加突出地展示其軍事實力和技術的進步。
從目前披露的相關信息來看,具備強大態勢感知能力和極其出色的隱形性能和超音速巡航能力的“沈六代”,極有可能成為中國首款第六代艦載戰斗機。未來殲-50若能成功飛上航母,將提升中國海軍航母打擊群的制空作戰能力,有效應對來自海上方向的軍事威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