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7月,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后,紅十七軍在湘鄂贛革命根據地成立,由張濤任軍長。隨著這支部隊的名聲越來越響,蔣介石便開了懸賞令,以五萬元的獎金聘請“賞金獵人”,對張濤實行暗殺。
對紅軍高級領導的懸賞令發布后,蔣介石開始醞釀發動對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第五次“圍剿”,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張濤與紅十七軍的高級將領商量后,很快就制定了轉移路線。
在行軍途中,紅軍常用的“佯攻”戰術,把攔路的敵軍調走。與敵軍打了多次交道,張濤率部在木石港地區再次戰勝了國民黨軍。幾次“圍剿”作戰,國民黨軍屢次在這個地方跌跟頭。
在此之前,紅十七軍轉移途中,原計劃要把駐守在燕夏鎮的守敵郭汝棟一部殲滅,但沒成功,殊不知,郭汝棟后面將會給紅十七軍帶來滅頂之災。
木石港戰斗勝利后,張濤被勝利的喜悅沖昏了頭腦,他竟狂妄下令:全體官兵在此地休整七天。他的想法是,所有人都養好了精神后,再按著之前的計劃行動。但是,這些天的時間,足夠郭汝棟調集大軍。當張濤準備啟程時,紅十七軍的主力早已被敵重重包圍。
紅十七軍只能被動突圍,行至王文村時,遭到了敵人的重兵伏擊。此戰,紅軍不曉敵情,打得很被動,雙方激戰一天一夜后,紅十七軍的戰士死傷慘重。而機槍連的數百名戰士在副排長王義勛的帶領下突出了重圍。
王義勛出生在湖北陽新益昌村的一戶貧苦人家,他18歲參加農協,20歲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21歲在獨立第三師第二排擔任擎旗手。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王義勛剛參軍就趕上了第二次反“圍剿”作戰。
當時是7師來到鄂東南,與王義勛所在的3師聯合進攻木石港的守敵胡蕩。為了攻打胡蕩部時,沒有外援干擾。7師和3師商量對策,決定采取“圍點打援”的戰術。戰斗打響后,7師聲勢浩大的佯攻木石港,3師則把守在陽新縣通往木石港的要道,伏擊敵人。果不其然,駐守在陽新縣的一個營接到求救情報后,馬上奔赴馳援,結果一個營在路上被3師全殲,營長被擊斃。
之后,3師與7師聯手,趁勝對木石港發動猛攻,最終,胡蕩部被全部消滅。幾次木石港得手,使得紅軍高級將領越發飄飄然了。由此,才釀成了后續不可挽回的大錯。
王文村一戰失利后,軍長張濤被撤職,其他軍官也受到了相應處罰。張濤在戰斗中,手臂不慎受傷,他被安排到后方住院治療。因為當時的政治環境很緊張,張濤見有位軍官被執行了死刑。他的心里害怕,擔心自己也會被殺害,于是便偷偷地從醫院逃跑了。
抗戰時期,張濤投敵去了國民黨部隊,當了一名營長。解放以后,張濤回到了老家。張濤曾想著重新入黨,但是他之前的劣跡被調查出來了,他的入黨申請自然就被打了回去。此后,張濤只能老老實實地當起了農民。
當年,王義勛帶領戰士們突圍出去,面對敵人的大肆搜捕,王義勛帶隊主動把敵人引入深山老林與之打游擊。1937年,國共第二次合作時,王義勛走出叢林參加整編,投入了偉大的抗戰救國之中。
曾經的紅軍軍長,后來成為了一名農民。而第五次反“圍剿”中,帶領機槍連戰士們突出重圍的副排長王義勛,最終成長為共和國的開國少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