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劉杰 通訊員 徐娜 )清明不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為了讓學生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綿延相傳,生生不息,豐富同學們的假期生活,西安市浐灞第十六小學結合“雙減”政策要求,優化作業質量,分年段創作專題實踐作業,讓學生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與豐富內涵,增加文化知識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F將各年級優秀成果展示如下,以彰學子赤子之心,揚校園德育之風。
聽紅色故事 緬懷革命先烈
一二年級開展“聽紅色故事,緬懷革命先烈”活動,學校鼓勵學生與父母共同觀看紅色電影或閱讀紅色故事,有條件的同學與父母共同走進紅色革命基地,了解先輩的英勇事跡,讓革命精神浸潤童心。
聆聽紅色故事
紅色文化傳薪火
三年級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挖掘家鄉紅色故事,錄制短視頻。在鏡頭前,孩子們化身“紅色宣講員”,講述英烈、長征故事,以少年之聲傳遞信仰力量。
清明追思 筆墨寄情
四年級學生觀看《長津湖》《閃閃的紅星》等影視作品后,將所思所感凝于筆端。字里行間既有對革命先驅的崇敬,亦有“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
“銘記歷史”手抄報
以筆墨繪丹心,五年級同學創作“銘記歷史,緬懷先烈”主題手抄報,將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及難忘的歷史畫面用手抄報形式記錄下來,方寸之間再現熱血忠魂。
“詩畫頌英烈”
六年級學生摘錄《七律·長征》《沁園春·雪》《清平樂·六盤山》等革命詩詞以水彩、國畫等形式創作配圖,詩畫輝映盡顯赤子之心。
紅色基因代代傳
假期,同學們和家長共同走進紅色革命基地,聆聽革命先烈的故事,緬懷英烈傳承紅色基因,并寫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紅色精神永不褪色
清明與春天同行,思念與希望同在。清明是講不完的故事,是道不盡的情愫,是綿綿長長的記憶和世世代代的傳承。此次清明實踐活動,不僅讓孩子們了解了清明節的來歷和文化習俗,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還懂得了感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表明了要傳承革命遺志,珍惜當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斗的決心和斗志,讓民族精神長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