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參考注意到,VoxelMatters近日發布了其《金屬增材制造市場2025》,報告顯示金屬增材制造領域在2024年受打印機和材料銷售的推動而實現增長。同時,一些大型上市公司出現增長放緩甚至萎縮的情況,而一些公司如尼康SLM Solutions卻實現了顯著擴張。同時,許多中小企業報告業務保持穩定或增長,推動了行業整體發展。
對于金屬增材制造這樣一個規模相對較小的行業來說,任何增速放緩都可能被視為一場危機。即使行業收入增長25%,也可能無法(而且通常不會)為大多數運營商帶來可觀的整體利潤率。然而,這不應轉移我們對更廣闊前景的關注:增材制造市場的增長速度持續超過其他工業制造領域,新的參與者和技術正在不斷擴大市場。
市場增長25%
根據報告,全球金屬增材制造市場增長25%,其中金屬3D打印機銷售增長28%,銷售額從2023年的18.4億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23.5億美元。具體來說,數控機床的需求量估計每年約為840億美元,按平均單價約50萬美元計算,相當于每年售出超過15萬臺硬件。相比之下,2024年,136家公司共售出5239臺金屬3D打印機。
如前所述,盡管一些關鍵地區(尤其是德國)存在經濟不確定性,但一些大型企業,如尼康SLM Solutions,卻實現了顯著增長(+36%)。EOS的金屬AM硬件業務(包括AMCM)受益于其北美業務的擴張,有助于抵消一些當地的經濟壓力。但其他重要的大型參與者,例如3D Systems、雷尼紹、通快、DMG Mori和Add Up(僅考慮金屬PBF業務),則保持相對穩定,略有下降或略有增長。
盡管2024年盈利能力有所下降,Colibrium Additive(GE)在PBF領域(2023年增長50%)和EBM領域仍保持了穩定的收入。JEOL、Wayland、ProBeam和Freemelt等較新的EB-PBF廠商更積極地進入市場并銷售多種系統,從而促進了該領域的整體增長,Colibrium Additive(GE)依然保持了穩定的收入。
股市損失并不能準確反映收入
中小企業推動市場增長力量顯著增強
一些上市公司,例如Velo3D、Markforged和Desktop Metal,在2024年面臨挑戰。尤其是Velo3D,其業績顯著下滑,Markforged保持相對穩定,而Desktop Metal的收入則出現小幅下降。他們的股市表現令人失望,銷售額也低于預期。然而,這些大幅下滑并不能決定金屬增材制造市場的整體走勢。
數據顯示,雖然最大的參與者占據了相當大的行業份額,但它們并非完全主導。縱觀所有技術的金屬增材制造硬件總收入,排名前十的公司僅占市場份額的47%,這表明該行業的相當一部分——實際上是大部分——是由中小企業推動的。在VoxelMatters的數據庫中,排名前十的金屬PBF公司(共66家)占金屬PBF總收入的64%,而在DED領域,排名前十的公司(共44家)占DED總收入的67%。
如果只關注最大的幾家公司,就會發現金屬增材制造市場正在放緩。但縱觀整個金屬增材制造硬件市場,增長勢頭顯而易見。僅從L-PBF來看,像Aconity、Xact Metal、One Click Metal、3D4 Metal、Schaeffler和Sodick(最近完成了對Prima Additive的收購)這些經常被忽視的公司,都報告了中等到顯著的增長。
雖然一些公司經歷了更劇烈的下滑,但這種情況并非普遍現象。許多中小企業和非上市制造商報告稱,2024年的銷售額保持穩定甚至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一些大型企業的困境。這進一步凸顯了整個市場的韌性——雖然大型企業面臨的困境并非微不足道,但這并不等同于整個行業的普遍低迷。
新地區和新細分市場推動增長
粉末床熔融技術
中國最大的金屬PBF技術企業BLT總體保持穩定,收入小幅增長(盡管其業績還包括材料和服務)。與此同時,另一家中國大型金屬PBF公司華曙高科的整個業務(包括金屬和聚合物AM硬件)下降了近19%。與此同時,其他幾家中國公司正在擴大其安裝基礎,包括漢邦激光、易加三維和金石三維。多家公司建設了大型新總部,反映出顯著的增長和未來前景。額外的增長來自中國(如希禾增材、美光速造等)和印度(Intech)的新進入者。
華曙高科推出光束整形技術
能量沉積技術
盡管金屬PBF領域仍有一些公司面臨困境,但無論是同比還是整體業務,DED領域都實現了顯著增長,尤其是激光能量沉積。該領域包括三菱、尼康、通快、DMGMori等大型公司,以及Meltio、AddiTec、ValCUN、InssTek等快速增長的小型公司。3D打印技術參考注意到, 該組織并未將中國具有顯著地位的幾家公司納入其數據庫,如融速科技和英尼格瑪。
中小型DED技術企業,與眾多工業巨頭一起,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此外,其他提供線材技術的公司,例如Sciaky(EBAM)和Norsk Titanium(RPD),在經歷了前幾年的艱難時期后,也實現了反彈。
融速科技VEAM技術3D打印成品
基于燒結的金屬3D打印技術
金屬粘結劑噴射技術也終于取得了顯著增長,當前最成功的代表性企業無疑是惠普(HP)公司,Colibrium Additive(GE)過去一年并未展示顯著進展。與此同時,易制科技繼續加強其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而共享智能、三帝科技、增誼科技也從事該技術的開發。國外Mantle、Incus、Triton和Rapidia等公司,以及國內的升華三維則推出了基于光固化和擠出的金屬3D打印工藝,為金屬增材制造硬件領域的整體增長做出了貢獻。
惠普粘結劑噴射3D打印樣件
其他技術
其他金屬3D打印技術還包括冷噴涂、攪拌摩擦增材制造以及超聲波能量沉積等。從事冷噴涂技術的公司有SPEE3D、Titomic、超卓航科等;MELD在攪拌摩擦增材制造方面具有代表性,在2025年TCT亞洲展上,中國國內航天工程裝備(蘇州)有限公司也展示了該技術。這些工藝類型通常受到國防政府合同的推動。
航天八院149廠蘇州裝備公司攪拌摩擦固相增材產品(公開信息)
要使金屬增材制造領域真正擴大規模,許多小公司需要合并為更少、更大的參與者,但今天了解金屬AM市場的真實規模對于評估其未來的增長潛力非常重要。
這份報告提供的數據和信息簡要概述了完整的金屬AM市場2025報告結果,其中評估了每個細分市場和未來增長趨勢。
注:本文由3D打印技術參考創作,未經聯系授權,謝絕轉載。
歡迎轉發
歡迎加入碩博千人交流Q群:248112776
1.
2.
3.
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