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臥龍鎮夏竹園村老年助餐點,餐廳窗明幾凈,桌椅擺放整齊,餐具干凈整潔,溫馨舒適的環境讓人倍感親切。工作人員熱情地迎接每一位前來用餐的老人,耐心地為他們介紹菜品,打好飯菜。在菜品上,注重葷素搭配,主要以營養、清淡為主,在不同季節、不同時段,菜的品類也不一樣。
就餐時,陽光透過玻璃灑在老人們的笑臉上,志愿者唱著動聽的旋律。在這方小小天地,用一餐熱飯焐熱了“銀發族”的胃,更溫暖了鄉村治理的民生底色。“在門口就能吃到可口的飯菜,還不收一分錢,太感謝政府的好政策了。”當問及老人就餐感受時,夏竹園村82歲的秦大爺告訴記者。
“我們村‘兩委’牽頭,引導發動愛心人士和村內外企業家捐款捐物,有力支撐了老年食堂等公益事業,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最多有捐款1萬元的,捐贈物資的村民也有。”該村黨支部書記張春梅說,村里的老年食堂主要服務80歲以上的老人,每周更新菜譜并公示,同時針對特殊天氣和老人需求靈活調整菜品,不僅讓老人都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吃得暖心。
近年來,臥龍鎮在民生服務和創新基層治理中不斷探索,以老年人助餐服務為紐帶,整合志愿服務、鄉賢力量、文化惠民、醫療義診等資源,讓養老關懷更精準,讓群眾共享鄉村振興事業發展成果,激活了基層高效能治理活力。
“在老年助餐服務方面,我們通過‘村委牽頭、志愿者助力、鄉賢反哺’的模式,累計服務老人3000余人次,村內志愿者主動承擔送餐、幫廚工作,文化志愿者帶來戲曲等公益演出23場,醫療團隊開展義診服務9次,惠及600余名老人。”該鎮有關負責人表示,全鎮已建成的老年食堂,受到了當地群眾的普遍歡迎。村里還設立捐助老年食堂村級光榮榜,成為弘揚孝親文化的“文明窗口”。同時,延伸拓展“愛心媽媽小飯桌”關愛留守兒童助餐活動,通過服務“一老一小”,得到了群眾的認可與支持,形成“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的民生服務閉環。
老年助餐服務是關系老年人切身利益的民生實事,也是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下一步,該鎮將繼續秉持“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鄉村治理理念,持續完善基礎設施與養老服務體系,以試點經驗為樣板,持續深化“黨建+民生”服務模式,擴大助餐點覆蓋范圍,實現“一村一點”;深化“志愿聯盟”機制,動員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探索“點單點餐式”服務,讓養老關懷更精準、更暖心,以助餐服務“小切口”推動基層治理“大提升”。
來源:永城融媒官V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