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上臺后,關稅大棒在沒有停歇過,先前找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茬,后又找上中國來打一場“硬仗”。
給美國農民弄的是苦不堪言,紛紛喊話政府別再往上面征收關稅,不然家里的豬下水和大豆都堆積成山了。
不說大豆,其實美國“豬下水”已經壓滿倉庫,根本沒有渠道去銷售,造成如今這個局面,要從三方面去分析。
插一個題外話,“豬下水”不是部分網友所想的零碎肉末,更不是出口的垃圾,而是指豬的心,豬的肝,豬腎等內臟器官。
在美國銷售不出去豬下水,其一,美國人口少,農業又高度發達,容易導致供大于求的局面,換句話說,美國市場想要“內部消化”,除非將豬下水達成白菜價中的白菜價,或者說最好不要一分錢。
其二,美國人一般只吃“豬肉”,豬肝和豬心等精美食材很難出現在他們的餐桌上,所以美國“養豬場”剩下的“邊角料”,要不送給能吃肉的“農場”里,要不就出口。
不過這些“豬下水”要出口到哪個國家?出口到非洲國家,對美國農場主來講,這是要笑死人的節奏。
說白了,出口的本質是做生意,豬下水送到非洲根本連成本價都賺不回來,究其根本,是非洲經濟不發達,民眾手中沒錢。
有些國家是民眾手里太有錢,多到如廢紙一般,買不到任何生活用品,那問題來了,出口到哪個地區,才能將這些錢賺回本并且還能往上翻一番利潤呢?
亞洲地區成為了美國農場主首選,首先,人口多需求量廣泛,經濟發達餐桌上常年有肉,尤其是東方大國。
八大菜系最離不開的一樣是食材便是豬肉,還有“豬下水”這等他們不吃的食材也能在小吃攤上,發揮出它應有的“潛力”。
總而言之,和我國談合作,不僅能出口“凍肉”,亦能出口大量的豬下水,這對美國農場主來講,簡直是夢中市場。
其次,豬下水不僅是美國老百姓不吃,像歐洲和除美國以外的泛美大陸,在餐桌上幾乎很難看到它的身影,除了我國。
究其原因,是他們沒有豐富的烹飪手段,以及對食材的認知僅限于那幾味,所以綜合各方面原因來看。
既然特朗普揮舞起關稅大棒,說要在其他方面征收關稅,我國自然要予以反擊,再者說“打蛇要打在七寸上”。
除了能源方面能給美國重創外,農產品方面亦能,尤其是豬下水這一單箭頭出口,因此我國宣布要對美國豬肉征收關稅后,美國相關部門立刻跳出來講:將會面臨一場前所未料的寒冬。
這樣一來,美國農場主可不就是冤大頭,不過令人疑惑的是,我國為何要從美國進口大量的豬肉和豬下水呢?
數據顯示,我國從美國進口的豬肉總量是46.7萬噸,其中豬下水是32.1萬噸,由此看來,并不是對豬肉的依賴性強,而是豬的內臟。
主要原因是,我國豬肉市場上不缺,關鍵是一頭豬身上的“零件”就那幾樣,拿出來賣也彌補不了老百姓的需求。
如果不進口美國豬下水,在市場上看到的豬心臟和豬肝一類,會比豬肉貴上好幾十倍,綜合來看,進出口政策是根據市場變化去制定的,并不是一時頭腦發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