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韓國舉行的一場朝鮮戰爭停戰六十周年紀念活動中,遠道而來的荷蘭大使揭露了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在朝鮮戰爭期間,荷蘭曾派遣八百多名士兵參戰,可沒想到這八百人剛上戰場不到二十分鐘就落了個團滅的結局。消息傳回我國,不少抗戰老兵對荷蘭大使的話沒有任何記憶,更不了解荷蘭軍隊的傷亡情況,那么荷蘭軍隊在朝鮮戰爭到底經歷了什么?
1950年6月25日,在美國政府的慫恿下,李承晚政府主動挑釁朝鮮引發雙方的戰爭。在戰爭爆發后,美國政府指派駐日美軍協助南朝軍隊作戰,接著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表示,將會向南朝派遣海軍、空軍作戰。
在美國的號召下,一支由歐美、澳大利亞等國組成的17國聯合國軍,一同前往朝鮮戰場。連同南朝在內的17國兵力一度達到150余萬人。為了盡快結束戰爭,美國派出自己的王牌騎兵一師、陸戰第一師以及航空第四聯隊,勢必要在3個月內結束戰斗。
眼見歐美各國紛紛慷慨相助,荷蘭也毛遂自薦派兵介入戰爭,共派出八百余士兵加入聯合國軍。在美國為首的聯軍介入戰斗后,麥克阿瑟一手漂亮的諾曼底登陸,直接將朝鮮部隊從漢城打到三八線、鴨綠江附近。
美國的戰略意圖很明顯,一旦幫助韓國控制朝鮮,就相當于在東南亞地區安插了一顆棋子,可同時制約中國、蘇聯兩國,以便自己日后的發展。1950年國慶剛過,我國就做出抗美援朝的決定,十月下旬第一批志愿軍戰士入朝作戰。
在志愿軍戰士入朝后,原本岌岌可危的朝鮮人民軍再一次從生死線活了過來,依靠我軍出色的作戰能力一舉扭轉戰場的局勢,并將十七國聯合國軍打退。在歷經三次大型戰役后,麥克阿瑟因作戰不利被召回,新繼任的聯合國軍司令是美國四星上將李奇微。
1951年2月第四次戰役打響,彭老總面對李奇微這個難纏的對手也是不禁皺起了眉頭,在經過考察后,彭老總決定將戰線放在東線一帶,而位于江原道一帶的地理位置則成了重中之重。
2月11日橫城反擊戰打響,我軍兵分兩路,一隊負責正面作戰一隊迂回繞后配合正面部隊完成包抄。39軍117師351團在夜間行軍的時候遇到一小股敵人,我軍立馬出擊將敵人殲滅后只留下五個活口。
這五個士兵向我軍透露,要想去往橫城必須穿過聯合國軍的營地,可我方兵力不足遠遠不足和敵人正面戰斗。此時一名戰士靈機一動,我們不如穿上他們的衣服冒充敵人。團長認為這個建議非常不錯,立馬讓士兵換上敵人的衣服。
很快這隊裝扮成敵人的志愿軍就堂堂正正從敵人的營地走過,此時351團的戰士發現一小隊敵人,他們就是荷蘭士兵。這支八百多人的士兵在看到喬裝后的我軍還打了個招呼,可轉眼間志愿軍就將他們全部擊潰。
二十分鐘不到,819名荷蘭士兵被消滅768人,對方的軍官在混亂中被我軍士兵一發子彈打死,慘烈的戰斗讓荷蘭軍隊還沒上戰場就死在這里。這也是所有人都不知道有這么一支部隊的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