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回顧
2025 年 4 月 8 日,在四川樂山街頭,一場特別的 “詐騙對決” 上演。當天下午,一位女士輕信網絡刷單返利騙局,向警方求助。詐騙分子以 “繳納保證金激活高額傭金” 為由,誘使她分批次轉賬。樂山反詐中心接警后,沒按常規凍結賬戶,而是開展 “沉浸式反詐”。
二、警方 “將計就計” 策略
民警確認詐騙鏈條完整后,很快和受害人達成一致,用五萬元冥幣偽裝成現金,裝進黑色塑料袋,放在郊區公園長椅下。晚上,兩名戴鴨舌帽的男子來取,看到冥幣后情緒失控,狂發質問語音。埋伏的民警趁機抓捕,過程被執法記錄儀拍下。
這種 “以詐制詐” 并非偶然。之前多地反詐時,傳統凍結賬戶雖能止損,但難抓核心嫌疑人。而詐騙團伙的 “現金自提” 環節,成了破案關鍵。
三、行動成果
警方押解嫌疑人時又有收獲。嫌疑人手機里 “貨已發出” 的信息,顯示有三萬元正通過出租車轉移。民警聯動交通監控,在高速路口攔截車輛,從后備箱禮盒夾層查獲贓款。此次行動人贓并獲,逆向追蹤共挽回市民損失十二萬元。
四、輿論反響
執法記錄儀里詐騙分子看到冥幣崩潰的畫面在社交媒體傳播,引發關注。# 騙子被假錢騙了 #話題兩小時閱讀量破億。網友幽默評論,這背后是公眾對反詐工作的共鳴。
主流媒體從執法創新角度解讀,新華社贊民警有戰術智慧,《法治日報》稱體現執法與時俱進。不過,法學界也理性討論,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提醒要警惕 “釣魚執法” 邊界,建議出臺配套司法解釋。
五、事件意義
這起事件成為 2025 年反詐標志性案例,突破了傳統思維。面對高科技詐騙,“冥幣誘捕” 有三重突破:建立全鏈條打擊模式、形成輿論普法效應、驗證偵查主動權前移可能。
更重要的是,公眾防詐認知有了進步。網友制作表情包傳播,完成全民反詐二次教育,人們從 “被動防御” 轉向 “主動識別”,這對構建反詐體系很關鍵。
六、結語
有短視頻高贊評論說 “看到騙子氣急敗壞,相信邪不壓正”,這說出了行動的價值。警方用特別方式反擊犯罪,重構了數字時代正義。
“天下無詐” 需全民參與,公眾要警惕詐騙,理解法律邊界。日常做好防護,警方創新實踐也證明正義一方在博弈中有更多辦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