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園區初中數學第十一次“做”中學跨學科學習專項研究研訓活動在蘇州工業園區星瀾學校舉行。全體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初中數學跨學科學習共同體學校成員、五年內青年教師及其他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遠在新疆的星瀾學校友好學校——烏魯木齊三十二中也通過直播形式全程參與。同時,來自江蘇、上海、山東、河南、廣東、福建、四川等省份的五千多名網友在線觀摩。
本次活動由項目展示和專題講座雙模塊構成。首階段集中呈現了園區十二位優秀教師的跨學科課例成果,通過真實項目實踐將數學思維培養與綜合學科素養提升深度融合。
課例展示
由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的張穎為老師執教的《出“繩”入“畫”:千年繩墨間的幾何密碼》,通過“繩墨溯源”追溯古代繩墨技術的千年演變,帶領學生走進園林開展數學實踐。在“實地構形”環節,學生運用繩結標記法,將園林建筑抽象為幾何模型,通過動態調整繩長驗證圖形性質;“知識活化”階段,以勾股定理巧妙構建直角,借助對稱性原理測定垂直關系,運用中位線法則推導平行結構;“美學解碼”環節,通過繩結比例分析法,揭示東方建筑“一繩定乾坤”的營造智慧,建立矩形結構的標準化判定體系。項目最終在“古今對話”中,通過對比古代繩技與當代科技的建構邏輯,實現傳統營造技藝與現代智能科技的跨時空共鳴。
由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李嘉萍老師執教的《尺規裁月——園林花窗的幾何重構》,帶領同學們領略數學與藝術融合之美。從基本的尺規作圖到繪制花窗中的平行四邊形、正多邊形,同學們專注操作,深入理解幾何圖形的構成原理,感受尺規之下的精準與秩序?;ù霸O計環節,同學們思維碰撞,創意交融,一個個獨具匠心的花窗設計應運而生。同學們在實踐中收獲知識、提升素養,體會到了數學之中的詩意,藝術背后的邏輯,獲得了獨特的學習體驗。
由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陳怡涵老師執教的《紙中折學:數理共舞》,以蘇州園林的正多邊形元素為靈感,通過折紙探索數學與文化的奇妙交融。從等腰三角形到等邊三角形,再到正方形、正六邊形,每一次折疊都是對幾何邏輯的生動詮釋,每一道折痕都暗藏東方園林的匠心詩意。陳老師以“紙”為媒,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悟“數理共舞”的奧妙。方寸之間的折疊,不僅展現了數學的嚴謹,更讓蘇式園林“移步換景”的雅致躍然紙上。
由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初級中學樊城城老師執教的《姑蘇人家·滴水瓦青》,首先追溯古代瓦當與滴水瓦發展,自西周到明清,瓦當紋樣豐富,兼具實用與裝飾性。滴水瓦和瓦當在古建筑中,分別起導水、防蝕與護墻作用,承載傳統建筑文化與審美。接下來通過構建不同夾角滴水瓦模型,借助實驗探究屋檐、滴水瓦與水平面夾角和雨水下落、排水的關系。并且運用曼寧公式計算流速,結合數學理論分析夾角與排水速度、雨水飛濺等關系,推導得出滴水瓦與水平面夾角在20°-30°較優,從數理層面闡釋排水原理。整個項目探索過程層層遞進,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由蘇州工業園區星匯學校周瑞老師執教的《菁菁學苑·星途初繪》,通過實地測量與數學建模,指導學生運用比例尺原理和繪圖軟件,分組合作繪制星匯學校校園平面圖,融合數學、地理與藝術等知識,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及實踐能力,最終以立體模型展示學習成果。
由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初級中學邵欣雨老師執教的《姑蘇人家·觀色識數》,借園林花窗的顏色美開場,以RGB模型為例,引導學生挖掘顏色背后的數學規律,并探索了計算機用十六進制儲存顏色的原理。本次主題式學習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學會用數學眼光欣賞美,用數學思維探索美,用數學方式表達美,培養了跨學科思維能力。
由蘇州工業園區蓮花學校田佳婧老師執教的《數繪明眸·慧眼識形》,圍繞“制作視力表”展開,巧妙結合相似三角形的數學知識與視力檢測的實際應用。通過觀察、測量、計算和動手制作,學生深入理解視標的相似關系與增率原理,同時鞏固幾何知識??鐚W科融合物理視角概念,提升綜合思維能力。課堂注重團隊協作與問題解決,培養數學建模意識。同時讓學生真切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興趣,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由蘇州工業園區星浦實驗中學的王歡老師執教的《靛藍經緯·非遺紋樣——非遺扎染中的數學密碼》,以蘇州勝浦扎染為研究對象,挖掘傳統工藝中的科學規律。項目聚焦扎染紋樣的幾何對稱性、染料滲透半徑與綁扎力度的反比例關系,建立成本優化模型,通過實驗驗證最小成本解。學生通過測量紋樣對稱軸、擬合函數曲線、數字化建模等,并設計互動網頁工具實現參數動態優化。研究將扎染工藝轉化為“數學密碼本”,賦予非遺“可計算的美”,為傳統文化注入項目化教育新活力,彰顯科學與人文的深層共鳴。
由蘇州工業園區東沙湖實驗中學顧思旖老師執教的《心率的數學密碼》,以江蘇省“2.15”專項行動為切入點,從奧運賽場上羽毛球運動員佩戴的心率帶展開聯想,帶領學生用數學語言破譯運動中心率的躍動規律。這場探究如同一曲數理與生命的二重奏:折線圖的起伏是生物節律的數學顯影,函數模型的構建是匠心的具象表達。正如學生在項目手冊中寫道:“公式不再冰冷,它隨心跳共振——原來數學,是最貼近生命的語言?!?/p>
由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楊玥老師執教的《園林數學·“矩”尺“菱“花”》,在春日的虎丘開講,同學們走進園林,從四邊形的性質出發拆解古人“巧奪天工”的智慧,用判定定理破解古建設計“看似隨意,實則精心”的奧秘。同學們實地測量、驗證、畫出了矩形,也發現了園林中菱形花窗的精妙比例。對話畢達哥拉斯,認識黃金比,領略穿越千年的數學之趣,學生在真實場景中完成知識遷移,感受傳統建筑中數學與美學的巧妙融合,開啟一場春日暖陽中的園林數學之旅。
由蘇州工業園區婁葑學校余盛瀾老師執教的《一束光與一個角度的地球狂想》,帶領學生穿越時空,探究古希臘埃拉托斯特尼與唐代張遂的測量壯舉。課堂通過講解復刻“木棍測影”“北極星仰角觀測”等實驗,解密地球赤道與子午線測量原理,對比古今。學生化身古代科學家,感受數學如何打破“天圓地方”認知,體會中西方“以數解天”的智慧共鳴,點燃青少年對科學探索與文化傳承的雙重熱情。
由蘇州工業園區東沙湖實驗中學武琳老師執教的《素說數學》,將素描與數學深度融合。項目從“素說透視”入手,解密繪畫中的透視原理,感受藝術與幾何的空間聯系;“素說徽率”環節,學生通過外接正n邊形逼近圓,探究圓周率計算,領略尺規作圖的精妙;“素說光影”部分則借助光影變化演示,觀察石膏幾何體影子,發現相似三角形規律。學生們在跨學科探索中感受學習樂趣,激發興趣,展現了項目化學習的優勢,為學生的全面發展開辟了新路徑。
專題講座
蘇州工業園區唯亭學校周曉芳老師為大家帶來了《初中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唯亭實踐》專題講座,從跨學科實踐探索的選題背景與意義、研究內容與思路向大家介紹唯亭學??鐚W科探究的思考和探索,周老師還為大家帶來了唯亭學校已經呈現過的成果展示,將充滿亮點和高光時刻的唯亭項目式課堂再次展現在大家面前,同時周老師還分享了唯亭學校未來研究計劃,包括推進“三人行”跨學科工作室、對各個系列探索的深入以及將跨學科項目式與AI、易加、Deepseek等技術融合的暢想,體現出老師們在準備跨學科主題活動中的深度思考。
此次活動為園區初中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深度推進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平臺,推動了數學核心素養和跨學科素養的培養。學生們通過實際操作與探究,打破學科界限,以真實問題為導向,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方法和思維方式,培養了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園區初中數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