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讃七郎
山本讃七郎(1855年-1943年),日本攝影師,是最早在北京經營照相館的日本人,出生在日本岡山縣,1882年起在東京的新橋開設照相館。彼時的日本照相業競爭已經十分激烈,他注意到中國蘊藏著巨大的商機,遂于1897年遷往北京,在王府井附近的霞公府(今貴賓樓飯店后)開設了照相館-山本寫真館。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照相館被義和團當成“二毛子”,“凡洋貨店、照相館盡付一炬”,北京的照相館業受到巨大沖擊。戰亂平息后,避難于使館幸存下來的山本贊七郎很快重張開業,并第一時間拍攝了劫后的北京城。此時,商鋪已經開始重建,社會秩序也逐漸恢復,但透過他在同一地點、同一角度拍攝的照片,對比之前的照片仍能看出戰爭對北京古城的傷害。1901年后,他又在天津開設了分店。直到1930年,“山本照相館”一直經營良好。
山本讃七郎受過專業訓練,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加上日本人特有的執著和認真,業余拍攝了很多北京的自然、人文景觀,如古代建筑、風土人情等,他把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通過光影表現出來。身穿法衣的雍和宮喇嘛、巍峨的天寧寺塔、雄偉的長城……這些北京的人文景觀受到西方人青睞。照片不僅大賣,還被制成明信片飛往世界各地。
1899年版中的“前門三頭橋”,熱鬧非凡的前門大街,1901年版也是這張;1906年、1909年版的“前門三頭橋”(No.2,為同一視角),盡管已經恢復了些店鋪和人流,被火燒的痕跡還是很明顯。
從目前收集的資料看,他的作品集都名為《北京名勝》(英文Picturesque Views of Peking或Peking),按出版年份可以分為四個版本,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和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四個版本分別收錄照片36張、36張、90張和100張;從內容上大體可以1901年為界分為兩個版本,因為一些山本早期拍攝過的風景在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中被破壞,因此同一地點會有不同的照片,比如前門大街,把這些不同時期的照片放在一起觀賞、研究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以下這組明信片式畫冊《北京名勝》為山本讃七郎拍攝,是較早且完整記錄北京建筑的照片(共100幅),此本為1909年再版。它展現了大清將滅亡的歷史瞬間,老北京古建筑曾經的輝煌與王朝的落寞。而今,山本贊七郎拍攝的宮墻、城門、人家和生活場景多已不復存在,而他的老照片又重新為人們展現了那個年代的舊京風物。
北京山本照相館:日本攝影師和他鏡頭下的近代中國
[日]日向康三郎 著;呂靜 葉睿雋 譯
本書的主人公是活躍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著名的日本攝影師山本讃七郎(1855-1943),他不僅是聞名于世的那幀慈禧太后龍椅坐像照片的拍攝者,也因其20世紀初在北京經營“山本照相館”之故,拍攝了大量中國的寺廟、石窟、宮殿、陵墓、古街、市場等照片,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其后,山本照相館多次前往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進行實地拍攝,并參與關野貞等人開展的中國建筑調查活動,留下了大量的珍貴照片。本書作者日向康三郎先生經過數十年的調查和考證,完成了對山本讃七郎及山本照相館的歷史考察,本書不僅是對于日本攝影史的補充,也可以從中一窺20世紀初中國社會的歷史面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