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的重建歷程,充分證明了世界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回旋鏢。從23年休賽期開始,火箭就一直在默默打別人臉,首先是教練定烏度卡,那時候主流聲音還好但是也有不少說整個帶前科的教練有啥大用。
然后自由市場簽范喬丹、狄龍,記得當時對火箭管理層最一致的評價就是人傻錢多,尤其簽狄龍,壓倒性的認為斯通瘋了,評論亮都能上萬;再然后選秀選阿門,大伙又是集體看衰,說整來個打高中聯賽的不會投籃的田徑體育生。
去年休賽季拿網簽換陽簽,又是批評瞎幾把操作,明擺著的高順位簽換有三巨頭太陽的簽;最后是今年賽季初預測排位最好結果是打一輪附加賽然后滾蛋,只能說,輕舟已過萬重山。
以現在來看當時的每一筆操作都幾乎是最正確的選擇,NBA里打造出一支有競爭力的球隊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能在重建過程中把握好每一步非常不容易。
如果日后能打進西決、總決、甚至問鼎冠軍,那火箭的這五年重建真可以稱為歷史的一個范本,沒有哈登那樣的天降奇才,有的只是按計劃一年一個腳印的踏實積累,和對保持當下競爭力以及維系未來可操作性的平衡。能在決勝陣容擺出一個五個人全是自己選秀并培養出來的球員真不多見,這何嘗又不是一種“相信過程”呢?
烏杜卡的目標很明確,從一開始就不是簡單的找份工作,拿火箭當翹班,給自己的教練簡歷潤色,而是想帶這群有天賦的年輕人在西部打出一片天。烏杜卡:兩年,你知道這兩年,我是怎么過的嗎?
從一開始的范喬丹休息時,運球過半場都難,擋拆不會打,傳球就失誤,運球老砸腳,三分看天,中投沒有,快攻辣眼,防守目送,不進就攤手,扣籃秀POSE,外線漏射手,內線送空接……去年關鍵時刻拉夸。
今年贏球一大半是關鍵時刻,去年11連勝附加賽外被人嘲諷,今年穩居第二打的他自己爆炸,雙塔,三高,四鋒線,死亡五大,靈活五小,格林組織陣地,阿門防守反擊,申京連打帶傳……明明很年輕,卻要磨陣地,why?
兩年時間把球隊從一個人見人欺的魚腩,帶到現在的球風硬朗,誰也不慫的西部第二,烏杜卡能做的感覺不多了,師傅領進門,修行還得看個人七子平均年齡才22,離巔峰還早的很,不出意外,火箭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很有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