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寫作
為內心寫作,內心讓我們真實地了解自己,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學生學生隨
一、寫作攻略:如何寫出人物特點
1. 抓住典型細節,凸顯人物辨識度
- 外貌描寫:聚焦標志性特征(如魯迅的“八字胡”、鄧稼先的“忠厚樸實”),用比喻或夸張強化記憶點。例如《說和做》中聞一多“頭發凌亂”的細節,體現其專注治學的精神。
- 動作描寫:細化動作過程,如魯迅“捆書時方方正正,剪繩頭一絲不茍”,展現嚴謹性格;或通過連貫動詞(如“抓、扣、伸”)刻畫人物干練。
- 語言與神態:通過口頭禪(如“生命在于運動”)或微表情(如“彎彎的弦月眼”)傳遞性格,如《回憶魯迅先生》中“好久不見”的幽默。
2. 對比手法,強化人物個性
- 橫向對比:如《鄧稼先》中將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突出其謙遜無私。
- 縱向對比:通過人物不同階段的變化(如呂蒙學成前后的反差)展現成長。
3. 正面與側面描寫結合
- 正面刻畫:直接描寫外貌、語言、動作,如聞一多“潛心研究,頭發凌亂”的學者形象。
- 側面烘托:借他人評價或環境渲染,如魯肅驚嘆呂蒙“非復吳下阿蒙”,側面體現其進步。
4. 議論抒情點睛,升華精神內核
- 在關鍵處用議論句概括人物品質(如“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標”),或用抒情句深化主題(如《散步》結尾的“整個世界”)。
二、范文及賞析
范文片段1:《我的同桌龐高聳》
原文:
他個子高高,身子圓滾滾,走路一搖一擺像企鵝。肥嘟嘟的臉上嵌著瞇瞇眼,常摸著“將軍肚”自嘲:“宰相肚里能撐船!”可一到課堂,他立刻化身“專注狂魔”,筆尖沙沙作響,連窗外蟬鳴都成了背景音。
賞析:
- 細節刻畫:用“企鵝”比喻外形,“摸將軍肚”的自嘲動作,突出幽默感。
- 對比手法:外貌的滑稽與學習的專注形成反差,塑造立體形象。
- 側面描寫:以“蟬鳴不擾”的環境烘托其專注力。
范文片段2:《修鞋匠老王》(節選自搜索結果 )
原文:
老王總戴著灰撲撲的帽子,臉上溝壑縱橫,修鞋時佝僂著背,動作卻利落如醫生動手術。他常笑呵呵地說:“小毛病不收錢!”鄰居們贊他手藝好,他卻擺擺手:“熟能生巧罷了!”
賞析:
- 動作描寫:“佝僂”“利落”體現匠人精神,語言描寫凸顯樸實。
- 側面烘托:鄰居的夸贊側面表現其技藝與人品。
三、完整作文示例:《這樣的人讓我溫暖》
原文:
賣豆漿的周姨
清晨六點,校門口的豆漿攤準時飄出熱氣。周姨系著褪色的藍圍裙,手背布滿凍瘡,卻總咧著嘴笑:“丫頭,今天多加糖不?”她的豆漿醇厚,裝豆漿的塑料袋永遠打兩個結——她說怕灑了弄臟書包。
寒冬里,我忘帶零錢,她硬塞給我一杯:“拿去喝!學生娃不容易。”后來才知道,她丈夫臥病在床,全靠這點微薄收入撐起家。可她的攤位上永遠貼著手寫紙條:“環衛工免費”。
那天大雪,她搓著通紅的手跺腳取暖,卻把熱水袋塞給掃街的張大爺。我眼眶一熱:這世間溫暖,原不過是一杯豆漿,一雙凍瘡手,和一顆金子般的心。
賞析:
- 細節刻畫:藍圍裙、凍瘡手、打雙結的袋子,體現人物辛勞與細心。
- 典型事件:送豆漿、貼免費紙條、贈熱水袋,層層展現善良品質。
- 抒情點睛:結尾的議論升華主題,將平凡人物與“溫暖”緊密關聯。
四、寫作建議
1. 觀察積累:建立“人物素材庫”,分類記錄身邊人的標志性語言、動作。
2. 多角度練習:嘗試用“外貌+事件+側面評價”組合塑造人物,避免單一化。
3. 模仿提升:精讀課文《鄧稼先》《回憶魯迅先生》,學習細節與抒情結合的手法。
關注我,學寫作,共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