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1917年以后蘇俄軍隊的形象,有個東西和那個時期的蘇俄軍隊密不可分,甚至于一提起那個時代的蘇俄軍隊,大家都會自然而然的聯想起那個東西,那么,這個東西究竟是什么呢?
這個東西就是經常被稱作“布捷諾夫卡”/“布瓊尼帽”的、曾經廣泛被蘇俄軍隊佩戴那個尖頂軍帽。
當然我們知道,雖然布捷諾夫卡”/“布瓊尼帽”在反映蘇聯軍隊早期歷史的電影當中經常出現,但風到了上世紀四十年代、或者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后,布捷諾夫卡”/“布瓊尼帽”已經在蘇聯軍隊當中實質性的消失了,那么,這種外觀看起來有些特殊的軍帽又是如何產生和消失的呢?
具體的說,在布捷諾夫卡”/“布瓊尼帽”出現的問題上有兩個說法,一是這種軍帽是蘇俄成立以后,為了讓自己的軍隊和舊沙俄軍隊有個顯著的區別,所以蘇俄軍隊就采用了一個和此前沙俄軍隊軍帽外觀有著明顯區別的布捷諾夫卡”/“布瓊尼帽”。
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初,尼古拉二世決心再現其叔伯曾祖父(亞歷山大一世)指揮軍隊進入巴黎的榮耀,要在戰爭當中擊敗德二并在柏林舉行一場規模盛大的勝利閱兵式,而布捷諾夫卡”/“布瓊尼帽”則是尼古拉二世為了預計在柏林舉行的閱兵式提前縫制的閱兵禮服的一部分(具體的說是閱兵禮服配套的軍帽),由于這款為勝利閱兵提前縫制的軍帽外觀獨特,所以被當時急于和沙俄軍隊劃清關系的蘇俄軍隊留用,并在此后很長一段時期成為后者的制式軍帽和蘇維埃的象征,直到上世紀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為止。
那么,問題就來了,既然,布捷諾夫卡”/“布瓊尼帽”曾經廣泛的配發了蘇俄軍隊,那么,這種軍帽后來又是如何消失的呢?
提起布捷諾夫卡”/“布瓊尼帽”,可能很多人有個印象,那就是這種軍帽只適合在冬季佩戴,實際上,這個印象是錯誤的,因為布捷諾夫卡”/“布瓊尼帽”并不僅僅只能在冬季佩戴,因為這種軍帽也有夏季款式可以在夏季使用。
不過布捷諾夫卡”/“布瓊尼帽”在蘇俄歷史上雖然影響很大、冬季、夏季款都有也算是適應性很強,但這并不意味著這種軍帽毫無可指責之處。
而當時間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末的時候,蘇聯軍隊對它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
具體的說,對佩戴布捷諾夫卡”/“布瓊尼帽”的蘇聯士兵來說,在夏季佩戴這種軍帽經常會引起頭疼等不適現象,同時,由于這種軍帽的帽檐問題,陽光總能夠直射佩戴者的眼睛,進一步增加了佩戴者的不適反情況。
總之,由于布捷諾夫卡”/“布瓊尼帽”的種種缺點,所以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末期,這種軍帽在夏天已經越來越多的被大檐帽和船形帽取代了。
布捷諾夫卡”/“布瓊尼帽”在冬天的蘇聯軍隊當中也沒能堅持太久,因為在1939--1940年的“冬季戰爭”期間,這種軍帽保暖性差的缺點暴露無遺。
經過權衡以后,蘇聯軍隊的冬帽很快在1940年全面轉向我們更熟悉、保暖性更好的那個款式。
當然,說蘇軍在1940年淘汰布捷諾夫卡”/“布瓊尼帽”這只是在理論上的情況,因為我們看到,在1941年11月7日蘇聯的紅場閱兵式上,肩抗“劉易斯機槍”接受檢閱的那隊蘇聯士兵走過紅場的時候,依然佩戴著傳統的布捷諾夫卡”/“布瓊尼帽”,而這次閱兵則是布捷諾夫卡”/“布瓊尼帽”在重大公開場合當中末尾一次出現。
此后,等到了1943冬季的時候,那時佩戴冬帽出現的蘇軍士兵已經和我們印象當中的蘇聯士兵形象別無二致了,或者說到了1943年冬季,布捷諾夫卡”/“布瓊尼帽”已經徹底的消失并且成為歷史的記憶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