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棉花糖(渡過陪伴者、群主、身心陪伴社群團隊長)
雖然很早就聽說過抑郁,但直到我得知女兒罹患抑郁的那一天,我才意識到這是何等的晴天霹靂。
我女兒從剛上學開始,就是公認的模范學生,老師對她幾乎一直都是表揚,和同學關系也很好。問題出現是在高中時期,那時她決定走美術生的路子,在杭州找了一家畫室去學習。我和女兒那時都想不到,美術集訓會那么殘酷:吃住都在畫室里,幾乎一整天都在練習,每周只有一次放風的機會。
一開始,女兒無論專業課還是文化課成績都很優秀,女兒也報考了中國美術學院,那是無數學習美術的人所仰望的殿堂的校考,只要通過就可以直接被國美錄取。校考那天,下著大雪,路上結冰,但女兒很有信心,卻萬萬想不到,出成績的那天,因為自己一直最有把握的速寫一門成績太差而落榜。那時女兒的老師都鼓勵女兒去復議,但我們聽到一些傳聞說,藝考打分競爭激烈而且主觀性很強、受運氣影響很大,所以就放棄了。
這種情況下,女兒只得加緊補習文化課,希望能夠通過聯考考上理想的學校——或許兼顧專業課和文化課的壓力,加上女兒似乎因為文化課成績太過出色,遭到同寢室幾位女生的嫉妒和孤立, 成為女兒抑郁的最初隱患。
女兒最后有幸考上了一所211大學,本來以為這段陰影已經過去了,可是女兒上大學后,卻又在學生會參加活動時,因為和學生會的主席發生了矛盾,遭遇打擊,狀態每況愈下,最后在她大二的那一年,女兒說,“帶我看醫生吧。”
記得女兒第一次就診結束后,醫生和我溝通時說,女兒在他面前,哭得稀里嘩啦——她在我面前從來沒有這樣過。
最初的診斷是“抑郁狀態”,只要調整一下就行,可是女兒狀態依然日益嚴重,于是開始吃藥,吃過喹硫平、舍曲林等,依然無法調整過來,終于,我聽從了學醫的老同學的建議,讓女兒走讀一段時間。當我試著和女兒商量時,女兒卻說:“我們學校只有一個走讀的,他腿腳有些問題。”于是又強撐了一段時間,直到又過了一兩個月,女兒對我坦誠,她開始出現想死的沖動。
那時,每當女兒在家睡覺,我都不敢入睡,害怕我一入睡女兒就會做出什么事;如果從收到女兒大學所在省份的來電,我也心里一陣緊張。
我也曾和女兒說,假如沒了你,你爸爸,你爺爺奶奶,怎么受得了,女兒說:“我人都沒了,還管哪些干什么。”直到后來學習危機干預時我才知道這種溝通方式沒有一點用處,反而有害,很感謝女兒當時給了我改正的機會。
我當時真的絕望,好好的女兒怎么變成這個樣子,抑郁癥這個平時只是偶然聽說過的病,卻落在了我們家,連我自己都經常忍不住崩潰、哭泣。
后來,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和孩子爸爸知道了渡過,假如渡過社群。最初一段時間,看到群里的其他家長講自己孩子的事,有很多比我女兒更嚴重,我非常害怕女兒進一步惡化,變成哪個樣子。但我意識到女兒的病情不會允許我們再拖延,于是我們努力客服恐懼,開始學習。
我們不斷再社群中和群友實時溝通女兒的狀況,聽取群友的建議,了解不同藥物的不同機理,打聽附近哪個醫院、醫生更加靠譜,學習疏導女兒情緒的方法,同時徹底打破了“病恥感”,為女兒辦了休學。
我按照大家的建議,去和女兒溝通,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成果。
有一次,我和女兒聊到了死亡的話題,聊到不同國家、地區對安樂死的不同態度,以及這些做法的利弊,逐漸地,我和女兒都不再避諱“死亡”這樣的話題。有一天女兒又說自己想過找個地方跳下去,我對女兒說:“如果哪天你真的想這樣做,媽媽也會陪,因為媽媽知道你肯定會很害怕。”
女兒一下子仿佛呆住了,從那時起她就很少會有想死的沖動了,因為她感受到了媽媽對女兒穩定、無條件的接納。
這是我陪伴女兒過程中,最刻骨銘心的片段。只有身為母親的我不恐懼,才能給女兒安全感。我成為群主后,很多家長向我求助,抒發自己的恐懼,但正是因為這種恐懼,他們無法辨別孩子所面臨什么問題:是孩子自身的問題,還是家庭溝通不暢。而只要能夠仔細辨別問題的性質,往往很快能找到突破口。如果孩子情緒崩潰,家長也跟著崩潰,無論做什么都沒有意義,家長自己要先不崩潰。
我的另一個感慨是,家庭中父母光是照顧孩子的生活,已經耗費了我們一部分的精力了,如果說我們再要耗費很大一部分的精力去改造孩子,確實不堪重負,不如成長自己。 我 們的生活狀態就是孩子生命的底色,孩子會從媽媽身上習得就是我們該怎么生活。
比如我最初因為擔心女兒的事,睡不著覺,半夜驚醒,卻什么也做不了。我會鼓勵自己,如果今天晚上解決不了,就先放到明天再說,無論如何自己要睡好,如果自己睡不好,第二天就更不行了,于是我哭了一場,讓情緒發散出去,再加上老公也安慰我、陪著我,我 感覺好了一點,就睡著了。能夠在這么嚴重的壓力下睡好覺也是成長的一步。
現在,女兒已經在工作了,其實在找工作的期間,女兒也曾狀態反復,因為沒有成功入職而自我懷疑,或者對工作環境無法適應被迫辭職,一度再次躺平幾個月……我感覺可以接住女兒的情緒,女兒也能自我調節,投出下一份簡歷。現在女兒對目前的工作還算滿意,和同事也能處理好關系。
今年3月8日婦女節,女兒給了我一個驚喜,她說:媽媽我請你吃薯片。我打開盒子,拿出來看,是一朵玫瑰花,還掛著一條項鏈,她說,這是她選了好久才選下來的,是給我的禮物,我當時感動得哭了。
最后分享我在學習期間,如何克服學習過程中一些阻礙的心得體會。
首先,如果你確實非常焦慮,不知所措,不要一定強迫自己馬上就要進入學習狀態,因為即使你強行去聽,可能什么都聽不進去,看書也完全是一片混亂。這時可以先放一放這個學習的心,讓盡量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讓你說分散一點注意力的,等到情緒好了,再開始學習。
其次,是要放空自己,意識到,無論是在心理學理論體系,還是在如何面對孩子的問題上,你現在真的是一無所知。要先從心理學最基礎的理論開始學習,不僅有利于你了解孩子,也有利于強大你自己的內心,有能力接住孩子的情緒,然后才是認知行為療法、精神分析這些具體的操作方法,并試著幫助孩子。
然后,要耐心、慢慢來,或許你一開始學到的或認為有效的方法,其實并不真的適合你的孩子,多次試錯是正常的;或者你總覺得孩子毫無長進,其實你對努力已經初見成效,只需要小事的觸發就能頓悟。
最后要說的是,無論遭遇多么嚴重的困難,都請相信,我們值得一切美好。相信大家可以一同學習、一同成長。
本文整理自作者在渡過解憂鋪欄目的直播:《抗郁之路,我與女兒破繭重生》,關注渡過心理視頻號收看回放,整理:瑞寬
封面圖源:Pixabay
渡過家長基礎課堂已經滾動招生20期,幫助過1800+家庭,讓很多焦慮的家長都建立了底層的正確認知,減少了很多盲目求醫問藥、盲目推動孩子的行為。如果您正因為孩子的抑郁、焦慮、雙相等情緒問題困擾,因為孩子退學回家感到困擾,歡迎掃碼報名跟隨家長基礎課學習!
關注渡過,傾聽患者心聲,了解精神健康知識,尋找更多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