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治出生于1905年,湖南常寧人。青少年時期,他主要在家鄉讀書學習。1924年,彭明治離開家鄉,前往廣東,考入了黃埔軍校教導團教導大隊學習。當時兩黨處于第一次合作時期,因此,身處黃埔軍校的彭明治也接觸到馬克思主義,并逐漸堅定了內心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
1925年,彭明治加入了我黨,成為一名光榮的黨員。入黨之后,彭明治參加了東征,1926年,國民黨誓師北伐,全國革命形勢高漲,彭明治也參加了北伐,并擔任了葉挺獨立團的排長,隨部參加了賀勝橋、丁泗橋、武昌等戰役,見證了大革命浪潮的興起。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彭明治前往南昌,參加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斗爭,并隨軍南下,前往廣東。因為在戰斗中負傷,彭明治與組織失去聯系。1930年,彭明治參加了紅軍,同時,他也再次加入了我黨。
參加紅軍之后,彭明治進入紅3軍,擔任了紅3軍直屬隊排長、連長、教導隊隊長以及紅1軍團第1師第2團參謀長等職務,隨部參加了中央根據地的第一到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他跟隨中央紅軍的主力部隊踏上了長征之路。
1935年秋天,彭明治到達陜北,進入抗日紅軍大學,學習革命理論與軍事理論。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彭明治擔任了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5團參謀長、團長,隨部參加了平型關戰役,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1938年,中央提出了“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戰略決策,為了響應這一決策,彭明治率部南下,進入華中地區支援新四軍。到達華中后,他們編為蘇魯豫支隊,彭明治擔任了司令員,率部參加了開辟蘇魯邊抗日根據的戰斗。
1941年,國民黨包圍了正在向江北轉移的新四軍,制造了皖南事變。皖南事變后,新四軍軍部重建,彭明治被編入新四軍第3師,擔任了第3師第7旅旅長。值得一提的是,第7旅是新四軍的王牌旅,同時也是軍部的機動部隊,皖南事變后,這支隊伍在彭明治的率領下轉戰蘇北、淮北、淮南等地,作戰1500余次,殲滅日偽軍5000余人,立下赫赫戰功,被譽為“華中主力的主力”。
抗日戰爭勝利后,彭明治跟隨新四軍第3師進軍東北,參加了香水河子戰斗、四平保衛戰、四保臨江、遼沈戰役等作戰,為解放東北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東北解放后,彭明治擔任了13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他隨軍入關,參加了平津戰役以及進軍中南的戰斗,轉戰大半個中國,是革命勝利的功臣之一。
新中國成立后,彭明治擔任了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參與領導了當地的剿匪等工作。1950年,他被調到外交部門,擔任了駐波蘭大使。1952年,彭明治改任河北省軍區司令員,1955年,他被授予中將軍銜,成為開國中將。
授銜之后,彭明治繼續投身我軍的各項建設。1957年,他調任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任職期間,他積極獻言獻策,在各軍種、兵種訓練、紀律、行政管理等工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是我軍發展壯大的功臣之一。1993年,彭明治因病去世,享年88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