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但我卻在用一生,治愈殘破的童年。
13歲,當大多數孩子,還在享受父母之愛,和愉悅的生活時,我卻親眼目睹了,父親以極端的方式結束生命。
那恐怖的一幕,久久停留在我心間,成為了一生揮之不去的夢魘。
自那以后,原本無憂無慮享受生活的我,小小年紀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擔。
然而當熬到花甲之年,以為終于可以享受退休生活時,沒想到老天爺再次給我開了個天大的玩笑。
如今即將年過古稀的我,回首這大半生的經歷,那些曾讓我痛不欲生的磨難,卻有一種人生不過如此的感覺,它們像放電影般,在我眼前一一閃現。
(當年和老婆第一次見面時,在宜昌江邊拍的照片)
我叫陳德金,今年68歲,1953年出生于湖北宜昌的一個小山村。
父母養育了我們兄弟三人,我是老大。其實在我之前,母親還生過兩個女兒,但因為疾病和意外,全都夭折了。
從那以后,父親就不讓母親再下地干農活了,專門在家照顧我們的飲食起居。
雖然我生長在農村,不過童年時期卻過得很幸福。
在我的記憶中,母親每天把飯菜做好后,都會在門口張望,等著父親回家。
父親還沒進門,隔著老遠就會笑著夸贊母親的手藝。隨后一家人就圍坐在一起,開始享受母親做的香噴噴的飯菜。
這樣溫馨的場景,是我一生中最溫暖的記憶。
那時候,我天真地以為,人生中將會永遠只有這些幸福的畫面,然而生活卻在不經意間,給了我當頭一棒。
(被國營企業錄用后,在單位大院里拍的照片)
13歲那年夏天,有天早上起來,我像往常一樣,吃完早飯背著書包就上學去了,并沒有察覺到任何異樣。
然而到下午放學回家后,剛進門我就發現家里很不尋常,沒有濃濃的煙火氣息,叫了幾聲也沒人應答。
我隨手放下書包,在家里四處找尋父母的身影。
父親似乎還沒有回家,而母親好像也不知去了什么地方,并沒有準備晚飯。但是當我推開衛生間的門時,赫然發現一雙腳懸在半空中,詭異的嚇死人。
我本能地捂住嘴巴,緩緩抬頭向上看去,只見父親猙獰著面孔,直挺挺地懸掛在房梁上。
我突然雙腿一軟,跌坐在地上,久久不能言語。
不知道過去了多久,終于聽見母親焦急的呼喚聲,當她踉踉蹌蹌闖進來時,也被眼前的一幕嚇得魂飛魄散。
母親定了定神,連忙抱起癱坐在地上的我,不斷輕拍著臉喊道:"牛娃,媽媽在這兒,媽媽在這兒......"
很久之后我才緩過神來,抱住母親“哇”的一聲痛哭起來。
(大姨妹出嫁前,與我和老婆的合影)
生活從來不會因為誰的傷心和難過,而選擇沉默。
當我們全家還沉浸在失去父親的巨大悲痛中時,村里已經開始傳來無數風言風語。甚至我走在路上,都能聽到大人們在背后指指點點,說父親是被逼的。
而原本開朗愛笑的母親,從此開始逐漸變得沉默寡言。
那時的我并不懂得,父親究竟經歷了什么,要如此極端地選擇結束生命,就連走后都還要承受他人的非議。
直到成年后,我才漸漸明白了,父親和母親當年所承受的壓力。
父親年輕時曾讀過私塾,有文化有學識,長大后也經常教村里的小朋友識字讀文,所以很多人都稱呼父親為“先生”。
后來父親做了村干部,還迎娶了賢惠善良的母親。原本以為,日子會一直這樣平靜又幸福地過下去。
然而突然有一天,家里來了很多人,他們不由分說把家里翻得亂七八糟。甚至把我辛辛苦苦攢下的一盒心愛的小人兒,也翻到了地上。
當時我氣憤地想要上前阻攔,卻被母親緊緊地摟在懷里,捂住了嘴巴。母親緊鎖著眉頭,使勁地沖我搖頭。
我以為事情就這樣完結了,然而卻沒想到這只是開頭,遠沒有結束。
直到那天,我在衛生間里發現了父親,再也見不到他溫暖的笑容,往后余生留給我的,都將是父親猙獰的面孔。
如今想來才明白了,當年母親反反復復地念叨著,父親去世前幾天的那些反常舉動。
不會做飯的父親,居然下廚給我們做了一頓晚餐。不善表達的他,不斷撫摸著我的頭告訴我,會永遠愛我們。
原來父親這一切的行為,都是在為他的離去做準備。
父親的去世,讓我們的生活一下子跌入到了谷底,母親整日以淚洗面,原本精神的她,開始變得有些佝僂,清亮的眼神也變得渾濁不堪。
曾經和我們往來親密的親朋好友,也像躲避瘟神一樣,離我們遠遠的。
俗話說“人走茶涼”,其實走的是情分,涼的是人心。
那時候,沒有一技之長的母親,面對著三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舉步維艱。但為母則剛,母親強撐精神,開始靠給人漿洗衣服賺錢。
當看到母親因為冰冷刺骨的水而凍傷的雙手時,13歲的我心疼不已,心中暗暗做了一個決定。
既然父親不在了,長兄如父,我有責任挑起家庭的重擔,如果父親泉下有知,應該也會支持我吧。
我輟學后,跟隨鄰村一位理發的老師傅學習手藝。
那個年代做學徒是很苦的,整整一年時間我都在打雜,做著與剪頭發毫不相干的事情。
一年后才正式開始學習手藝,但同時還要燒鍋爐,那時洗頭發的熱水,并沒有現在這么方便,每天都要去很遠的地方挑煤,然后放進大爐鍋里燃燒。
三年學藝結束時,我的肩膀和手上,已經磨出了一層厚厚的老繭。母親見到后,不停摩挲著我的手,淚流滿面。
然而我卻甘之如飴,因為終于能自力更生了。
出師后,我在村里開了一家理發館。手藝好加上收費公道,漸漸地生意就養起來了。
都說好事會成雙,同年又收到父親被平反的消息,那時心里甭提有多開心了。
因為有了我的支持,兩個弟弟先后讀完高中后,也找到了滿意的工作,而母親也開始跟著我享起了清福,不用再四處給人將漿洗衣物了。
俗話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20歲那一年,縣里的一家國營企業,要給下屬部門理發廳招人,我以過硬的手藝,在幾百人中脫穎而出,被順利錄用。
從此,我也成了吃“皇糧”,拿穩定工資的人。
由于我是家里的頂梁柱,兩個弟弟的學業工作,甚至是婚姻,都是我在操持。雖然工資不錯,但所有的家庭開支下來,也所剩無幾,所以當時沒人愿意上門說媒。
直到25歲時,才討到不嫌棄我家庭的老婆,也是我的同行。
婚后不久,老婆就懷孕了,正當我們期盼著新生命的到來時,老天爺卻再次給我開了一個玩笑。
老婆懷孕七個月的一天晚上,突然發起了高燒,一開始我們并沒有在意,直到老婆開始抽搐時,才感到了事情的危急,迅速趕往醫院。
然而醫生卻說太遲了,腹中的雙胞胎沒保住。那是一對已經成型的龍鳳胎,恢復后的老婆每每說起這件事時,都會淚流滿面,陷入巨大的悲痛當中。
所以在隨后的5年時間里,我們誰都沒有再提起這段傷心的往事。
直到我30歲那年,老婆才再次懷孕,順利生下了女兒。看著小小的女兒在懷中微笑,我在心里暗暗發誓,這一生一定要好好地愛她。
女兒的到來,不僅給我們帶來了歡樂,更治愈了困擾我多年的噩夢。父親在衛生間去世的那一幕,終于漸漸離我遠去。
(女兒一歲時的全家福)
隨后我的事業也開始進入快車道。1990年由企業推薦,我參加了全宜昌的理發師技能比賽,并榮幸地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1992年企業改革,實行承包制,在權衡利弊后,我大膽承包了理發廳,并開始招收學徒,直到60歲退休時,總共帶出來200多個徒弟。
一時間,理發廳在當地有口皆碑,很多顧客慕名而來,我也一躍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理發師。
看著眼前紅火的事業、幸福的家庭,內心甭提有多開心了,而那個可怕的夢魘也早已遠去,此時的我一時風光無兩。
正當我以為,一切都苦盡甘來時,生活再一次給了我當頭一棒。1996年,我和老婆都下崗了。
43歲的年紀,上有老下有小,接下來的生活要怎么過?
我時常會想,老天爺為什么總是讓我在人生最得意之時,經受這樣的磨難。
一如13歲時那樣,當我再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依然選擇了堅強面對。
當你堅強勇敢時,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那時企業改制后,不再提供免費的住房,需要自行購買,但作為員工福利,可以按工齡,買斷門面房的使用權限。
我似乎看到了一絲光亮,可當時手上滿打滿算只有2萬余元,想要購置一個12萬的門面都很困難,況且老婆還說有了房子才有家,所以住房也要買。
(學藝出師的徒弟,回老家當陽開理發店,我前去祝賀,拍攝于玉泉寺)
人在極度困難時,往往有著驚人的決策力。
在我們四處借錢貸款下,最后一咬牙,借款近20萬,把住房和門面同時買了。
由于購買的門面,原本就是曾經工作的理發廳,如今正好一切照舊。我和老婆一天都不敢懈怠,每天都堅持工作很長時間,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跟著我學藝后出師的學徒,只要他們愿意,都可以留在理發廳里當大師傅,當年最多的時候,大師傅就有8人,加上學徒,足足有20人。
很多學徒剛來時都是半大的孩子,看著他們長大,就如同自己的女兒一樣。
所以他們愿意留在這里工作的,我都給他們開了很高的工資,最多時甚至可以拿到800塊錢一個月,而那還是1998年。
困難不是猛獸,而失敗也不可怕,下崗了無非就是從頭再來而已。就像一首歌里唱的: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雖然我和老婆每天工作都很辛苦,但有家在,再苦再累都覺得很值。
女兒也很懂事,學習上從來沒讓我們操心,直到大學畢業參加工作,都是她憑著自己的能力做到的。
從1996年到2008年,我們用了整整12年間,終于還清了20萬元貸款。俗話說無債一身輕,直到這時我才感受到了人生的輕松。
而且好事不登門,一來成一雙。2008年不僅還清了貸款,女兒也找到了陪伴她相守一生的那個人。并先后生下了兩個孩子,我和老婆也升級為了外公和外婆。
2008年隨著奧運的到來,城市進行改造,當年購買的門面房,一躍成為了緊俏的街邊店鋪。
那幾年,理發店猶如雨后春筍般,越開越多,而我的理發廳由于面積太大,加上顧客驟然減少,有些難以為繼。
幾經權衡后把店面租了出去,第一年的租金便達到了近10萬元。這些年靠著門面的租金,還在市區攢下了兩套房。
我始終堅信,我命由我不由天。當命運被緊緊的攥在手中時,任何困難都不會打倒你。
正當我期待著即將到來的退休生活時,我卻和死神來了一場時間的賽跑。
2012年的一天晚飯過后,我像往常一樣出去散步,卻不幸被一輛超速行駛的汽車撞傷。由于傷在腦袋,被緊急送往醫院后,直接就住進了ICU。
當我再次向醒來,已經是兩天后了,聽女兒說醫生先后給我下達了三次病危通知書。
從鬼門關里闖出來的我,對余生又有了新的認知。
這些年一直在忙著賺錢,確實忘了要好好休息,身體似乎是在以這種方式提醒我,健康很重要。
曾經應酬、晚睡,是生活中的常態,自那以后,我開始早睡早起,并時常約上三五好友四處游玩。這份難得的閑情逸致,讓我難以忘懷。
當時女兒那邊并不需要我幫忙,但我是個閑不住的人,三年后開始思索,今后的生活要何去何從。
由于老婆經常在小區里閑話家常長,漸漸地了解到保安這份工作比較適合我,離家又近。
于是從2015年起,開始了新的職業生涯,成為一名保安,那一年我62歲。
其實保安的勞動強度并不高,對我來說很輕松,這和我曾經風風火火的職業大相徑庭,我開始有意識地讓自己慢下來,慢慢品味生活,慢慢過好余生。
如今還能在工作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對我也是一種肯定。去年疫情時,我更是主動要求加班,為抗疫貢獻了自己微薄的力量。
黑暗和黎明總是交替出現,這像極了我們的人生,有不堪回首的悲傷往事,也有愉悅振奮的歡樂時光。
13歲的我,目睹了那可怕的一幕,從此噩夢伴隨。但我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個家,并用愛戰勝了心魔。
43歲的我,面臨下崗,背負債務,一切不過是重頭再來而已。
59歲的我,勇闖鬼門關,大難不死,并且迎來了后福。
如今我身體健康,行動自如,對于工作,我會繼續做下去,繼續發揮余熱。
同時我也參加了社區的環保公益組織,希望能貢獻一份力量,盡自己所能帶動更多人愛護環境。
人生就是不停地摔倒,不停強大的過程。堅韌勇敢不退縮,做個簡單的人,陽光和溫暖必定時時相隨。
【口述:68歲保安】
【撰文:圓圓】
真實人物采訪: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里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跡,這里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感謝您的喜歡!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真實人物采訪”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