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晚間,東陽光(600673.SH)披露了2024年年報及2025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公司2024年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21.99億元,歸母凈利潤3.75億元,同比增長絕對值比例227.41%;實現扣非凈利潤3.27億元,同比增長絕對值比例174.35%。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2025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為2.53-3.23億元,同比增長156.17%-227.05%;扣非歸母凈利潤2.44-3.14億元,同比增長166.25%-242.63%。
東陽光表示,公司積極推進大客戶戰略,堅持“創新+國際化”路線,持續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深化產業布局與協同,加強與行業領軍企業的合作,積極拓展市場空間。同時,公司通過實施精益管理、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等多方措施,成功實現了顯著的降本增效,確保生產經營的高質量運行,為公司在復雜市場環境中贏得了發展機遇,同時也為公司未來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此外,東陽光還首次發布ESG報告,明確將ESG提升至公司層面,構建了ESG管理架構,并詳細展示了公司在推行精益管理、堅持技術創新、把握綠色機遇、激發員工活力和貢獻社區發展等方面的實踐,充分展現了東陽光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企業責任與擔當。
一、產業集群齊發力,助力公司扭虧為盈
歷經20余年發展,東陽光已構建起電子元器件、高端鋁箔、化工新材料、能源材料、液冷科技五大產業集群,鞏固基本盤,躋身AI算力和智能機器人賽道,全面提升在液冷技術和具身智能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其中,在電子元器件板塊,東陽光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基地化成箔產能逐步釋放并形成規模效應,疊加政策優惠帶來的用電成本下降,化成箔的單位生產成本進一步下降,經營利潤同比提升;在化工新材料板塊,其制冷劑業務利潤的快速攀升,顯著增強了整體盈利能力,并參與了藍恒達的破產重整,未來藍恒達化工將作為東陽光第二個化工生產基地,進一步完善產業布局,為東陽光化工板塊的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二、AI需求爆發,布局液冷全鏈條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液冷科技領域,東陽光提前對冷板式液冷和浸沒式液冷進行戰略布局,歷經多年技術攻關與產業鏈整合,目前已具備液冷核心材料鋁冷板生產能力,掌握成熟液冷解決方案,并持續圍繞AI數據中心服務器、光模塊和儲能行業等應用場景對散熱的需求,已成為市場上少數實現全面提供核心部件鋁冷板、關鍵材料氟化冷卻液以及冷板式和浸沒式液冷解決方案的頭部企業。
據了解,東陽光正逐步構建涵蓋“系統級—機柜級—服務器級”的全鏈條液冷解決方案,產品范圍廣泛。在當前更為主流的冷板式液冷方向,東陽光產品已覆蓋核心部件及相關服務;而在被視為未來趨勢的浸沒式液冷方向,東陽光也參股了具備雙相浸沒液冷技術積累的芯寒科技,進一步強化了技術實力,完善了從技術到生產的全產業鏈布局。
東陽光表示,通過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公司將力爭在3-5年內成為國際一流的液冷核心部件、材料和解決方案供應商。
隨著AI技術快速迭代及算力需求爆發式增長,智算中心散熱正加速向更高效的液冷方案升級,全球液冷產業正迎來千億級市場增量空間。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最新《中國半年度液冷服務器市場(2024下半年)跟蹤》報告預計,2024-2029年,中國液冷服務器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46.8%,2029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62億美元。
全球范圍內,中信證券預計2027年全球液冷市場將達到約858億元,中國液冷市場將超過百億元,2023-2027年CAGR均超過100%。
面對液冷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東陽光順應行業發展趨勢,與國際光模塊龍頭中際旭創達成戰略合作關系,聚焦液冷散熱整體解決方案的全球市場推廣,打造從技術標準到產業化落地的全鏈條競爭力。
從技術層面看,東陽光的冷板組件研發能力與氟化冷卻液,和中際旭創的光模塊散熱設計能力將深度融合,實現“材料+場景”雙向賦能,共同開發面向AI服務器的散熱方案。商業化方面,中際旭創下游客戶覆蓋全球云計算巨頭,合資公司可依托其海內外渠道,推動中國液冷標準走向全球,實現市場共振。并且,通過資源整合與產業鏈優化布局,東陽光將構建覆蓋技術研發、資源協同及市場拓展的完整生態體系,為未來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在市場拓展方面,東陽光還與韶關市政府開展戰略合作,深度融入“東數西算”戰略。東陽光將在華南地區唯一的國家級數據中心集群——韶關數據中心集群,建設數據中心液冷設備制造、超級電容研發基地。據悉,此舉將使得東陽光在數據中心液冷散熱和超級電容領域構建完整產業鏈,實現從技術研發到生產制造的全面布局,顯著提升市場競爭力,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借助韶關數據中心集群的戰略地位和政策優勢,東陽光可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深度合作,打造液冷、超級電容和AI產業集群,為公司數據中心領域的長遠戰略布局筑牢根基,進一步鞏固行業領先地位。
三、簽訂具身智能首批訂單,打通機器人從本體到應用全鏈條
事實上,邁向AI時代,東陽光不僅布局有液冷全鏈條解決方案,還瞄準通用AI的最佳載體人形機器人這一領域進行了深度布局。2024年被認為是“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元年”,這一年,AI大模型與人形機器人的深度融合,已將具身智能推向全球科技競爭的前沿,同樣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
為推動智能機器人在各行業、各領域應用場景快速落地,在武漢市政府支持下,東陽光已正式進軍智能機器人領域。在武漢市政府支持下,由東陽光牽頭,聯合上海智元、北武院以及靈初智能,于武漢共同投資成立光谷東智。并且,東陽光、光谷東智與上海智元、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武漢光谷中心城建設服務中心、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已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簽署多項戰略合作協議,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助力技術創新與應用落地,共同打造全國最大最先進、華中首家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作為合作牽頭方,東陽光依托其自身豐富的行業運營經驗與海量行業數據、上海智元的全棧技術能力、北武院的AI算法優勢及靈初智能的端到端模型開發能力的各方優勢,將形成了從數據采集、模型訓練到應用開發的完整閉環,為智能機器人技術在多元場景下的應用提供了堅實基礎。
更值得一提的是,東陽光已與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機器人采購項目協議》,由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委托光谷東智實施機器人項目,項目金額不超過7,000萬元,為東陽光帶來了首批市場化訂單,打通了具身智能機器人從本體到應用落地的全鏈條。
近日,開源證券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孟鵬飛在“智啟人形·聚勢未來”上證·長三角科創沙龍上表示,人形機器人有可能成為科技史上第一個出貨量超過手機、單價超過汽車的產品。談及人形機器人量產節點,孟鵬飛預計:“從0臺到1萬臺可能需要3到5年時間,從1萬臺到10萬臺需要2到3年,從10萬臺到100萬臺可能只需1到2年,而從100萬臺到1000萬臺可能只需半年。”
憑借深化產業布局與協同、持續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加強與行業領軍企業的合作及踐行綠色發展等系列舉措,東陽光正持續強化競爭優勢。新技術、新產品、新賽道,這一系列成果正是是東陽光不斷向AI時代高質量穩步發展帶來的新力量。隨著東陽光在液冷科技、具身智能等方面的持續投入和探索,無疑將為其帶來更為長遠的價值。
東陽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