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粵港澳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主辦,國創會產業協同促進中心、粵港澳數智中低空經濟產教融合聯合會承辦,“讀懂中國·灣區科技創新對話”專題論壇在廣州·鵬瑞1號灣頌藝術中心舉行。
現場戰略專家、專家學者、企業家及地方政府負責人齊聚一堂,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席、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建設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洪章,中山大學二級教授、粵港澳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主任姚正安,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陳俊龍,廣汽集團執委會委員、廣汽研究院院長吳堅等作主旨演講,推進大灣區“政產學研金服用”深度交流合作,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
以創新賦能灣區
此次“讀懂中國·灣區科技創新對話”專題論壇上,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中央黨校原副校長徐偉新,中山大學副校長鄭躍出席并先后致辭。
徐偉新在致辭中說,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以創新賦能灣區,以科技引領未來,不僅是今天對話的主題,也是時代賦予中華民族的重要使命。
大灣區,是中國和全球經濟動力最強勁、創新發展最活躍的區域之一,以不到全國0.6%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14%的經濟總量。即使面對世界經濟低迷、增長放緩,大灣區的經濟總量在2023年也超過了14萬億元。
當下全球科技創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呈現出空前密集活躍的態勢。在新技術的牽引下,比亞迪、小鵬汽車、大疆、億航、極飛等一批批科技創新企業噴涌而出,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的產業聚勢騰飛,凝聚著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辛勤智慧與汗水。
作為全球產業鏈的樞紐、一個人才的磁場,粵港澳大灣區需要大量的人才。中山大學副校長鄭躍在致辭中表示,在廣州、珠海、深圳三個校區都布局了人工智能學科和學院,聚集了許多學院和師生共同建設大人工智能學科群的教育和科技發展體系。
中山大學過去培養的學生有80%畢業以后留在了大灣區、留在了這里工作。為大灣區的科技創新輸送了人才以及前沿技術,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政產學研金服用”的有機融合發展。
推進“政產學研金服用”深度合作
科技創新需要“政產學研金服用”各界的共同努力,論壇上受邀嘉賓各自分享了對不同科技領域的專業洞見和獨到見解。
“當下灣區是中國產業互聯網發展最好的地區”,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席、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表示,世界強國無一不是科技強國,歷史軌跡也反復印證了科技的制高點即是國力的制高點這么一個鐵律。
當今世界,企業和企業的競爭、地區和地區的競爭、國家和國家的競爭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競爭、一個技術創新的競爭或者一個項目的競爭,而是以一個產業鏈集群方式的競爭。
他強調,大灣區發展新質生產力有三個賽道,一是發展制造業和10大類生產性服務業組成的“1+10”產業鏈集群,二是圍繞傳統產業的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升級,三是抓好生產性服務業這一培養新質生產力的土壤。
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推動者,金融企業可能也需要通過科技創新形成自己的新質生產力。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建設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洪章表示,“科技金融是金融行業的新質生產力,沒有科技金融自身的新質生產力的轉型和發展以及實現,就無從談起通過科技金融來支持科技創新。”
隨著科技金融的發展,將會為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科技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體系,也將引導更多的耐心資本、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黑科技、投硬科技,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產業以及金融的良性循環。
當然,無論是金融還是新質生產力,無外乎就是要數學建模、進行優化,優化要靠計算機實現。中山大學二級教授、粵港澳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主任姚正安在分享中強調,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重大的科技發現的發展往往與數學的發展進步息息相關。大灣區對于科技創新的重視,就是要從重視數學開始。
尤其是,人工智能已經掀起了對千行百業的賦能熱潮。對此,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陳俊龍表示,現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得非常迅猛,對于想要抓住這是發展機遇,其實有兩個關鍵部分:其中一個就是技術的突破,另外一個部分就是應用場景的拓展。未來的軟件是平臺式的、一鍵生成的,你只要說一句話,它全部給你規劃生成這種工作,這也是未來會慢慢走入的AI智能體的工作。
最后,廣汽集團執委會委員、廣汽研究院院長吳堅在演講中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前,廣汽集團深入落實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扎實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聚焦新能源、智能網聯、低空經濟立體出行、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重要技術領域,以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為目標,加快汽車行業的深度轉型升級。
此外,作為中國經濟最活躍、創新濃度最高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正以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文體科技等前沿領域為引擎,重塑產業新格局。活動現場還圍繞三大主題展開了圓桌對話。
作為此次“讀懂中國·灣區科技創新對話”論壇活動舉辦地,廣州·鵬瑞1號灣頌藝術中心是廣州城市級文化藝術地標,曾舉辦了一系列廣州高規格當代藝術展,包括復調國際當代藝術展、大型史詩國寶《盛世迎祥·西域獻禮圖》畫展及交響音樂會、《盛世仰止·宋元明清國寶書畫展》,以及文化原創榜(灣區)年度盛典等。以灣頌藝術中心為藝術紐帶,鵬瑞集團表示將在科學、藝術、文化、生態等領域繼續為城市發展作出貢獻。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王艷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