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靡朋友圈的九宮格露營照正在減少,但戶外消費市場并未冷卻——它正在經歷一場靜默轉型。根據最新消費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露營相關搜索量同比下降18%,而徒步、騎行等細分品類搜索量卻逆勢增長35%。這場看似退燒的市場變化背后,是消費者從跟風消費轉向理性選擇的必然過程。
轉向一:從"擺拍道具"到"實用裝備"的功能回歸
2023年熱銷的ins風帳篷、網紅露營燈等"拍照型"裝備銷量明顯下滑,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真實使用價值的產品。消費者開始關注帳篷的防水指數、睡袋的溫標參數等專業指標,某電商平臺數據顯示,標注了具體防水等級的帳篷銷量同比上漲42%。這種轉變反映出消費者更看重裝備在實際戶外環境中的表現,而非單純的顏值。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功能回歸并非簡單的"倒退",而是伴隨著材料技術的進步。比如新一代帳篷普遍采用石墨烯涂層,在保持輕量化的同時大幅提升耐用性,解決了傳統裝備"好看不好用"的痛點。
轉向二:從"全套購置"到"模塊化組合"的消費理性化
與三年前動輒上萬元的"入門套裝"相比,現在的消費者更傾向于按需購買。市場出現了明顯的"基礎裝備+專業配件"的消費模式:用戶會長期使用基礎帳篷、炊具,而根據每次出行特點租賃或單獨購買特殊裝備,如高海拔睡袋、專業登山杖等。
這種變化直接影響了零售業態。北京某戶外用品店店主表示:"現在顧客更愿意花時間了解每件裝備的具體用途,而不是直接購買套裝。"相應地,裝備租賃服務和二手交易平臺活躍度顯著提升,形成了更可持續的消費生態。
轉向三:從"打卡體驗"到"技能成長"的價值轉變
早期露營者最關心"去哪里拍好看",現在則更關注"如何安全過夜"。這種變化催生了戶外技能培訓市場的繁榮,北京某戶外俱樂部2024年開展的"野外生存基礎課"報名人數同比增長300%。相應地,內容平臺上"戶外知識"類內容的收藏量是"打卡攻略"的2.3倍。
這種轉變也反映在裝備選擇上。帶有教學功能的產品更受歡迎,比如某品牌推出的"智能搭建系統"帳篷,通過AR技術指導用戶正確搭建,其復購率是普通帳篷的1.8倍。消費者正在把戶外活動視為需要持續學習的技能,而非一次性體驗。
健康發展的新起點
當前的市場調整看似是"退燒",實則是戶外消費走向成熟的必經階段。那些靠營銷噱頭起家的品牌正在退出,而專注解決實際問題的產品獲得持續增長。對消費者而言,這意味著可以用更合理的價格獲得更真實的戶外體驗;對行業而言,則是時候告別流量泡沫,回歸"讓更多人安全享受戶外"的初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