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峰是一名初一年級的男生,內向自卑,不善言辭,和父母一起居住。
一天下午大課間,其班主任緊急聯系阿峰父母,說阿峰剛剛在英語課堂上劃傷手腕,邊哭邊大喊“我不活了”,然后沖向了教室的窗戶。同學們及時拉住了阿峰,英語老師立馬打電話告知班主任。班主任立即趕往教室,把阿峰帶到本樓層圖書角安慰勸說,阿峰情緒依舊很激動。
在咨詢室里,阿峰自述,父母關系緊張,經常因為他的教育問題而吵架。父親對他的管教方式很粗暴,不是打就是罵,他很恨父親,常常幻想父親出車禍去世。他都不記得自己上次笑是什么時候了,很長一段時間內感到情緒低落,做事也提不起興趣。入睡困難,早晨起來像沒睡覺一樣,覺得很疲憊。上課經常走神,聽不進去課。易激惹,被老師或家長稍微說幾句就很難受,忍不住流淚,常常偷著咬指甲、用頭撞桌子。在家有時候會莫名其妙地對媽媽發火,事后又覺得對不起媽媽,很自責。不清楚活著到底有什么意義,曾想過跳樓,又覺得這樣對不起媽媽而放棄了。
在與阿峰溝通的過程中,我發現他不停地摳手指甲,十指的指甲被撕咬得光禿禿的。說話聲音很小,與其胖大的身體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通過阿峰父母了解到,阿峰脾氣暴躁,在班上幾乎沒有朋友,沒有人愿意和他玩,朋友支持力量缺失。成績在班級中處于中下游,上課常因走神被老師批評,由此引發了緊張、焦慮、抑郁等多種負面情緒。
阿峰的父母平時忙于生意,阿峰的生活起居大多數時候由奶奶負責,一切生活事務都被奶奶包攬,他只負責好好學習。父母感覺對孩子有虧欠,在物質上溺愛孩子,又怕寵壞孩子,習慣用“好心卻不給好臉”的方式教育孩子,常常用別人家的孩子激勵阿峰,導致阿峰內向自卑、自我效能感低,認為家人不愛他。于是阿峰習慣地用退縮、逃避的方式應對困難,通過撕咬手指甲、用頭撞墻或桌子的方式緩解情緒和釋放壓力。
我幫阿峰慢慢平復情緒,等他身體放松下來,我肯定他的求助動機:“你愿意來這里,說明希望能解決問題,這很好。”幫助他穩定情緒,增強應對問題的信心。
我:你在用身體疼痛緩解心理上的壓抑和痛苦,是嗎?
阿峰默默點點頭。
我:這樣的想法和行為出現過幾次?
阿峰:不記得了,我難受時就會出現。
我:你依然有求生的愿望,能告訴我是什么嗎?
阿峰:我怕媽媽傷心。
我:還有嗎?
阿峰:我還沒登過泰山。
我:你有愛你的媽媽,還有想去看的風景,這些都是幫助你走出困境的力量。
阿峰:我覺得老師您很溫和,您和我說了這么久的話,我心情好多了。
我除了對阿峰進行心理干預外,還共情家長養育孩子的不容易,給予家長心理支持。我向阿峰父母提供親子溝通、情緒管理和青春期教育等方面的家庭指導,幫助構建家庭支持系統。
阿峰:我知道我在英語課堂上的表現是不對的,其實英語老師平時還是挺好的,但當時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我不是真的想輕生,我太難受了,于是就劃傷手腕,其實并沒有用力。
我:你很難受、很無助,所以你才用劃傷自己來緩解痛苦。雖然你知道這是不對的,但是你沒有找到更合適的辦法,你也很糾結。是這樣嗎?
阿峰:嗯。
我:記得上次你說心情特別不好的時候就會咬指甲或用頭撞墻,有沒有哪次不是這樣的?
阿峰:有。那天爸爸媽媽吵架了,我很難受,但又要去上課外興趣班,于是就離開了家。結果我發現到樓下后那種感受好像一下子就神奇般地減輕了。興趣班下課后,路過籃球場的時候,我看了一會兒別人打籃球,又吃了肯德基,回家發現爸爸媽媽已經不吵架了,心情放松了。
我:看來離開讓你感到難受的現場、吃美食、看球賽都能緩解情緒。你還有其他喜歡做的事情嗎?
阿峰:畫畫,聽音樂。
我在潛意識狀態下找到了阿峰的病理性記憶,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父親給他講解題目,可講了好幾番他還是一竅不通,父親就火冒三丈地罵他笨得就像頭豬一樣,還說他是一塊爛木頭。當時父親很生氣,他心里很害怕,身體微微發抖。我對阿峰的病理性記憶進行重組,他憤怒的情緒穩定了許多。
記憶重組干預兩個多月后,阿峰表示他已能控制情緒,即使偶爾被批評也不會當著大家的面哭。阿峰上課能集中注意力,偶爾還能主動回答問題,得到了好幾個老師的表揚,感覺作業也沒那么難了。父母反饋說阿峰情緒較平穩,學業態度有了正向的轉變,與同學的關系也變得融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