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報”
榆林在智能養殖領域持續發力,以數字生產、數字服務、數字監管為重點,引入先進技術和設備,推動畜牧業向智能化、高效化、綠色化轉型,為傳統畜牧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走進榆陽區常樂堡湖羊養殖基地,一幅現代化智能養殖的場景映入眼簾,撒料車沿著設定路線穿梭在羊圈之間,精準地為每一只羊投喂飼料;一旁的人工智能物聯網的傳感裝備如同忠誠的衛士,時刻監測著圈舍內的溫度、濕度、氨氣濃度,為科學養殖提供關鍵依據。
“借助物聯網環控技術,我們能實時掌握羊舍內的各項數據指標,為羊只營造舒適的生活環境。同時,應用智能穿戴設備,讓我們對每只羊的個體信息和生產狀態了如指掌,實現了精細化管理。”據養殖基地生產廠長張璞介紹,AI畜牧的核心在于智能化數據采集與分析,其帶來的效益十分顯著,與傳統養殖模式相比,上河湖羊廠的羊只生長速度提高了25%、繁殖率提升了10%、疾病發生率降低了35%。
張璞表示,后續打算引入紅外熱成像識別技術,精準識別羊只個體特征并分析其行為,同時對羊舍進行智能化升級,配備自動化飼喂、清潔、消毒系統,進一步提高養殖效率。此外,還將整合數據資源,搭建大數據平臺,深度挖掘分析數據,為養殖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在智能養殖方面,上河湖羊廠并非個案,榆林在畜牧獸醫智能化管理方面也邁出堅實步伐。目前,市級防疫物資、防疫人員、接種記錄等基本實現智慧管理,屠宰場無紙化進場和屠宰溯源系統逐步完善。
市畜牧獸醫局副局長姚小兵表示,去年榆林加快了科技智能生態轉型,大力發展農牧循環家庭適度規模養殖,畜禽養殖規模化率達到52.7%,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8.4%,規模場設施配套率為98.6%,榆林智慧畜牧平臺省內用戶已增至3.2萬戶。
在精準飼喂方面,AI畜牧發揮著關鍵作用。在清澗黑牛養殖場的國科TMR中央廚房管理室內,工人只需輕點按鈕,就能完成飼料的精準配比和投喂。依靠數據驅動和自動化管理,養殖場有效提升了清澗黑牛的肉質等級,縮短了出欄周期,降低了長期運營成本。初步估算,在飼喂環節可減少50%—70%的人工需求,飼料轉化率提高10%—20%,為規模化、高端化肉牛養殖開辟了可持續發展道路。
“智能養殖技術在黑牛養殖中的優化創新空間廣闊。”清澗萬頭黑牛智慧牧場場長劉國強說,未來將從基因編輯與自動化采集、區塊鏈溯源、機器人應用、智能決策系統升級等方面著手,融合多領域技術,朝著“精準化、低碳化、人性化”方向發展,進一步提升養殖效率、產品品質和可持續性,重構養殖商業模式,為產業創造更大價值。
AI畜牧作為一場技術驅動的行業革命,正在以智能設備和數據分析為核心,全面重塑畜牧業的生產管理模式。榆林的智能養殖實踐,不僅在各個養殖場落地生根、成效斐然,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與科學規劃。
據了解,今年榆林將加快畜牧產業數智化轉型升級,構建數字服務平臺,推進建設“1+12+N”的市縣企業數字化服務平臺,實現全市范圍內信息資源共享,并利用數字化平臺,引入智能化養殖設備,推動牧場智能化改造,實現精準養殖。同時,計劃借助大數據搭建動物疫病監測預警平臺,實時監控動物健康狀況,通過數據分析提前預判疫情風險,實現全流程防控,推動全市畜牧產業轉型升級。
記者 陳靜仁 慕榮
編輯 葉蕊 校對 秦學 責編 李治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