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
除了生日,它似乎
再沒機會被提及。
即便是在那立錐之地
也只有幾十秒。
剛夠唱完一支歌,
許一個黑影晃動的愿望,
便被笑意盈盈地吹熄,
一縷青煙升騰。
某天,或會被記掛起,
比如孩子書包拉鏈卡住,
那人在廚房抽屜翻了好久,
明明記得,卻找不到。
寫在后面:剛工作那會兒,住在西直門附近。有天晚上突然停電,聽說是線路故障,要花些時間才能修復。
下樓沿著商鋪走了許久,最后在一家五金店里找到了,白色的。家鄉風俗白事才點白蠟燭,但確實急用,還是買了。
點了不到半根,供電恢復,那包蠟燭扔進廚房抽屜,搬了幾次家后不見了。
這兩年,越來越少見到實體店賣蠟燭。
從前停電,一是保障春耕用電,暫停照明。現在電網逐步完善,發電供電水平提升,這種情況基本不存在了。二是小區電力設備故障,小時候常聽大人說的“打了鉛絲”,便是指保險絲熔斷,多因集中用電時功率不足而斷電。現在小區基礎設施較完善,物業和電力部門也都注意檢修,停電越來越少。
本用來照明的蠟燭,也漸漸失去了用途。
不過近幾年,還是買過幾回蠟燭,不是在五金店,是在蛋糕店。每回買生日蛋糕,有時會附送單支蠟燭,也可花錢買特型或特效的。
買完之后給家人過生日時,吃蛋糕前插上,唱唱歌,許個愿,壽星佬一吹了事。用過的蠟燭也不留起來下年重復用,有時會隨手丟到抽屜,有時便直接和用過生日帽、餐盤一起扔掉。
雖然不買了,但還是會遇到蠟燭,比如不少餐飲店會用蠟燭為飯菜或茶飲加熱,去過的燒烤店便常在放烤串的鐵盤下放一個圓鋁殼蠟燭,沒有煙塵,熱度也適中,確實是照明外的另一條出路。
還有一種是香薰蠟燭,有朋友出差作為伴手禮曾送我一個,裝在透明玻璃杯中,點燃后會有沁人的香氣。看說明書,適合在客廳、衛生間等處使用。
點過一兩回,味道確實獨特,留香也持久,只是擔心火災隱患,扔在了角落,有次不小心杯子碰裂,便直接丟掉了。
朋友聽后很心痛,“好貴的,破了你纏個膠帶嘛,留著和愛人吃飯、親密的時候,烘托氣氛啊。”
“你看我炒的醋溜白菜、煮的西紅柿疙瘩湯,哪個搭這個?再說了,黑燈瞎火,耽誤我看電視。”
“閨房之內,燈火搖曳,人影幢幢,多浪漫。”
“左邊床單,右面窗簾,我怕著了火光屁股跑出去,謝謝啊。”
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舊東西注定要被淘汰,即便人們為它安排了這樣那樣的新用途、新出路,但也難掩落幕結局。
不過,它們曾經為提供過的溫暖、光明和便利,仍將留在我們的記憶和各種紀錄中。
但愿我寫下的這些文字沒有瞎子點燈——白費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