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蛇口消息報》報道,備受矚目的深圳灣文化廣場將于今秋開館試運營。
2025年3月20日,深圳灣文化廣場與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法國國家家具檔案博物館簽訂戰(zhàn)略協(xié)議。3月25日,深圳灣文化廣場與英國倫敦設計博物館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為該博物館在亞太地區(qū)的首個戰(zhàn)略合作伙伴。一系列的簽約標志著深圳灣文化廣場的國際化戰(zhàn)略邁入新階段,通過強強聯(lián)合打通中西藝術資源脈絡,為城市文化‘走出去’與全球頂尖資源‘引進來’提供創(chuàng)新范式。
深圳灣文化廣場
深圳灣文化廣場坐落于深圳后海,是一座融合藝術展覽、設計教育與公共文化生活的綜合性地標。
項目由著名建筑設計師馬巖松領銜的MAD建筑事務所設計,整體標識系統(tǒng)特邀著名設計師原研哉領銜的原設計研究所操刀,占地5.1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達18.8萬平方米,以南北雙館為核心,通過景觀軸線串聯(lián)城市與海灣,形成開放的城市公共空間。
建筑群以“遠古與未來共生”為核心理念,以海邊原石為靈感,將現(xiàn)代化都市的蓬勃活力與海洋的永恒靜謐巧妙結合。攝云石、懸云石等8個石頭形狀的建筑,如同亙古不變的石群,相互倚靠,散落在繁華都市的中心。
從高空俯瞰,起伏的城市綠地和超現(xiàn)實的大地景觀在此交織,建筑群完全融入深圳灣城市與海灣的懷抱之中,仿佛盤坐在海邊稍作休息的巨人。
結構設計上,奧雅納團隊采用清水混凝土曲面薄殼技術,打造出國內最大規(guī)模的同類建筑體量。薄殼結構以受壓為主,既實現(xiàn)力與形的美學統(tǒng)一,又充分發(fā)揮混凝土的耐久性與環(huán)保優(yōu)勢。清水混凝土無需額外裝飾,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契合項目“藝術與科技融合”的初衷。這一創(chuàng)新技術重現(xiàn)了上世紀中葉薄殼建筑的風采,同時以現(xiàn)代工藝突破技術瓶頸,成為建筑史上的重要實踐。
深圳灣文化廣場配備了9大展廳,超5萬平方米的展陳空間,含757座多功能廳、330座學術報告廳、藝術藏品庫等。此外,設計師買手店與品牌集合店匯聚全球創(chuàng)意,為市民提供多元文化體驗,開拓眼界豐盈內心。
作為深圳對接世界的文化窗口,深圳灣文化廣場以“開放、品質、生長”為目標,打造設計與品質共生、設計與審美共棲、設計與創(chuàng)新共進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設計文化綜合體,建成全球設計文化交流互鑒的樞紐橋梁。
本文圖片:MAD、SAN、MIR、Proloo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