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內蒙古機場集團迎來重要時刻。當日11時,工作人員在包頭東河國際機場集中聯控中心(以下簡稱“集中聯控中心”)通過遠程控制臺,先后操作包頭機場4號登機橋和通遼機場7號登機橋,精準完成與飛機的全自動靠接。兩次全自動靠接均在一分鐘內完成,成功實現了全球首例多機場無人駕駛登機橋集中聯控。
內蒙古機場集團實現多機場無人駕駛登機橋集中聯控(內蒙古機場集團供圖)
當天,集中聯控中心共保障包頭機場和通遼機場的6座登機橋與18架次航班完成全自動靠接。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內蒙古機場集團無人駕駛登機橋集中聯控模式能夠實現多機場、多設備、超遠距離的無人駕駛登機橋集中聯控,在全球范圍內尚屬首次。本次成功試運行標志著無人駕駛登機橋運行模式進入新階段,有力推動了智慧機場建設。
向“多機場、多橋集控”邁進
對機場而言,無人駕駛登機橋集中聯控模式可有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該模式成功試運行前,民航業多采用本地單一機場管控無人駕駛登機橋模式,無法發揮集團化管控優勢。
2023年,內蒙古機場集團率先開展無人駕駛登機橋異地管控模式探索,并選取了呼倫貝爾機場的一座登機橋進行全自動駕駛異地管控測試。測試中,運行控制員在呼和浩特機場完成了對呼倫貝爾機場全自動駕駛登機橋的遠程控制。在這個過程中,信號傳輸距離超過2000公里,最低測試溫度達零下40攝氏度。測試結果證明,在超遠距離和超低溫條件下,內蒙古機場集團應用的相關技術依然具備L4級自動駕駛靠接能力,為后續開展集中聯控模式探索奠定了基礎。
此后,內蒙古機場集團進一步探索,希望能夠突破“一個控制臺控制一座自動駕駛登機橋”的限制,從“一對一”模式向“多機場、多橋集控”模式邁進。在此過程中,內蒙古機場集團創新搭建集約集聚平臺,通過人工智能、高精度傳感器和遠程通信技術,實現了一名運行控制員監控多個機場、多座全自動駕駛登機橋靠接飛機的目標。參與首批次集中聯控的機場包括包頭機場、通遼機場、呼倫貝爾機場和烏蘭浩特機場。
內蒙古機場集團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無人駕駛登機橋集中聯控模式采用的關鍵流程引導系統、運行任務調度分配方法等核心技術和沉浸式管控座艙等創新成果,顯著提高了機場的運行效率和安全水平。目前,相關技術已經在國內申請3項發明專利和1項實用新型專利,正在申請歐洲和中東等國家和地區專利。
近萬次測試成功率高達99.95%
安全是民航業的生命線。長期以來,中國民航高度重視航空安全,新技術應用必須以安全為根基。為確保無人駕駛登機橋集中聯控模式安全可靠,內蒙古機場集團以體系化思維進行安全管控。
在試運行前,內蒙古機場集團對103項風險管控措施進行整體評價和驗證,參與試運行的各機場從運行安全和變更管理等方面開展評估,登機橋操作、機務和地服等崗位工作人員也對相關風險點進行了仔細梳理,實現了分層級風險管控。
進入運行階段后,內蒙古機場集團全面優化各崗位流程,將工作做實做細。例如,在多任務、多機場機型確認方面,項目組設計了機務人員兩次輸入機號、遠程運行控制員再次復核的校驗方式,確保機型信息準確可靠。
新技術、新模式的順利應用,離不開工作人員的專業度。為提升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內蒙古機場集團采用“培訓+準入”“理論+實操”“觀摩+實習”等方式,大幅提升相關人員的專項能力。同時,內蒙古機場集團完善應急處置方案,制定遠程手動操作和本地操作措施,確保第一時間對突發故障進行快速響應和有效處置。
此外,為最大限度確保安全可靠性,項目組還對無人駕駛登機橋集中聯控項目開展了近萬次測試,包括模擬器測試、過夜真機測試、多任務調度壓力測試等,成功率高達99.95%。
從人才培養出發實現“1到無窮”的躍升
“從0到1”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在實現了無人駕駛登機橋領域的突破性創新后,內蒙古機場集團開始大力推動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希望在“從0到1”的基礎上實現“從1到無窮”的躍升。
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內蒙古機場集團從人才培養出發,目前已經培養了多名無人駕駛登機橋集中聯控星級培訓師和專家級遠程運行控制員,可為國內其他機場提供業務培訓和經驗借鑒。下一步,內蒙古機場集團計劃在集團內實現該保障模式的全覆蓋,同時積極尋求合作伙伴,實現技術標準和運營經驗的輸出。
新技術、新模式的應用給很多人的工作帶來了新變化,同時也讓不少人產生了“機器替代人力”的擔憂。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隨著民航運輸市場逐步恢復,內蒙古各支線機場航班量大幅增加。尤其是在運輸旺季,包括登機橋操作員在內的機場各崗位人員出現短缺,出現亟須用新技術、新模式解決保障人員不足的問題。
雖然短期內機器無法取代人工,但是面對科技的迅猛發展,內蒙古機場集團積極行動起來,提前布局員工轉型計劃。例如,在進入發展窗口期后,內蒙古機場集團一方面通過探索無人駕駛登機橋集中聯控模式,解決保障人員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將部分登機橋操作員轉至集中聯控調度、運行控制等新興崗位,為其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和更廣闊的職業前景。
內蒙古機場集團登機橋操作員孟思同告訴筆者:“登機橋操作對工作人員的要求很高。過去每次工作,我們都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以防操作失誤造成碰撞問題。現在,自動駕駛技術的操作精度非常高,既安全又高效,為靠接工作節約了大量時間。同時,在接觸新技術、新設備的過程中,我們也學習了很多新知識、新技能,更有信心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隨著無人駕駛登機橋集中聯控模式轉化應用,越來越多的機場和員工實現了雙贏。
長期以來,內蒙古機場集團始終以創新為第一動力,不斷增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鼓勵員工在創新創效上出謀劃策,全力向打造行業領先機場集團的目標邁進。未來,內蒙古機場集團將不斷勇攀高峰,將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為推動民航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民航報 通訊員任龍)
(本文刊載于中國民航報2025年4月9日8版)
《智慧民航》導刊每周三
與廣大讀者見面
讓我們一起
聚焦智慧民航建設熱點
擘畫全新未來
期待您的來稿!
投稿郵箱:icanews@163.com
編輯|李季威
校對|張 彤
審核|韓 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