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欲進一步揮舞關稅大棒恐嚇中國,中國選擇“奉陪到底!”
4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媒體上發布強硬聲明,若中國未能在4月8日撤回此前對美實施的34%報復性關稅,美國將從4月9日起對中國加征額外50%的關稅,并終止所有與中國的貿易談判。
4月8日,中國外交部做出回應“如果美方執意打關稅戰、貿易戰,中方必將奉陪到底”。4月9日,中國沒有撤回對美反制關稅,美國對華關稅也就再加50%,自此美國今年以來對華加稅104%。
4月9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消息,自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起,中方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再加征50%關稅,由此前對美對等反制關稅從34%提升到84%。
(圖源:路透社)
為何特朗普會如此揮舞關稅大棒,不僅僅是對中國還有美國口中自己的盟友?特朗普稱關稅將加速制造業回流,他表示“就業和工廠將會強勁復蘇?!?/p>
但是有專家對特朗普2018年的針對性關稅進行研究發現,關稅對制造業回流和就業崗位回流美國沒有產生很大影響。并且,這對制造商產生了負面影響,他們不得不為原材料支付更多費用,需求和產能也會減少。
而特朗普2.0時代如果將特朗普看做美國的“供應鏈鏈長”和招商局局長,特朗普干了哪些重大的“供應鏈招商”項目?而中國又在“供應鏈招商”做出了哪些行動?
一、美國“鏈長”特朗普——吸引供應鏈回流
4月5日,美國非營利組織RESHORINGINITIATIVE主席哈里·莫澤面對媒體表示,“由于企業將業務轉移到海外,美國在過去四五十年中失去了大約600萬個工作崗位?!?/strong>
而特朗普第二任期內正在吸引供應鏈回流。
(圖源:蓋蒂社)
1.特朗普第二任期“吸金”名單大揭秘
2025年3月24日,特朗普表示,美國政府已經確定的投資美國計劃已經達到4萬億美元。
2.制造業回流也不是那么容易
雖然特朗普瘋狂“吸金”并揮舞著關稅大棒來引導供應鏈回流美國,但是眾多專家表示“并不是那么容易”,美國制造業真正復蘇之前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克里斯·斯奈德表示,他認為關稅是制造業回流的“積極催化劑”,但預計短期內不會出現大規模項目回流美國。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森管理學院杰出教授克里斯托弗·唐表示,“美國還沒有準備好回流。我們沒有基礎設施,我們沒有足夠的工人,而且,我們需要研究有多少美國人愿意在工廠工作”。
202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芯片和信息系統法案》,為在全國范圍內建設和擴建工廠的企業提供財政援助和稅收抵免,這為半導體制造商提供了回流的動力。根據“回流倡議”的數據,計算機和電子產品行業是2024年宣布的回流就業崗位最多的行業。
“這些都是高科技、高端技術,而且自動化程度很高。他們不需要那么多工人,”唐說。
二、中國反擊戰!供應鏈“超級工程”浮出水面
“供應鏈招商”中國也在行動。
(圖源:新聞聯播截圖)
1.國家級平臺“鏈博會”
中國首創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
2024年11月30日,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鏈博會)在北京閉幕。這場被外媒稱為“供應鏈奧林匹克”的盛會,以210項合作協議、1520多億元簽約額的成績單震驚世界。更令人矚目的是,69個國家和地區的620家企業參展,境外參展商比例從首屆的26%飆升至32%,就連蘋果CEO庫克、特斯拉高管等“美國鏈長”也現身展臺。
借助鏈博會平臺中國展示了強大的供應鏈能力。
技術破局:伊利集團在展會上首次公開“從一株草到一杯奶”的全球供應鏈圖譜,其海外15個創新中心直擊種業、草業等“卡脖子”領域。而全球通關AI大模型、會‘說話’的3D透明屏等91項首發技術,讓中國從“代工者”向“規則制定者”躍遷。
生態重構:蘋果攜4家中國供應商高調參展,200家核心供應商中超80%在中國生產的數據,印證了“沒有中國伙伴就沒有蘋果”的產業鏈依賴。GE醫療更透露,其1000余家中國供應商已實現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突破。
風險防御:面對紅海危機導致的全球航運延誤,中遠集團與馬士基聯手展示繞行好望角的智能調度系統,將供應鏈中斷時間縮短40%。
2.中國供應鏈招商的“三把利器”
當特朗普政府以關稅逼迫制造業回流時,中國正以更隱秘的方式布局一盤大棋。據匯豐2023年報告,73%的外企計劃未來3年加大在華供應鏈投資,其中制造業企業占比高達74%。
而中國的撒手锏,正是三大顛覆性策略:
①鏈式招商:讓對手的盟友變成自己的伙伴
“果鏈”模式升級:浙江嘉善縣僅用1100畝土地,吸引光通信巨頭富通集團攜18家上下游企業集體落戶,打造全球最大光通信產業鏈。
汽車產業“換心術”:重慶通過引進整機廠承諾“本地化配套率90%”,吸引超千家零部件廠商聚集,2024年汽車產值突破6000億元。
生物醫藥“核聚變”: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以“研發智庫+智能制造+智慧醫療”生態,吸引全球十大藥企半數落戶,2024年產值激增35%。
②數字武器庫:AI讓供應鏈“未卜先知”?
京東物流“亞洲一號”智能倉通過300%分揀效率提升,直接對沖亞馬遜北美物流網的擴張。
全國一體化供應鏈大數據平臺投入1.2萬億元,將市場需求預測準確率提升至90%,企業庫存成本下降25%。
常州新能源“數字大腦”實時監控全球鋰礦價格波動,幫助寧德時代在2024年碳酸鋰價格暴跌中逆勢盈利。
③綠色籌碼:卡住歐美的“道德咽喉”
“光伏+農業”捆綁招商:內蒙古基碩科技在鏈博會上斬獲哈薩克斯坦10億元訂單,用光伏板下種牧草的模式破解西方“光伏損害生態”指控。
新能源汽車“碳稅盾牌”:比亞迪聯合華為打造的“電池-芯片-軟件”閉環,使單車碳足跡降低40%,直接規避歐盟碳關稅壁壘。
綠色金融暗戰: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基金,已為東南亞國家42個清潔能源項目提供低息貸款,換取關鍵礦產供應鏈優先權。
當美國用關稅筑墻,中國用鏈博會織網——這張覆蓋69國的‘供應鏈天網’,會否成為新時代的“數字絲綢之路”?
答案或許藏在第三屆鏈博會參展的企業之中。
參考資料:
- 1. Trump says tariffs will accelerate reshoring, but experts say it’s not that easy. CNBC
- 2. 210項、1520多億元……以“鏈”為媒共發展 數據透視第二屆鏈博會“成績單. 央視網
編寫:冰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