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女性視角做有溫度的汽車新聞
作者|老叮當
編輯 | 李昊飛
出品 | 華山論劍V(iauto-ilife)
當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大棒"在4月2日悍然落下時,全球汽車產業版圖正在發生劇烈震顫。25%的進口汽車關稅疊加此前對華54%的復合稅率,猶如一場經濟“核爆”,將奔馳、豐田等跨國巨頭的北美戰略炸得粉碎。
而4月9日宣布的104%對華追加關稅,更是將這場貿易戰推向史無前例的烈度, 貿易體系驟然陷入“冰河期”。
連鎖反應已經出現。連日來,中方11箭齊發,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商務部、海關總署接連發布多項對美反制措施,包括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起訴美方相關做法、將多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對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暫停6家美企輸華資質等。
這也成為自上世紀(參數丨圖片)30年代以來,全球范圍內最惡劣的貿易戰,不僅極大破壞了世界貿易體系和全球供應鏈,全球經濟秩序也面臨重構。
而對于生而全球的汽車行業而言,受到的破壞性影響會更大,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全球汽車業進行重新洗牌。
1
中國汽車產業無法幸免,
如何從"做大"到"做強"?
盡管歐美市場一直是中國車企的“星辰大海”,但直至目前,中國對美整車出口占比不足2%,遠低于德國(20%)、日本(35%)和韓國(40%)。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汽車產業并不是首當其沖的受害者,但作為全球化的一環,其受到的影響也不可小覷。
因此周一開盤后,A股汽車整車及零部件板塊暴跌,比亞迪、長安汽車、長城汽車等龍頭企業跌停,港股新能源車企如小鵬、理想、蔚來等車企也出現大跌,當然,美股市場入特斯拉、福特、通用等跌幅也逼近3%-7%。
最受傷的還是對美國市場依賴較重的歐美和日韓車企。對此,捷豹路虎、奧迪已經宣布暫停向美國出口英國制造的汽車一個月,并探討如何減輕關稅對成本的影響;法拉利宣布部分車型漲價10%;Stellantis宣布暫時解雇900名美國員工。
其次,股價帶來的連鎖反應,其實是投資者的資產縮水,這將直接消費者的購買熱情,有機構預測,關稅大戰將影響到國內GDP增速5%目標中的至少0.6-1個百分點。
第三,在出口方面,盡管中國車企對美國的整車出口量不大,但考慮到中國對美出口汽車零部件占出口總額13.5%,涵蓋電池管理系統、電機控制器等高附加值產品。一旦關稅疊加美國對關鍵零部件的梯次加稅,勢必將導致供應鏈價格紊亂,繼而削弱中國企業的成本優勢。
關稅大棒砸下后,寧德時代、均勝電子等零部件龍頭市值大幅蒸發,墨西哥變速箱、德國傳感器與中國電機的組合式供應網絡被關稅壁壘割裂,跨國車企被迫啟動供應鏈重組。
總體而言,美國關稅政策對中國汽車股價的沖擊主要體現在零部件板塊,但中國車企通過技術優勢、供應鏈韌性及市場多元化策略,依然能展現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特別是寧德時代CTP電池、華為ADS智駕等關鍵技術,正使中國從"供應鏈依附者"轉變為"標準制定者"。正如商務部發言人所說:"美方關稅大棒揮向的是全球產業鏈,但中國汽車業早已不是30年前‘市場換技術’的追隨者。"
未來,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的重構將更依賴創新與開放合作,而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領先地位或將成為破局關鍵。同時,需要進一步在車規級芯片、線控底盤等"卡脖子"領域實現突破。
這是國運之戰。既然是國運之戰,那么,就只能押注中國國運,自立自強,別無他路。
2
全球貿易戰局勢下,
中國品牌應從"價格戰"到"價值戰"
如何應對這場關稅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成為了全球汽車企業當前最緊要的事情,既要抵御短期的貿易沖擊,更要謀劃長期的破局之道。
在市場全球化的大勢所趨下,美國市場對中國車企關上大門已成定局,這勢必將影響中國車企的海外布局,那么車企就需要重新審視業務格局——首先是對內,加大智能化和電動化的投入以持續激活內地市場;其實是對外,考慮美國對全球無差別的貿易攻擊,全球局勢并不穩定,所以出口的步子不要太大,可以通過墨西哥、巴西等新興市場側面擴大出口版圖。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50%的國內市場仍是“壓艙石”,在合資車企被關稅貿易影響的大背景下,長安、吉利等企業正通過智能化升級激活下沉市場,蔚來“換電聯盟”、小鵬“AI智駕”、華為的鴻蒙座艙等差異化競爭元素也將持續釋放消費潛力。
其次,零和博弈下,“全產業鏈本土化”既不經濟也不現實,為了最大成大程度保障供應鏈的穩定性,中國車企需構建更具彈性的全球網絡,區域化生產+多元化采購成為必選項。現代汽車在美投資210億美元建廠、本田與豐田聯合開發北美電池供應鏈,均為中國提供鏡鑒。
以此為參照,中國企業可依托RCEP與“一帶一路”,在東南亞布局電池材料基地,在歐洲設立研發中心,形成“東方研發、全球制造”的新生態。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供應鏈受挫嚴重,反內卷越發勢在必行。
在3月29日的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工信部、發改委、國資委三部委相關人士就接連發聲,直指當前汽車行業內卷嚴重,增收不增利現象突出,產業結構不合理,閑置產能退出的機制有待完善。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直言:“將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眹野l展改革委副主任鄭備指出,發改委將健全退出機制,引導資源向高效企業集中。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茍坪則要求央企帶頭摒棄低水平競爭,轉向技術、品質和服務比拼。
在這背后,是包括無序價格戰在內的各種內卷問題,已經嚴重影響產業的健康發展。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汽車行業利潤同比下滑8%,利潤率僅為4.3%,遠低于全國工業企業平均水平;超八成汽車經銷商遭遇價格倒掛,六成倒掛幅度超過15%。
可以預見,政府干預下,內卷的情況將得到有效的控制。
結語
所有不能殺死我們的關稅"大棒",終將讓中國汽車業長出更堅硬的"鎧甲"。
回望汽車工業史,每一次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都催生了新的產業王者:1981年,日本車企在美“自愿出口限制”下被迫轉型,反而催生了精益生產革命;2008年金融危機后,現代汽車借勢成為全球TOP5;2009年,德國汽車業在金融危機后通過“工業4.0”實現涅槃重生。
今天,104%的關稅壁壘,正在倒逼中國汽車業完成從"規模神話"到"質量革命"的驚險一躍——關稅戰短期是壓力,長期卻是產業進化的催化劑。
在國運的十字路口,中國汽車需要的不是悲情,而是鳳凰涅槃的勇氣。畢竟,大國的產業崛起,從來都是在危機中完成的成人禮。而中國汽車,正以“技術普惠”與“合作共贏”為筆墨,在其中書寫濃墨重彩的一頁。
雷軍不應繼續沉默:營銷可以很酷,安全必須務實
從技術信徒到制定規則,仰望U7重新定義科技豪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