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濟大學獲批設立國家老年大學同濟大學分校,標志著學校在融入國家全民終身學習服務體系、推進國家老年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
自1999年成立以來,同濟老年大學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在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和各部門大力支持下,遵循老年教育辦學規律,傳承同濟精神,充分利用同濟大學雄厚的教學資源、專業優勢和百年積淀下來的成功經驗,科學規劃,逐漸形成了具有同濟特色的辦學模式和發展路徑。
目前,同濟老年大學依靠老年活動中心,設有同濟新村、政立路、滬西3個教學區,常年開設健康教育、藝術修養、文化素養、實用技能、體育健身等門類課程,每學期課程近30門、班級近70個,招收學員人數約1500人次。
同濟老年大學始終重視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推進老年教育研究。建校25年來,同濟老年大學建設了一支業務水平高、工作態度認真、教學方法科學有效、具有奉獻精神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并逐漸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課程體系。經過多年努力,學校涌現出一批特色品牌課程,其中“數碼攝影基礎”課程先后被評為上海老年大學教育聯盟特色課程、中國老年大學協會高校工作委員會課程評選一等獎和教材評選二等獎、上海市老年教育協會百門精品課程。“手機攝影及后期制作”“二胡提高”課程分別在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組辦公室和上海市老年教育課程研究與評估指導中心組織的2022年、2023年度品牌課程評選中榮獲“特色課程”。同濟老年大學工作人員在扎實的工作基礎之上,深耕老年教育理論研究,研究課題“高校在老年教育中的責任擔當”獲得2017-2018年度上海市老年教育理論研究項目三等獎,研究課題“高校老年大學直播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獲得2021-2022年度上海市老年教育研究成果一等獎。
此外,同濟老年大學組建了13個老年教育學習型團隊,包含老年大學、老年藝術團、老年興趣組、老年俱樂部、協會等各類老年活動團體在內的老年文化工作網絡,組織參加全市、全國的相關交流、比賽。多個團隊分別在歷屆上海市老年教育藝術節、上海市九九重陽節系列活動、全國老年大學文藝匯演等活動中斬獲多項榮譽。
近年來,同濟老年大學積極推進數智化、綠色化、融合化“三化”建設并初見成效。自2018年起,同濟老年大學在信息化辦公室、財務處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實現信息互聯互通,“老年大學信息管理系統”“老年大學課程報名系統”“老年大學手機端報名系統”應運而生,率先實現線上開具電子發票功能,并在老年教育的數據統計、數據歸類、信息匯總、上傳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學員了解課程、報名付費、個人信息維護等提供了便利。
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濟老年大學將繼續堅持國家老年大學“德學康樂為”的辦學宗旨,充分發揮自身辦學優勢,不斷豐富老年教育的形式與內容,積極探索數字賦能老年教育新途徑,借助國家老年大學在教學資源、學習平臺等方面的支持,強化思想引領,深化服務內涵,創新工作機制,不斷推動新時代老年大學高質量發展。據2022年11月17日教育部網站的消息,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部署要求,經中央編委批準,教育部黨組研究決定,國家開放大學加掛國家老年大學牌子。
2023年3月3日,國家老年大學正式掛牌成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