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10點 50 分,隨著乘坐海航 HU7263航班由重慶飛往福州、國航CA1450航班由重慶飛往北京的旅客開始登機,標志著歷時4年多建設的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正式投用。至此,重慶江北機場形成了“3座航站樓+1座衛星廳+4條跑道”的運行格局,將滿足終端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20萬噸、飛機起降量58萬架次的運行保障需要,為提高重慶江北機場區位門戶復合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承載力注入了新動力。
投用當日,T3B航站樓共計安排了25個架次的航班,全面開放自助辦票和行李托運、刷身份證過安檢、掃臉登機、無線充電以及休閑躺椅等各項新增設施設備。此外,T3A航站樓軌道交通10號線出口層新增的值機安檢區也于同步啟用,可實現手續通辦,進一步便利旅客出行。
旅客在T3B航站樓搭乘電梯準備前往登機口
記者在現場看到,重慶江北機場工作人員為旅客發放了紀念登機牌,2個先發航班的300余名旅客在辦理完值機和安檢手續后,陸續乘坐捷運“小火車”抵達T3B航站樓候機。為方便早到旅客用餐購物,航站樓內20余商店也在當天開門迎客。
旅客正在登機
T3B航站樓作為“衛星廳”,與T3A航站樓通過2.36公里的旅客捷運系統連接。登機口為“J”“K”“L”“M”的旅客,需在通過安檢后搭乘捷運“小火車”前往T3B航站樓登機,車程僅需3分鐘。該旅客捷運系統采用定制型跨座式單軌系統,是全球機場首個采用全自動無人駕駛跨座式單軌交通制式的捷運系統,可根據航班量實現自動靈活編組運行。所有在重慶江北機場T3B航站樓乘機的旅客,辦理登機牌、行李托運及提取、安全檢查均在T3A航站樓內完成。
搭乘捷運“小火車”的旅客
T3B航站樓總建筑面積36.3萬平方米,與T3A航站樓一體化運營。平面呈“X”構型,采用中央大廳和4條指廊布局,旅客從中央大廳到達最遠端登機口的步行距離不超過500米,平均步行時間不超過8分鐘,到各登機口平均用時約5分鐘。T3B航站樓內的自助行李托運柜臺、自助安檢驗證閘機、自助登機閘機等智能化設施設備,可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出行體驗。
旅客正在排隊安檢(本文圖片均由重慶機場集團提供)
T3B航站樓在人文建設方面也頗具重慶特色。航站樓的設計融合了重慶建筑風格和地理特點,室內景觀以“重山重水重慶城”“雄奇巴渝”“鳳凰渝飛”三位一體文化藝術主題,將都市風貌、三峽風光、歷史文化、城市精神等與航站樓建筑深度融合,展現了重慶歷史文化底蘊和長江三峽壯美景色。52米水墨長卷《峽江千里圖》,以長江三峽為創作主題,西起四川宜賓,東至湖北宜昌,運用中國畫傳統表現手法,展現長江三峽雄奇壯麗的山水之景。懸吊在T3B航站樓中央區上方的大型藝術雕塑“火鳳渝飛”,造型靈感源自重慶豐都縣出土的國家級文物“巴渝神鳥”,融入重慶市花山茶花與航空渦輪葉片元素,匯聚成鳳凰翱翔之姿,呈現出巴渝雄魂的壯美力量。航站樓南北兩側,分別以“山城”“江城”為主題打造下沉式庭院,既是旅客露天休憩舒適之所,也是重慶城市形象展示之窗。
此外,與T3B航站樓一起投用的還有率先在民航領域建設與實體機場一一映射、動態真實的數字孿生機場。通過高精度三維建模,將航站樓、跑道、航空器等機場生產保障要素數字化,構建出與實體機場一一對應的孿生世界。
T3B航站樓投用后,重慶江北機場航站樓面積將超過百萬平方米,東西兩組近距跑道將構建起以T3航站樓為中心,“近起遠落”“雙起雙落”混合運行模式,可進一步提高重慶江北機場的保障資源、保障能力和運行效率,為重慶高質量建設國際航空門戶樞紐奠定堅實基礎,有力提高重慶互聯互通水平,助力重慶打造輻射西部、服務全國、鏈接全球的交通樞紐、物流樞紐、產業鏈樞紐,更好地服務新時代內陸開放。
T3B航站樓及第四跑道建設工程,是重慶市、民航局“十四五”時期重點建設項目,對重慶加快區位門戶復合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助推新時代內陸開放,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民航報 見習記者蒲婉瑩)
編輯|李季威
校對|張 彤
審核|韓 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