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刊文聲稱,庫爾斯克地區一系列關鍵戰斗顯示,朝鮮軍隊迅速改良曾被認為過時的戰術,以契合烏克蘭復雜多變的戰場態勢,已然成為烏方棘手的強勁對手。
戰斗初期,朝鮮士兵以大規模集群作戰形式投入戰斗,缺乏炮兵、無人機或裝甲裝備的有效支援,這種作戰方式使得他們極易暴露于烏克蘭防御部隊火力之下,成為易攻之目標。
不過,到今年2月,局勢出現了顯著變化。朝鮮士兵憑借自身龐大的兵力規模、過硬的身體素質以及在槍林彈雨中勇往直前的無畏勇氣,再結合戰術思維的靈活轉變 —— 采用小股部隊作戰模式,同時借助俄羅斯武器庫中種類豐富的武器,從精準制導炸彈到火炮,再到攻擊無人機,作戰效能大幅提升。此外,他們與俄羅斯軍隊的協同配合也更為默契流暢。
烏克蘭第225團的上尉奧列格·希里亞耶夫評價道:“他們付出了巨大犧牲,但這些戰斗經歷無疑轉化為寶貴的實戰經驗。”
據文章披露,去年12月,約1.2萬名朝鮮士兵被派往庫爾斯克地區。彼時,俄羅斯軍隊正試圖在此地驅逐烏克蘭武裝力量。初上戰場的朝鮮士兵展現出強烈的理想信念與體能優勢,但戰術運用尚顯青澀。烏克蘭無人機記錄的畫面顯示,在寒冬時節,這些士兵缺乏炮火掩護與裝甲支持,仍以大部隊形式在荒原上艱難行軍。即便戰友身處險境,甚至不幸傷亡,他們依舊堅定地向前突進。進攻遇阻后,他們會暫且后撤,重新集結力量,隨即再度發起攻勢。
一位曾與朝鮮士兵交手的烏克蘭特種部隊士兵回憶:“那場景仿佛回到了二戰時期,他們一個勁兒地往前沖,口中呼喊著朝鮮語向我們撲來。”然而,朝鮮士兵展現出了極強的戰場適應力。
文章特別指出,朝鮮士兵對戰術的快速調整堪稱亮點,尤其是在應對無人機威脅方面。無人機初次登場時,朝鮮士兵起初未能充分意識到其殺傷力,但很快便摸索出一系列躲避乃至摧毀無人機的有效戰術。比如,他們學會從側翼迂回包抄敵人,發起協同攻擊時,一方正面佯攻,另一方則趁勢從后方突襲,同時還將兵力分散為更小規模的作戰小組以提高靈活性。曾與朝鮮士兵交戰過的特種部隊士兵科特表示:“他們在直面現代戰爭的洗禮中迅速成長。”
在經歷初期慘重損失后,今年1月初,朝鮮軍隊暫時從戰場撤離,但大約一個月后又重返戰場。自那時起,烏克蘭士兵和軍事分析人士一致認為,朝鮮士兵憑借與俄軍的緊密協同、精妙的戰術運用以及出色的身體素質,已然成為戰場上不可小覷的重要力量。正如希里亞耶夫所強調的:“在高強度火力環境下,無人機讓步兵生存環境愈發兇險,而朝鮮士兵無畏沖鋒的勇氣成為關鍵優勢。在庫爾斯克地區,他們出色地完成了作戰任務。”希里亞耶夫甚至認為,朝鮮士兵在某些方面對生命價值的“超脫”程度,甚至超越了俄羅斯士兵。
此前,韓國情報機構透露,朝鮮向俄羅斯增派了新一批士兵,人數不少于3000人。英國情報部門的數據則為這場戰斗的殘酷性提供了新的注腳:截至今年3月,朝鮮軍隊在庫爾斯克地區對烏克蘭軍隊的軍事行動中傷亡人數超過5000人,其中約三分之一為戰斗減員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