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減災和救援博覽會繼續與全國防災減災宣傳周同步展開,將于5月13日至15日舉行。
潘晟 攝
4月9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局長馬堅泓介紹了長三角一體化應急管理協同發展階段成果及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減災和救援博覽會籌辦情況。
一張網、一盤棋、一體化、一把尺
馬堅泓表示,長三角應急管理專題合作機制建立6年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應急管理廳(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以國家重大戰略為牽引,以推進區域應急治理現代化為目標,積極探索區域應急協同制度創新和工作聯動路徑模式,推動長三角一體化應急管理協同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概括起來,主要是持續深化“四個協同”,奮力實現“四個一”。
一是持續深化防控監管協同,織密跨區域安全防控“一張網”。在自然災害防控方面,進一步深化長三角地區自然災害聯防聯控機制應用,著力提升太湖流域洪水與水量調度體系預調預泄能力,強化森林防滅火跨區域聯合指揮、資源共享和應急響應,深化長三角地震監測站網一體化和震災風險防治協同,系統提升區域復合型災害及次生災害的協同處置效能。在安全生產防控方面,三省一市公安、交通、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等部門加強危險貨物道路運輸聯防聯控,助力優化危化品行業營商環境。持續完善長三角區域安全生產執法聯動機制,聯合打擊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圍繞進口博覽會等重大活動,簽訂長三角三省一市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聯動備忘錄,加強聯合執法檢查,暢通監管信息共享,提升區域安全保障能力。
二是持續深化應對處置協同,統籌跨區域應急聯動“一盤棋”。通過構建完善跨部門、多層級信息共享機制,深化一體化聯動措施,全面提升重大區域性突發事件中的指揮調度、救援響應等全階段協同處置效能。進一步深化區域應急管理數字化協作,圍繞生產安全事故指揮聯合調度、雨雪冰凍災害應對、危險化學品風險監測預警等關鍵領域,構建智能化協同會商平臺,為跨區域應急聯動提供有力技術支撐。進一步研究完善長三角重大突發事件聯合應急預案,組織涵蓋重大活動安全保障、防汛防臺、水陸救援等科目的跨區域應急演練。
“特別是去年5月10日,國家‘應急使命·2024’超強臺風防范和特大洪澇災害聯合救援演習在浙江舉辦,進一步提升了區域應急指揮協同和聯合救援處置能力。同時,進一步優化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應急指揮平臺,加強青浦—吳江—嘉善、宜興—長興—廣德、嘉定—昆山—太倉等省際毗鄰區域應急聯動響應。”馬堅泓指出。
三是持續深化資源力量協同,實現跨區域應急保障“一體化”。目前,聯合簽訂了《長三角區域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伍聯勤聯防聯動聯戰合作協議》,完成了上海國家級危險化學品重大事故防控技術支撐基地、江蘇沿江(江陰)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安徽應對自然災害搶險救援基地等建設,建立了以上海龍華機場、浙江建德千島湖通用機場等為代表的區域直升機航空應急救援保障基地群,形成國家級應急救援基地聯動和航空應急救援力量跨省(市)增援調度網絡。持續提升區域應急物資儲備效能和協同保障效率,推動解決區域應急救援優先通行、災害事故救援補償以及跨區域應急力量調度等瓶頸問題。建立長三角應急管理專家組,指導組建長三角安全發展應急管理研究聯盟,舉辦長三角地區應急管理系統年輕干部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推動區域應急管理人才高地建設和學研能力再上新臺階。
四是持續深化政策制度協同,探索跨區域規范標準“一把尺”。持續健全和完善應急管理專題合作工作制度,協同謀劃制定長三角區域應急管理政策、標準建設規劃和目標。累計推動落實應急管理重點合作事項40余項,發布區域性制度標準近20項,涵蓋安全生產、自然災害防治、應急救援等應急管理各領域,有力形成長三角應急管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的工作態勢。推動跨區域安全生產執法清單互認和結果互認,實施區域安全生產信用聯合激勵懲戒合作,對齊案件處理和監管服務“手勢”,合力消除省際間“看不見的行政壁壘”,對標國際一流,助力優化長三角區域營商環境。
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功能培育
馬堅泓介紹,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減災和救援博覽會將以“高水平安全服務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于5月13日至15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本屆博覽會將更加突出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功能培育,全面展示長三角應急管理專題合作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成果,加速推進安全應急產業融合發展和轉型升級,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應急的濃厚氛圍。預計將有約500余家國內外展商參展,專業觀眾預計將有望超過10萬人次。
一是促進供需對接,激活產業動能。本屆博覽會將首次推出需求(采購)信息發布平臺,通過“展前精準匹配—展中合作對接—展后項目落地”模式,帶動安全應急產業鏈集聚,提升博覽會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三省一市應急管理廳(局)將聚焦韌性安全城市建設、防汛排澇應急響應、危險化學品安全救援、礦山安全預警與處理等場景,集中發布需求信息。中國紅十字會、中國安能、中國石化上海公司、上海長三角安全應急產業促進中心等單位也將分別開設專場發布實戰需求。博覽會期間,還將組建長三角航空應急救援產業聯盟,拓展安全巡檢、防災減災、應急救援、航空醫療救援、城市治理等應急救援場景應用,推動安全應急產業發展。
二是加強全鏈展示,深化科技賦能。本屆博覽會將全面展現科技賦能應急管理的創新生態,一批應急管理重點實驗室將集中亮相,還將展示長三角地區在應急科技創新方面的技術產品和創新案例,展現應急管理新質戰斗力。例如,計算機視覺技術、機器學習、大語言模型、智能裝備等一批央國企科技成果將集中展示;宇樹科技、大疆等前沿技術行業頭部企業將帶來AI機器人、無人機救援集群等前沿技術;蜜度、聯合飛機等獨角獸企業將帶來智慧應急執法解決方案、無人機組合方案等突破性科技成果。此外,博覽會創新設立了航空應急救援、水域應急救援2個專區,涵蓋通航裝備、無人機、水上救援機器人、水域監測預警系統等100余項尖端技術和成果,實現智能科技融入安全應急的全鏈條全維度展示。
三是激發創新活力,助力高質量發展。本屆博覽會將進一步激發市場創新活力,博覽會同期,相關單位和市場主體將圍繞應急管理、防災減災、安全生產工作重點,舉辦“改革創新安全治理模式,賦能基層韌性能力提升”“科技賦能有限空間應急裝備,助力提升本質安全水平”“以高質量教育培訓,提升智慧應急管理能力”等近70場主題活動、技術路演和成果發布,推動區域應急管理高質量發展。在安全應急文化推廣方面,衛生、消防、氣象、地震、總工會、紅十字會等部門將面向公眾開放VR地震逃生、高層火災避險、醫療急救等10余個沉浸式打卡體驗活動,并將同步上線“公益科普直播探展”“健康大講堂”等公益活動,推動提升全民安全素養與自救互救能力。
記者 潘晟
編輯 潘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