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中午12:01,美國海關系統的稅率表跳出一串刺眼數字——中國輸美商品關稅從34%飆升至104%。
這意味著,一件價值100美元的中國襯衫,僅關稅成本就高達104美元,美國消費者最終要支付204美元才能買到。
這場被《華爾街日報》稱為“21世紀最瘋狂關稅戰”的博弈,不僅讓中美貿易瀕臨“死刑”,更撕開了全球產業鏈的血色傷口。而更令人唏噓的是,越南、韓國等中國鄰國竟在關鍵時刻“背后捅刀”,試圖用中國制造的鮮血換取美國關稅豁免的“免死金牌”。
時針撥回72小時前,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咆哮:“中國必須跪著打電話求饒!”
他要求中國在4月8日前撤銷34%的對美反制關稅,否則將啟動“終極懲罰”。但中國商務部用一份白皮書《關于中美經貿關系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狠狠打臉——34%反制關稅如期生效,稀土出口管制同步啟動,甚至暫停了芬太尼合作談判。
這種“以牙還牙”的強硬,讓美國企業瞬間陷入恐慌:特斯拉上海工廠緊急暫停對美零部件出口,蘋果庫克連夜飛往華盛頓游說,沃爾瑪貨架上的中國商品被搶購一空……
當特朗普揮舞“104%屠刀”時,他或許忘了美國消費者才是最大輸家。
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測算,75%的關稅成本將轉嫁給普通家庭。以芝加哥超市為例,中國產冰箱從799美元飆升至1620美元,底層民眾不得不放棄新鮮蔬菜改買罐頭。
更諷刺的是,美國制造業并未因此受益——由于依賴中國稀土和鋰電池,福特電動皮卡生產線可能會被迫停工,特斯拉得州工廠的機器人因缺少中國傳感器會集體“罷工”。
比美國關稅更寒心的,是越南韓國的“背后冷箭”。就在中國宣布反制措施的當晚,越南工貿部突然對中國合金鋼加征37.13%反傾銷稅,韓國也對造船用厚板征稅38%。這兩個國家去年分別從中國進口了1273萬噸和819萬噸鋼材,占中國出口總量的12%和7.4%。
“這不是貿易戰,而是政治投名狀。”
河內大學教授阮文雄一針見血:越南對美出口占GDP的30%,美國只需威脅加征46%關稅,越南就慌忙提出“零關稅換豁免”的屈辱方案;而韓國為保全三星、現代在美利益,甚至附和特朗普炒作臺海議題。
更荒誕的劇本在柬埔寨上演。
這個與中國年貿易額151億美元(超過美柬130億)的國家,為躲避美國49%的懲罰性關稅,竟將美國豬牛肉關稅從35%驟降至5%。金邊市場的商販苦笑道:“我們也不想得罪中國,但美國威脅要斷掉成衣訂單——那可是全國80%人的飯碗??!”
歐盟的“膝蓋軟”則暴露了西方的分裂。
4月7日,歐盟高調宣布要用25%關稅反擊美國,覆蓋280億美元商品。但短短48小時后,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突然改口稱“愿對美國工業品零關稅”,外長博雷利更拋出“中美打架歐盟遭殃”的謬論。這種首鼠兩端,連《金融時報》都看不下去:“歐盟正在用綏靖政策喂養特朗普這頭怪獸,卻忘了1938年的慕尼黑協議是什么下場?!?/p>
中國的反擊卻讓世界看到另一種可能。
當美國企圖用104%關稅“絞殺”中國制造時,商務部悄然啟動“全球貿易伙伴擴容計劃”:對東盟出口增速提升至18%,中歐班列單日開行量突破50列,甚至與巴西簽下300萬噸鋼材采購協議。更致命的是稀土牌——中國掌握全球90%的加工能力,美國洛馬公司F-35生產線因缺少釹鐵硼磁體被迫減產,五角大樓庫存僅夠維持3個月。
諾貝爾經濟學家克魯格曼的評價堪稱精準:“特朗普以為在展示力量,實際在表演愚蠢?!?br/>美國3月CPI已飆升至6.8%,30個州爆發反關稅游行,連共和黨大金主科赫集團都公開倒戈:“這場自殺式關稅戰必須停止!” 而中國一季度外貿數據給了最響亮的回應:對“一帶一路”國家貿易額增長11.3%,新能源汽車出口暴漲58%,甚至美國企業通過墨西哥轉口的中國商品激增240%——所謂“脫鉤”成了國際笑話。
今夜,深圳鹽田港依舊燈火通明,艘滿載光伏板的巨輪正駛向鹿特丹,船身上“中國制造”的標識在月光下熠熠生輝。這場關稅戰或許印證了《人民日報》那句論斷:“天塌不下來?!碑斕乩势者€在幻想用104%關稅逼中國下跪時,歷史早已寫下注腳——1950年代美國對蘇聯全面禁運,結果催生了加加林太空首航;1980年代日本汽車遭300%關稅,反而讓豐田成為全球霸主。
今夜,輪到中國定義規則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