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在積極應對特朗普高關稅影響的同時,也當不忘繼續放眼世界。
▲資料圖:特朗普的關稅大棒令全球出口企業都面臨壓力。圖/新華社
文| 劉遠舉
特朗普關稅,靴子已落地,但塵埃乍起。
隨著美國當地時間4月9日凌晨零點到來,被美國特朗普政府稱之為“對等關稅”的貿易政策,已經生效。全球貿易將何去何從,全球經濟會否因此被拖入泥潭,令人擔憂。
據央視新聞報道,4月9日下午,在中國外交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美國對華征收104%關稅進行提問時,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中國人民的正當發展權利不容剝奪,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不容侵犯。我們將繼續采取堅決有力的措施,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
4月2日,美國特朗普政府宣布,對所有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征收至少10%的關稅,并對所謂的貿易失衡最嚴重的國家施加更高的稅率。其中,中國將面臨34%的關稅,歐盟的稅率為20%,越南則被征收高達46%的關稅。此舉不僅令全球市場隨即陷入劇烈動蕩,也招致了美國國內民眾的大規模抗議。
對此,中國政府宣布了一系列反制措施。特朗普則隨后表示,如中國不取消報復性關稅,美國將對中國產品征收額外50%關稅。這意味著,美方對我加征的關稅將累積高達104%。
4月8日,中國商務部也進一步表示,如果美方升級關稅措施落地,中方將堅決反對并稱將采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
累積加征高達104%的關稅,無疑是一個刷新了歷史紀錄的數字,美方此舉也被外界視為特朗普任內對華貿易政策的“最激進升級”。這項前所未有的加稅措施,后續將如何落實仍待觀察,但其對中國企業尤其是外貿企業的沖擊,亟須重視并積極應對。
出口企業將短期承壓
毋庸諱言,短期,中國企業將面臨特朗普的極限施壓。以服裝、太陽能、家具等行業為例,也不難看出嚴峻的形勢。
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對美出口額達509.6億美元,占總出口16.9%。然而,行業毛利率低,利潤率僅2.3%~5.2%,加上此次關稅,企業無法吸收這些成本。
這導致中國服裝在美國的零售價上漲30%~40%,促使訂單流向關稅較低的國家,如孟加拉國和越南。該行業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由于女性員工比例高且技能單一,行業面臨轉行再就業難題,可能引發地區就業問題。
太陽能電池板和多晶硅,也是中國新能源出口的關鍵部分。這些企業之前就遭受美國“雙反”,即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所導致的高額關稅,如果新增如此高額的關稅,將導致中國太陽能產品在美國市場喪失競爭力。
家具及家居用品,也是我國對美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2024年的出口額達到了約350億美元。新增高關稅,將完全抵消中國家具的價格優勢,因為家具產品的平均利潤率通常只有10%~15%。
2024年,我國向美國出口的電子產品總額超過了1500億美元,大約占到了對美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
這些電子產品涵蓋了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以及智能穿戴設備等多種類型,主要生產地為珠三角的深圳和東莞,以及長三角的蘇州和上海等城市。新增高關稅,也將會嚴重損害這些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優勢,進而導致訂單數量的急劇減少。
好在,這些年來,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日益抬頭,中國企業對此也并非沒有準備,面對此次特朗普亂舞的關稅大棒,尚不至于措手不及。
老辦法可能不再有效
之前,中國企業應對加稅措施,可以重新整合供應鏈,在境外設廠,開拓新興市場,如越南、印度、泰國等國,就憑借更低的關稅稅率,承接中國部分產能轉移。中國紡織業就通過跨境電商和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市場多元化對沖風險,2024年對東盟出口增長6.8%,占比提升至17.7%。
但是,這條路如今也變得很難了。
首先,大規模的轉移難以在短期內實現。以電子制造業為例,大品牌組裝廠背后,是上千家配套的中小企業,涵蓋了模具、注塑、包裝、物流等多個行業。當核心企業將產能外移時,配套企業將面臨業務量不足的困境。這些配套產業跟隨轉移的困難進一步加大。
家具產業也是如此。一家家具廠背后,是木材加工、五金配件的完整產業鏈、產業集群。整個產業集群都轉移到國外,短期難以實現。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不僅在已有關稅基礎上,對中國加征額外的高關稅,還將加征關稅對象擴大,對越南加征46%、泰國36%、柬埔寨49%、印尼32%、馬來西亞24%的關稅,其意就在封堵所謂的“繞道”出口。這一稅率,比企業原來預期的20%~25%高得多,會嚴重影響企業過去的部署,“所謂的低成本國家已經不復存在”。
以中國向美國出口的制動器為例,在征收額外關稅之后,中國直接向美國出口的關稅已經包括:2.5%的基本稅率加上25%的301條款關稅、20%的特朗普關稅以及34%的新對等關稅,合計稅率就已經達到了81.5%。
而通過在泰國組裝后出口至美國,所面臨的總稅率是2.5%的基本稅率加上36%的對等關稅,總計38.5%。盡管如此,泰國的生產成本會高出大約15%,導致泰國的總成本實際上會增加53%。因此,企業依舊無法獲得利潤。
靜觀其變謀定而后動
事實上,圍繞關稅,美國國內各方還將有重大博弈。
高關稅一定會導致美國物價上漲,當其國內出現高通脹,特朗普的“基本盤”感到痛苦,特朗普自身也就會被反噬。所以,在美國中期選舉之前一段時期,可能就會出現變數,特朗普對共和黨的控制也可能會下降。
所以,在此之前,外貿出口企業,先冷靜觀察幾個月,待到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穩定下來,再謀定而后動,是一個可行的辦法。這實際也是全球不少企業的應對辦法,如英國汽車捷豹路虎就暫停了向美出口。
這也是因為,特朗普的關稅措施會嚴重沖擊英國的汽車工業。據預測,這可能使英國汽車產業鏈上的2.5萬個工作崗位陷入風險。
美國是英國汽車出口的第二大目的地,僅次于歐盟,占英國汽車出口總額的近20%。捷豹路虎在英國本土擁有3.8萬名員工,規模龐大。作為捷豹路虎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美國每年接收近10萬輛英國出口的汽車,幾乎占其全球銷量的四分之一。
為應對特朗普關稅政策導致的成本激增問題,捷豹路虎正考慮在美國市場提升車輛售價,努力降低運營成本,并計劃開拓新的國際市場。短期內,他們決定從4月7日開始,暫停向美國出口汽車一個月。在此之前,他們已在美國備有兩個月的庫存。
對特朗普高關稅,英國汽車選擇的應對路徑,中國相關企業也有可參考借鑒之處。
尋找新市場與生產地
長期來看,在現有的多邊或雙邊機制里,東盟、金磚國家、日韓都是中國企業出海的潛在目標,也可以部分替代美國市場。
2025年是中國—東盟自貿區成立15周年,也是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的開篇之年。近年來,中國與東盟經貿往來保持良好增長勢頭,展現出強勁韌性和巨大潛力。
2024年,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6.99萬億元,增長9.0%,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5.9%,雙方連續5年互為最大貿易伙伴。東盟國家通過從中國進口核心零部件、技術密集度高的中間品,獲得新產品的比較優勢并實現產業升級。
在投資方面,中國是東盟的第二大外國投資來源地,東盟也是中國吸引外資的重要來源地,截至2024年7月,中國同東盟國家累計雙向投資超4000億美元。
未來,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將供應鏈互聯互通作為新議題納入自貿協定,將進一步降低供應鏈布局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有助于全面提升供應鏈整體聯通性。
另一個選擇是金磚國家,其經濟總量占據全球約三成,貿易量更是達到全球五分之一。金磚國家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系,反對保護主義,對全球貿易的未來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據官方統計,中國與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這四個國家的貿易額從2009年的9602.1億元人民幣上升到2023年的4.32萬億元,平均每年增長率為11.3%,比中國整體的進出口增速多出3.8個百分點。
2024年1月,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在擴大成員后,前三個季度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的貿易額達到4.62萬億元,同比增長5.1%。中國與金磚國家在工業、農業領域,都有很強的互補性。
日韓則可能是一個更高階的選擇。
3月30日,第13次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發布的《第13次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聯合新聞聲明》中,就明確寫入了“支持以世貿組織為核心、以規則為基礎、開放、包容、透明、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
在經濟結構與產業布局方面,中日韓三國展現出明顯的互補性。中國具備龐大的國內市場、完善的產業鏈和堅實的制造業基礎,是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日本在高科技制造業、技術研發、金融服務業等方面領先全球;韓國則在電子信息技術、汽車生產、文化娛樂產業等領域擁有突出優勢。
三國若加強經濟貿易合作,尤其是加速推進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談判進程,將有助于消除相互之間的貿易障礙。
一旦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建立,還將形成一個包含15.87億消費者、GDP占全球總量23.4%、三國間貿易額約占全球總量18.7%的龐大經濟體系。
若談判能夠順利推進,將極大提升三國間的貿易效率,為相關行業帶來巨大的商業機遇。致力于出口貿易的中國企業,可針對這些領域提前做好準備。
誰也無法阻礙全球化
金磚、日韓、東盟之所以在長期上可以成為中國企業的出海目標地,是因為雖然美國針對這些國家也有長臂關稅,但特朗普的這些關稅威脅,其實很難落地。
從全球來說,需求、供給、產業鏈都仍然存在,并沒有一夜之間被摧毀,仍然在全球生產、貿易、消費網絡的連接下精密運作。
特朗普的單方面高關稅,不僅想阻止美國的貿易逆差,還想把這些產業鏈帶回到美國,但無論如何,短期內,這是不可能的。
當某國的某種產品在美國的份額提高,其產能有限,會導致其他主要消費地區比如南美、歐洲的份額出現空缺。這些需求就將轉向中國。
在此背景下,很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一國生產產品銷往美國,而自己則進口性價比更好的中國貨。雖然特朗普會試圖用關稅武器阻止這一點,但世界之大,特朗普是管不過來的。
這些國家應對特朗普關稅威脅的方法之一,是用各種復雜的行政手段繞過它。甚至,特朗普政府里一些擔心關稅失控的技術官僚,也會采取這樣的辦法來應付特朗普。
比如,當地時間4月3日,美國白宮官網公布了一份長達22頁的關稅豁免清單,涉及近千種產品,包括能源產品、多種礦產、化學品,以及鋼鐵、鋁、銅等金屬。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行政體系的方式——用一個復雜的體系,繞暈特朗普。政府的專業技術官僚,在明知無法說服總統的情況下,如果仍然想做一些正確的事,就可以依靠行政體系、科層體系中的程序來迂回行事。
與此類似,各國有無數正式的行政例外,乃至灰色方法,可以繞過美國的長臂管轄。更何況,即便特朗普團隊內,也并不是人人都像特朗普這么任性,總還是有一些清醒理智的人。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預測,特朗普的全球高關稅將對世界貿易和經濟增長前景造成巨大影響,預計今年全球商品貿易量整體萎縮1%。
如果換個角度來看這個數字,其實也表明,特朗普關稅雖然破壞力巨大,但全球貿易整體仍然是可控的。企業也當對全球化抱有信心。
所以,短期來看,出口企業可選的應對辦法可能不太多,但長期而言,誰也無法阻礙全球的需求和供給的再次連接。因此,中國企業在積極應對特朗普高關稅影響的同時,也當不忘繼續放眼世界。
撰稿 / 劉遠舉(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財經專欄作家)
編輯 / 何睿
校對 / 張彥君
新京報評論,歡迎讀者朋友投稿。投稿郵箱:xjbpl2009@sina.com
評論選題須是機構媒體當天報道的新聞。來稿將擇優發表,有稿酬。
投稿請在郵件主題欄寫明文章標題,并在文末按照我們的發稿規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職業、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以及銀行賬戶(包括戶名、開戶行支行名稱)等信息,如用筆名,則需要備注真實姓名,以便發表后支付稿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