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36 開的第 734 張病歷單
全單約 1319 字,讀完大概需要 3 分鐘
你身邊有這樣的「大家姐」嗎?
從小被貼上「懂事」的標簽
仿佛自帶 24 小時待機屬性
習慣性照顧所有人的情緒
她們是家庭中的「第一責任人」
在「女兒」和「代理家長」的
角色之間無縫切換
把弟弟妹妹的人生規劃得
比自己的下頜線還清晰
而且她們往往責任感爆棚
還是完美主義晚期
卻常常忽略自己的感受
甚至迷失了自我
這些可能都是
「長女綜合征」的典型表現
「長女綜合征」
(Eldest Daughter Syndrome)
是一種正在悄悄流行的「文化病」
專門盯上那些
在家庭里過度承擔責任的長女們
簡單來說,就是因為
從小被賦予了太多責任和期望
長期扮演特定角色
而逐漸形成的一系列特質:
1、責任感爆棚到溢出
不僅自帶「萬能膠」屬性
從小自動解鎖帶娃技能
未婚已有 20 年育兒經驗
甚至被調侃「長姐=另一個媽」
2、事事追求頂配的完美主義
長姐還是自我施壓型卷王
小時候
考試 99 分先想怎么和爸媽道歉
長大后
方案改了 8 版還覺得不夠完美
都始于童年聽到的
那句「魔咒」:
「你要做弟弟妹妹的好榜樣」
3、燃燒自己照亮全家的
自我犧牲傾向
雖然它不是一種正式的心理疾病
但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
長女們的心理健康
這些「超人姐姐」
還會有以下幾個「癥狀」:
4、情感表達障礙
習慣性用解決問題
來代替情緒宣泄
5、身份認同困惑
經常會陷入身份迷茫
問自己「我是誰?」
是姐姐/是長女/是小家長
去掉這些標簽后卻陷入身份迷茫
人生程序里「自己」這個角色
反而成為了隱藏副本
6、討好型人格
把他人的需求
和取悅他人
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
甚至
這些不開心和心理傷害
甚至還會遺傳給后代
這就是心理學上講的
「創傷的代際傳遞」
(Trans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Trauma)
長女綜合征的形成原因復雜
比如社會文化、家庭因素
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結構
經濟狀況等
都會影響長女的成長
同時,生物學可能也要背點兒鍋
2024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提出
母親在首次懷孕生產前
經歷的困擾和壓力
可能與長女青春期
腎上腺功能的提前啟動有關
研究者推測
這種生理上的「早熟」
或許在進化中有其意義
使其更早進入「照顧者模式」
從本質上講
頭胎女兒的早熟
可能使她能夠更早地協助母親
撫養后續的弟弟妹妹
長女不總是開心的
前不久
《海峽時報》上
一篇以《長女談看不見的隱痛》為題的報道
就揭示了新加坡社會中
也有「長女綜合征」的隱痛
記者采訪了不同領域
還有不同年齡的長女
許多長女都表示
因為這個身份
她們不得不變得更有責任感
卻很少得到父母的照顧
還常常受到指責
她們給自己設定的標準很高
總是追求完美
想要成為弟妹的榜樣
那么
該如何破解「長女魔咒」呢?
首先,可以做個「責任消消樂」
建立「責任邊界清單」
成為「甩鍋大師」
當有家庭瑣事找上你
先自問一句:
一定非我不可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
請大膽地把鍋甩出去!
「長女綜合征」也不是缺陷
而是一種未被看見的付出
就算有「長女特質」
也不是什么疾病
我們可以把它變成優勢
在職場中
責任感能贏得信任
而在人際關系中
強大的共情力
也能讓身邊人感到溫暖
順便來康康你的「盡責性」如何叭!
最后也想和長姐們說:
你不需要做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不必當隨時待命的消防員
那些被迫早熟的年歲
變成現在身上的溫柔鎧甲
是時候把人生調成
以自己為主角的模式啦
偶爾放下擔子
世界不會塌
而你會變得更輕松哦~
今日封面
病理青年
蹲坑時候看的人體百科全書
給 36 加雞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